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千萬巨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以說,雙方都是在巔峰狀態下展開決戰。

當然了,新軍在人數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至於兩白旗是騎馬衝鋒,則可以忽略不計,當時馬力已經枯竭。

這也意味著明軍在裝備帶刺刀的燧發槍後,在近戰中的實際戰鬥力並不比純正長矛兵差多少,所以即便是遇到暴雨,新軍也可堪一戰。

這點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不能每次都寄希望於天公作美。

除非解決了底火,裝備了金屬彈殼定裝彈,否則的話明軍就必須得保證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戰鬥力,否則早晚吃虧。

當下崇禎又問道:“也就是說,參與北伐的新軍還剩萬5千?”

“是的,萬5千左右。”江天一點頭道,“不過,還有相當一部分傷兵傷到了胳膊又或者是雙腿,就算傷愈也回不來了。”

崇禎道:“這樣的傷兵有多少人?”

江天一闇然說道:“大概有五千多個。”

崇禎沉著說道:“這樣,這五千多個傷兵跟陣亡的2萬將士按一個標準撫卹,每人發放撫卹金00元,再蔭一子侄免試進入南京國子監讀書。”

這已經非常高的撫卹標準,一次就發放250萬撫卹金。

然而這可是大明的250萬,其價值相當於250萬兩銀子。

還有蔭一子侄免試進入南京國子監讀書,就是更是優厚,相當於他們的一個子侄直接擁有了大明軍官生資質,這絕對是超規格待遇。

不過崇禎給得起,現如今的內務府不缺錢。

至於南京國子監,那就更加不會嫌生源過多。

再一個功勳老兵以及烈士的子侄有可能良莠不齊的問題,也是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軍隊的大熔爐會煉化一切,不良少年也煉成鐵血軍人。

崇禎又道:“也就是說,總共還剩下萬人?”

江天一道:“算上騎兵,參戰的新軍還剩萬。”

“騎兵不能劃入北直鎮。”崇禎連忙說道,“那就是5萬。”

稍稍一頓,崇禎又說道:“等京師以及北直光復之後,就以這5萬新軍將士為基幹,再加上2萬5千多傷亡將士的子侄輩,組建北直鎮臺,此戰中繳獲的武器裝備、50多萬石糧食、0萬匹布、00多萬銀子還有萬多頭大牲口就作為獎勵賞賜給他們吧。”

“當然了,00多萬兩銀子需折算成銀元。”

“除此之外還有擒斬真奴以及漢軍、蒙古軍、練勇之獎金。”

“君無戲言,朕說話算數,一個真奴說是50元就是50元,無論是斬殺或者生擒,一律都是50元,至於漢軍、蒙古、練勇則一律0元。”

“還有,獎金按人頭平分,無論士子還是士卒都一個標準。”

頓了頓,崇禎又問:“對了,總共擒斬了多少真奴,多少漢軍蒙古練勇?”

“聖上,那可多了,張宗子只怕是要心疼了,呵呵。”江天一笑著說道,“八里橋一役我軍共擒斬了萬多真奴,萬八旗漢軍、4萬多綠營兵外加2萬多蒙古騎兵,此外還抓了將近40萬練勇,要不練勇就算了?練勇說白了就是群民壯。”

“這不行。”崇禎斷然說道,“答應了的事就必須兌現。”

扳著手指默算片刻,又說道:“不就是950萬元,朕出得起,但有一條,陣亡了的還有重傷致殘被迫退伍了的一樣有份,所以分到每個人頭上就是5元多點,朕就索給大夥湊一個整數,每個人獎勵55元。”

這一來就是27萬5千元賞賜。

講真,這場大戰的花銷真不小。

王家彥聞此喝彩道:“聖上仁義!”

徐應偉等士子聞言,也是紛紛稱頌。

崇禎是真的不吝嗇,不過一下子發放這麼多賞賜,也有著他的特殊考量,那就是希望通過這7萬鎮兵的消費盡快拉動北直經濟。

近五年來,北直是迭遭戰亂,經濟遭到極大破壞。

事實上不光是北直,整個北方的經濟生產活動都遭到嚴重破壞。

所以在八里橋決戰剛剛打完的那一刻,崇禎就已經在考慮如何恢復經濟。

修建南京到北京的首條鐵路,給予民分配土地,這些都是要要的措施,此外就是通過十七萬的鎮兵來拉動北直的消費。

但是這些都還不夠,遠遠不夠。

崇禎正在鄭重考慮另外的一個大招。

不過這事暫時不急,京師都還沒光復呢。

崇禎又對江天一說:“江天一,趕緊將這個好消息昭告全軍將士,讓大夥高興高興,然後留下三個鎮看守俘虜以及繳獲的武器物資,其餘四個鎮則辛苦一下,連夜隨朕去北京,以免北京城內釀成大亂子。”

崇禎主要還是擔心會損失人口。

還是那句話,人口才最寶貴的戰略資源。

如果因為去得晚了,導致北京城內發生大規模的打砸搶燒,進而導致大量人員傷亡,那就虧大了,所以必須得儘快趕過去。

江天一很快將崇禎的旨意昭告給了全軍。

很快,軍中就響起此起彼伏的萬歲歡呼。

顯然,崇禎的康慨把新軍將士給動到了。

所以當徐應偉下令,第3、第4、第5及第鎮除個炮兵旅以外的20個步兵旅連夜開赴北京時,這20個步兵旅的將士沒有絲毫怨言,當即便扛起槍,冒著大雨,踩著泥濘,唱著不著調的戲文向著北京進發。

唱的是阮大鋮寫的國難戲《秦良玉》。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聽著新軍將士不著四六的唱著秦良玉,崇禎腦海裡卻不可遏止的浮起李香君的倩影,起兵北伐之前小聚了幾天,轉眼就是六個月。

屈指一算,已經整整六個月不知味。

當下崇禎又問身邊的高起潛:“高伴伴,給南京的捷報發出了嗎?”

高起潛心領神會,小聲說道:“萬歲爺,早在申末擊潰建奴的第一時間,老奴就已經遣飛騎去向南京報捷了,李妃娘娘得到消息後就定會晝夜兼程前來京師。”

“你這個老閹貨。”崇禎忍不住笑罵一句,還真特麼的會揣摩心思。

不過話又說回來,想嘗味,似乎也用不著非得讓李香君趕來北京。

若不出意外的話,騎兵鎮大概率已經堵住了北京逃往居庸關的去路,所以此時的北京城內應該還有三個青史留名的美人。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