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天是某某某殺人了,明天是某某某被冤枉,某乎有不少人在《鏡中人》那個女主的案子到底某人殺沒殺人這個問題,下面更是各路大拿三千字起步,論述自己的觀點,吵得非常厲害。

  女主最後的法庭辯論環節運用了不少外行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屬於普通人可能聽起來都有點費勁,但觀眾不介意——

  能看出來畫面裡女主角是帥的、所有人都被她的口才和邏輯思維給折服這就夠了!

  他們和女主不需要共腦!

  他們只要代入那種成功人士的就夠了!

  而且這段看不懂沒關係啊,因為穿在其中的,是眾人都非常看得明白、並且討論熱烈的男主的事業線。

  或者說,男主的謀朝篡位故事線。

  男主那邊謀朝篡位的大業那是真的劇裡面一個故事,原著裡一個故事,萬千“預言家”觀眾的心目中又一個故事。

  原著裡,因為沒有現代女主的引導,男主前期一直在朝堂鬥爭,是到小說的中後期,男主才開始下定決心推翻這個腐朽的王朝、招兵買馬收買人心、把前期積累的那些人脈全部給用上的。

  但換成了跟隨女主學習過現代知識的男主角,那他關注的重點必不可能再是朝堂之上那幾十個腦子已經腐朽的老大爺,而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一份更腳踏實地的職業規劃。

  “一個真正優秀的國家領導人,不是那些從出生開始就接受什麼皇家教育,接受大儒教學的人——不論是你的世界的歷史上,還是我的世界的歷史上,多得是從小接受了全套皇帝職業技能,最終卻在歷史上岌岌無名一無是處甚至被釘在恥辱柱上的皇帝,由此可見,我們這個時代的這種培養方式一定是有問題的。”

  “相比之下,這種從年輕時候開始先學會治理一個小地方,然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豐富不斷擴大治理範圍,最終到治理全國,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領導人,是發揮更加穩定也更加靠譜的……起碼他絕不會一拍腦袋搞個選秀,就鬧得民間人仰馬翻。”

  又是一天夜裡,失而復得了女主角的男主角在表面上如同往昔,保持著每天晚上雙方的,總結和計劃各自在自己位面的未來。

  而他的做法就是打算默默的擴大自己的地盤。

  先專心搞基建,把自己現在朝廷給他管理的這塊地方管好,在女主位面裡那些大政策他這邊肯定是搞不了的,但把當初女主給他播的種蘑菇教程,他學會了再教給當地農民種,這種事情要做到就很簡單了。

  這條在前面幾集已經落實了,特別是中間男主角代表官府和商人談了一個好價格,並帶著村民付、眾人歡呼的那一段劇情,那個蓬而出的彈幕量,著實讓人明白什麼叫做“深藏在華國人骨子裡的不種點什麼不舒服”和“基建狂人”——居然還有人在有理有據反駁男主種蘑菇的計劃!

  然後就是靠把自己做大做強,去納別的縣的人口,並且順利成章的擴大自己的地盤——

  男主被分配到的縣是個在北方邊境的縣,經常有外敵入侵,那這回人家外敵入侵,他組織附近的兵和縣裡的百姓把外敵趕走了,那順帶著把邊境往外擴一點有什麼問題?

  那擴一點的時候順便把幾支遊牧民族畜牧隊伍納入自己縣的管轄範圍又有什麼問題?

  因為被接納的遊牧民族與當地漢人之間的關係在男女主(是的,這裡面還有女主在摻和)的調和下變得非常融洽,於是更多熱愛和平和穩定生活的遊牧民們歸附,這又有什麼問題?

  把自己的隊伍建設得大大的時候,皇位上的老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讓幾個兒子以天下百姓為棋子鬥得天昏地暗,各地糧食減產,最終起義頻出,男主接到打擊起義軍的聖旨卻不打算遵守,這又有什麼問題?

  通過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勢力,一點點蠶食,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最終登上寶座——

  從邏輯上來講,一點問題都沒有。

  唯一的問題可能只是,那些慕名而來看男主角搞革命的觀眾非常不滿。

  因為按照男主角這個方式,他是不可能在年紀輕輕的時候一腳把現在的狗皇帝踹下來,然後自己登基的。

  掰手指頭算算,想要當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怎麼也得三十多歲,甚至四十多歲。

  年少登基和中年登基,這個還是不一樣的。

  這群觀眾為了主角明明可以縮短時間卻選擇了中年登基路線到不滿,並且和另一波觀眾瘋狂吵架,在狗倒灶論壇裡一吵吵出了兩個話題樓,羅列了好幾個“假如時間重來,男主可以怎麼推翻封建王朝自己登基”的方案。

  當然這麼高深的方案也只有兩個話題樓了。

  因為更多的觀眾在看劇的時候是沒想那麼多的,他們只是為自己在這三集事業線裡磕到的糖而動不已,並且據這三集的劇情,結合之前那一集半完完整整的男主的情戲,情開了十二個話題樓在論述男主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愛上的女主,以及他到底有多愛她——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