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計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謂的太宗故事,就是當年明太宗永樂皇帝朱棣,因為不滿侄子惠文帝削藩,率先在北平舉事,以清君側的名義,帶兵南下,在諸多支持之下,最終成功讓惠文帝失蹤,自己奪得皇帝的事。`這次事情,被稱為靖難之役!

子龍聽得不一愣,旋即堅定的搖頭說道:“西崖公,雖然我與安王相沒有多久,但是我知道他為人仁厚,是大明難得的好藩王。若說他要行太宗故事,我徐子龍第一個不信的!”

“我與安王往,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若論瞭解,我只怕也不遜於你!因此我也是不相信他會行此悖逆之舉!”不想李東陽卻也是如此說道。

“啊?那西崖公你這是…”子龍頗為奇怪的看著李東陽問道。

“我相信他,但是他的手下呢?黃袍加身的時候,你以為還是他一人能左右的麼?”李東陽似笑非笑的看著子龍,淳淳說道。

“哎!”子龍本來還想為安王辯解,可是聽到那黃袍加身四字,就突然明白過來,就算安王自己不想,可安王下面的人呢?

在那種只差一步,就能攫取大明至高權利的誘惑之下,不要說安王了,只怕就算是朱祐杬這位皇叔,也可能難免被人慫恿,行差踏錯。

當下子龍無力的垂下手來,有些垂頭喪氣的說道:“那難道就如此算了?”

“我只說不能帶兵來京城,可沒有說不讓安王起事!”李東陽見子龍如此,雖然心中也是頗為不捨,可也只得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如果要子龍達到他心中的那一步,那麼子龍就必須學會這些。

“西崖公請講!”子龍收拾了一下神情,拱手問道。

“可以讓安王自寧夏起事,大略打到大同附近就行了!”李東陽輕輕說道,“在到達大同之前,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只怕都不會對安王的事進行太大的反應。`因此在那之前,狙擊安王大軍的,應當是以劉瑾的人為主。這時候,就需要子龍你們能揮出寧夏一戰的氣勢,狠狠的打擊一下阻擋你們的人,讓劉瑾懼怕!”

“只到大同?”子龍也已經大概知道了這北邊的地理分佈,知道大同為九邊之一,處在寧夏與京城之間,其後還有宣府等重鎮支撐,實是大明的防禦重鎮所在。

“嗯!只到大同!”李東陽說道,“只要到了大同,你們應當就打痛了劉瑾,他那時應該就沒有多少可堪使用的人手,必定要求朝廷出面,平復安王此次叛亂!這時候,就是我們清文官出馬的時候,我們會要求由我們指定的人,來領導軍隊,然後帶著一名看似是劉瑾麾下,實則是劉瑾對頭的人一起作為監軍,帶領大軍,與安王的大軍在大同對峙!”

“哦?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子龍聽得李東陽的提議,卻沒有直接認同,而是先思索起李東陽這麼安排的用意起來。

李東陽見子龍如此,不的點了點頭,說道:“這樣一來,阻擊大軍也是我們這些反對劉瑾的人,而安王大軍的目地,也是不言而喻!我們可以在大同對峙,然後雙方接觸談判,讓安王把此次起兵的目地等等都宣佈出來,然後呈朝廷,我們再與武將們一起,在朝堂難,述說劉瑾亂政之事。大軍在外,想來子龍你的那位兄弟,就不能再袒護劉瑾了吧!”

“這也很難說!”子龍聽了李東陽的話,已經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僅憑雙方對峙,然後形成談判,就能讓自己那位兄長同意裁撤劉瑾,這他著實不清楚,畢竟這位兄長任而為慣了,他哪裡瞭解啊!

“不管怎麼說,這等大軍壓境,只要運作的好,我們文武百官一起力,一定能扳倒劉瑾的!”李東陽見子龍如此,當即說道。

其實他曾是正德的經學老師,對正德脾氣秉,瞭解的比子龍要透徹許多。`誠然,即便天塌下來,這位荒唐天子,也只會是找個地方躲著繼續玩,不會隨意懲處他的玩伴。

可是兩隻大軍在京城不遠的地方對峙,朝堂之上,本來許多中立的文武臣僚,一定也會傾向於儘快解決爭端。

如此一來,只要劉瑾的支持被消弱到最小,然後又有許多文武臣僚一起站出來,形成一面倒的輿論壓力,那貪玩的小皇帝就算不答應,只怕也是不行了。

只是這其中,有一層迫君上的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李東陽也不能明目張膽的跟子龍細說。

子龍畢竟接觸政治時間太短,因此不瞭解這其中的運作規律。

他眼見李東陽一口咬定,只能讓安王大軍進到大同,也承諾能借此由朝廷內部力,扳倒劉瑾,當即也是不再堅持安王之前的計劃,只是點頭說道:“好吧!既然西崖公你覺得這樣能成,那麼我回到寧夏,就告知安王殿下!只是這朝廷大軍的領軍之人,西崖公準備選誰?要知道這人以及那監軍如果沒有選好,導致真的大戰開啟,只怕於大明極為不利啊!

““嘿嘿!這個老夫和廷和早就商量好了,我們一直屬意楊一清!”李東陽微笑看著子龍,緩緩說出了一個讓子龍極為驚愕的名字來。

“楊大哥?”子龍確實驚愕了一下,旋即就有些驚喜的說道,“他不是得罪劉瑾,已經辭歸故里了麼?”

“這你放心!”李東陽淡然說道,“楊一清是我們文官之中,難得的文武全才。等安王殿下在去大同的路上,把劉瑾手下的人打痛了,他必然就會求到我們文官這邊來,到時候,我們推出楊一清,劉瑾又是深知楊一清的本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子龍是乞丐出身,第一個與他折節下的,當是寇劍南,但是真正與他稱兄道弟,又指出寧夏是他母親線索的,卻是他認下的那位大哥楊一清。

以前楊一清得罪了劉瑾,只能丟官罷職,回到老家去避禍。

子龍能力有限,也是無法幫上什麼忙。

時常也是慨,楊大哥一表人才,文武雙全,卻只能落鄉野,真是大明不幸。

此刻子龍聽得楊一清能復起的消息,他也是高興不已,只是旋即他又想到了那名監軍。在大明的軍隊之中,雖然總兵之類的軍方統帥能指揮大軍戰和事宜,但後有朝廷指揮,前有監軍掣肘。

想要讓軍隊如臂使指,不但要與朝廷取得信任,還要與監軍和睦。

而這監軍,大明一直以來都是由太監充任。

如今宮內許多宦官,卻都是劉瑾麾下。

因此在大戰開始的時候,劉瑾一定會派遣自己手下的宦官,充任各軍監軍,如此一來,這楊一清的監軍如果是一名忠於劉瑾的人,只怕大戰還是有可能爆。

當下子龍忍不住把這個疑問,說了出來:“既然總兵統帥西崖公你定了,那不知這監軍的話,是不是也定了呢?”

“這個你儘可以放心!”這次安王起事,實是背後有清文官以及功勳貴戚一起力的結果,因此李東陽等人對這計劃的細節,已經反覆推敲了一番,這會兒子龍詢問,他也是直接說道,“監軍的話,我們屬意張永!這張永為八虎之一,可卻一直以來,與高鳳為一夥兒,不參與閹黨的爭權奪利,較為本分!再加上他又是十二團營的監軍,他出任遠征大軍的監軍,實是理所應當!”

“張永?”子龍心中一動,想起那名在於家莊,拼死保護正德皇帝的錦衣衛百戶錢寧,據說這錢寧好似就是張永的手下,但是卻遭到了魏彬等劉瑾鐵桿手下的極力狙殺,如此看來,這兩人興許是真的有矛盾了。

既然兩人有矛盾,而李東陽又說張永可以,那麼子龍卻也是不再有疑問,只是點了點頭,算是對李東陽這人選的認可了。

接下來,子龍就大致代了一下這次安王起事所準備的力量,也說了一下自己與安王為穩定邊疆,不使大明生變故的時候,被蒙古趁虛而入所做的準備。

李東陽聽完之後,也是連連擊節讚賞,並且承諾子龍,在事起之後,會想辦法調動薊遼邊軍,一起山東、河南的衛所軍隊北上,駐防宣大一線,不使蒙古趁虛而入,名義上卻是來剿滅安王所領導的“叛軍”的。

子龍見到李東陽也不是全無準備,當即便明白過來,只怕朝廷上下,對這次起事已經是準備就緒了,只等安王在寧夏動了。

當下他也是不再多說,就準備起身告辭。

不料還未動身,李東陽突然開口問道:“子龍,你也為先帝之子,又與你兄長模樣一模一樣,不知你是否有想過,取代你兄長呢?”

“啊?”子龍萬萬沒有想到,這李東陽如此光風霽月的人物,竟然會突然說起這等極為大逆不道的話來,再加上他一直沒有這種想法,不呆立當場,過了片刻,才反應過來,正的看著李東陽,堅定的搖頭說道,“西崖公,我自小落民間,便是乞丐都曾做過,我這樣的人,如何能成為一國之君!再說了,這皇位已經由先皇傳給了兄長,那麼這就已經是定局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更不想成為這九五之尊,還請西崖公不要再做如此想法了!”

“哈哈…”被子龍這般幾近訓斥一般,李東陽卻依然不怒,只是輕輕一笑,顯得頗為愉快,然後才緩緩說道,“子龍你果然有先帝風采,方才卻是老夫冒犯了!你就當做是老夫一句酒後戲言,不要再往心裡去了!”

“好!如此子龍就辭別西崖公了,這次與西崖公一番,卻是勝讀十年書,子龍受教了!”子龍拜了一拜,然後等李東陽也是回禮,全了禮數之後,也就撤出了這雅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