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象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禎不光馬術很不錯,身體素質也極好,無論是耐力、反應還是爆發力都相當不錯,明顯是少年時期接受過訓練。
這也跟史料的記載相吻合。
史載崇禎為信王時就沒有系統的習文,因為沒有師傅教他,所以青少年時期的崇禎只能把時間消耗在弓馬騎
之上。
崇禎的身體底子是真不錯。
只不過全身筋骨稍微有一些僵硬。
這估計是因為長時間伏案批奏章所導致。
這真是個意外的驚喜,這樣一來,在接下來的殘酷突圍戰中,他朱高遠生存下來的機會就會比之前預想的要更高。
從北京到南京遙遙數千裡,中間很可能還要頂風冒雪,迂迴穿。
這麼大強度的行軍及作戰,沒有一個足夠強壯的身體,是絕對扛不住的,這畢竟是在缺醫少藥的古代,一次小小的冒就足以致命。
朱高遠在欄場上打馬飛奔,王家彥等文官卻不為所動。
大明朝文武兼修,既便是文官也大多弓馬嫻,諸如盧象升、王陽明這樣的文官甚至能在戰陣之上提刀砍人。
盧象升用來練武的大刀據說有40斤重!
所以,王家彥這些文官不屑於臨陣磨槍。
幾個勳貴、武官還有兩個錦衣衛指揮使就更不用多說。
倒是劉文炳忽然想起來一件事,上奏道:“聖上,突圍前臣能否先去趟成國公府,將太子及永王、定王接來?”
周圍的勳貴官員心頭微動。
他們當然希望把太子和永王、定王接過來。
這樣的話,他們也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帶上自己的家小。
朱高遠融合了崇禎的記憶,又豈能不知道眾人的想法?
當下朱高遠斷然拒絕道:“不行,帶上家小還怎麼突圍?就讓太子、永王、定王和諸位愛卿的父母小各安天命吧。”
“這……不好吧?”劉文炳說道。
王家彥更是大聲質疑道:“太子乃是國本……”
“太子與大明國祚孰重?”朱高遠作道,“事急從權,諸卿不必多說。”
如果有可能,朱高遠當然希望帶上朱慈烺他們兄弟三個,畢竟他現在已經完全融合了崇禎的記憶,對朱慈烺他們兄弟仨也是有情的。
可問題是成國公並沒有留下朱慈烺兄弟仨。
現在他們兄弟仨已經不知道被太監帶去哪裡。
而且帶上朱慈烺他們的話,也就不能拒絕大臣帶上小,總不能只許你崇禎一個人父子團聚,卻讓大臣們拋棄
小吧?那不成獨夫了嗎?
可是都帶上兒老小的話,那還突個
的圍。
所以,索誰也別帶
小,只能是各安天命了。
朱高遠在裡草欄場上跑了十幾圈,又下馬歇息了片刻,小半個時辰便過去,那邊王承恩已經帶人把飯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