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衣錦還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像之前徐州那樣,餉銀開支佔到軍費開支大半,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軍費開支的大宗,只能是也必須得是武器裝備,最多跟餉銀五五開。
崇禎自己設定的軍費支出總額是每年一千萬兩,那麼27萬募兵的餉銀開支大約佔到了軍費開支的五成左右,這就沒問題。
這樣就剩下五成左右的軍費用來購買武器裝備。
每年五百萬兩左右的裝備支出,足可以武裝起一支27萬人的大軍。
崇禎也不是沒有想過投入更多,一下子招募更多募兵,比如50萬。
要說銀子,內務府的存銀很充足,除了皇家銀號賬上的四千多萬,很快又要以開封府的一千兩百萬畝耕地作抵發債六千萬兩。
所以就算是軍費翻倍到兩千萬兩,也能撐幾年。
但是崇禎覺得,還是要打細算,要留有餘地。
畢竟大明朝的債券市場還沒成,後面幾年未必能借到錢。
這樣的話前面幾年銀子花得太勐,然後到後面沒錢了,那就完犢子了。
不是有句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每年大筆開支習慣了,再想回到之前的苦子那就很難適應了。
何況內務府現在也要大筆用銀子。
別的不說,徐州鎮臺的5萬鎮兵、歸德鎮臺的20萬鎮兵以及遷移到開封府的00多萬移民的安置及養活就需要一大筆的銀子。
因為一場徐州大戰把農時都耽擱掉。
建奴退兵之後,鎮兵和移民就只能補種冬小麥。
所以在明年夏季冬小麥成之前,就得朝廷拿糧養活。
險此之外,給這些鎮兵以及百姓提供種子農具及耕牛,都需要銀子。
當然,種子農具還有耕牛不白給,等明年夏天鎮兵和移民打下糧食,就要開始償還種子農具和耕牛錢,頂多可以分多年還清。
總而言之,花錢還是要量入為出。
眼下內務府的盈利能力還是太弱,所以必須得省著花。
等到江南的手工業蓬發展起來,民間的七億兩存銀完全
動起來,繼而產生三倍、五倍甚至於七倍的貨幣乘數效應,那時候就可以敞開了花錢。
至於眼下,就還是省著點,先募兵六百個總27萬新兵。
27萬人是不多,但是等編練成軍,各種武器裝備到位,再加上徐州鎮臺以及歸德鎮臺的35萬民兵,自保是絕對不成問題了。
……
從南京到山陰,足足有六百多里地。
但是徐應偉只用了不到五天就走完,等到第六天傍晚時,徐應偉甚至於已經趕到了姥東老家,一個座落在天姥山東麓的大村子。
什麼叫歸心似箭,這就叫歸心似箭。
這天太陽快落下,徐士益收了農具,準備歸家。
徐士益是姥東徐氏的族長,家裡也有幾十畝地,甚至於還僱了長工,但農忙季節他還是會跟著長工一塊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