第681章 還都北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艘正好從附近經過的小漁船險些被尾波掀翻。
鄭芝龍見此不由得大喜,這速度可比風帆快多了。
關鍵這玩意不需藉助風力推進,任何時候都能開。
想到這,鄭芝龍變得更加期待。
必須儘快完成蒸汽機船的試航。
然後儘快改造水師的大小戰船。
……
鄭芝龍和水師學堂的學生們很高興,然而南京城內的官員卻很苦惱。
因為跟著塘報一起送到南京的,還有聖上的一道旨意,要求南京的大小官員在接到聖旨後的三天之內起程前往北京,當然,家屬暫時不用去北京。
崇禎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還都,將都城遷回北京。
對崇禎這個穿越者來說,將都城遷回北京可以說是理所應當。
要將都城從南京遷回到北京的原因,總結起來有如下的三條。
其一,將大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合在一起,是一個糟糕至極的選擇,現在沒什麼,可是不久的將來會讓城市不堪重負,尤其是在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的十七世紀,城市的供水、排汙以及通都將成為巨大的負擔。
其二,就是為了促進北方數省的繁榮發展。
北京數省尤其京畿地區,受到建奴六次進關的屠戮,再加上農民起義的摧殘,真可謂是生靈塗炭、百廢待興,這個時候如果不把都城遷回北京,勢必會讓北方數省經濟、民生的恢復速度變得極其緩慢,這顯然是很不利的。
其三,就是平衡,地域平衡還是很有必要的。
至於天子守國門,其實已經成了一個偽命題。
因為要不了多久,北京就會成為大明的腹地。
綜上所述,將都城遷回北京可以說是必然選擇。
但是這讓那些傾向於將南京作為都城的官員十分失落。
甚至連內務府的不少士子也是滿腹牢騷,比如財科都給事中張岱。
張岱的能力自不用多說,要不然馬鳴騄也不會這般器重於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張岱生活中也十分追求各種享受。
張岱好美婢、好舍、好鮮衣、好犁園、好聲樂……
若去了北京,張岱的一大半業餘愛好都將會灰飛煙滅。
此時的北京,在張岱眼裡就是一片邊陲蠻荒的文化沙漠。
所以南京有什麼不好?人口多,繁華,夜生活也很豐富,這個世界上再找不出一座比南京更適合作為都城的城市。
聖上他為什麼要還都?
為什麼非要還都北京?
可是沒辦法,在這件事情上,崇禎本就沒有打算跟文武百官商量,直接就以中旨強行要求官員們北上,而且只給三天。
文武百官別無選擇只能北上。
就算反對還都,也得到了北京之後再提,畢竟聖上並沒有明說還都,而只說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