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國運在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數量不少,至少有四百門。”徐應偉肅然道,“聖上,建奴的這種駱駝迴旋炮可以馱在駱駝背上到處跑,發炮之時只需要讓駱駝臥地即可,其運用比虎蹲炮更便捷,臣以為此炮對步兵的威脅極大,斷然不可小覷。”

崇禎凜然道:“這麼多駱駝炮,你們吃虧不小吧?”

“聖上明鑑。”徐應偉道,“此役我軍傷亡共計一萬三千餘人,其中倒有一大半都是建奴的駱駝炮所殺傷。”

崇禎凜然道:“陣亡多少?”

渾戰之戰明軍總共參戰兵力為兩萬五千餘人。

最終傷亡了一萬三千餘人,這是傷亡過半哪,足見此戰之烈。

“共計陣亡三千一百餘人。”徐應偉闇然說道,“其中包括五十餘名士子,寧人兄也於此役為大明而捐軀。”

“顧炎武也陣亡了嗎。”

“還犧牲了五十多個士子?”

崇禎聞此,當真是痛心疾首。

不過轉念一想卻又覺得再正常不過。

正所謂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既然打仗,就難免會有犧牲,子彈可不會躲著顧炎武他們這些勤王士子。

“陣亡將士的遺骸收集了嗎?”

“都已經收集了,眼下正抓緊火化。”

“名錄要寫清楚,陣亡士子的牌位要入英烈祠中供奉,陣亡將士的名字也要銘刻到英烈碑上,以供後世瞻仰。”

“陣亡將士名錄都寫清楚了。”徐應偉說到這稍稍一頓,又道:“聖上,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能以臣之微末戰功換寧人兄一個朝廷頒賜之諡號。”

“諡號?此事倒是朕疏忽了。”崇禎一拍腦門說道,“內務府之官員也是大明官員,理應享有六部五寺官員同等身後哀榮,朕回頭就給禮部下旨,給予顧炎武等戰死在渾河的勤王士子商定諡號,還要給冒襄等士子追贈諡號。”

“聖上英明。”徐應偉到鼻子酸酸的。

寧人兄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瞑目了吧?

崇禎一邊走一邊與徐應偉說話,很快來到渾河戰場。

通過徐應偉的分說,崇禎也得以知道戰役的全過程。

在慶幸之餘,崇禎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此役贏得實在僥倖!

得虧建奴到達的當天沒有起風,否則鄭森的空軍就沒法升空。

若是空軍無法升空,也就無法對建奴炮兵展開轟炸,建奴也就不會受到驚嚇。

建奴沒有受到驚嚇,也就不會在炮兵佔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急著在夜間進攻,也就不會把最大的優勢自我消解。

再一個就是,得虧徐應偉有急智。

若不是徐應偉靈機一動想到塹壕戰,

這一次排隊槍斃的結果就將截然不同。

再還有在明軍的推進過程當中,但凡建奴的步兵和炮兵配合得稍微默契一些,哪怕只是少得可憐的默契,也足以給明軍造成滅頂之災。

因為明軍的方陣最多承受駱駝迴旋炮的兩輪炮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