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高嵐高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前面就是⾼老莊了。小蘭,你要去拜見一下你的父⺟嗎?”雲端之上,唐僧關切的對⾝邊的⾼嵐問了一句。⾼嵐卻笑道:“我要回家,隨時都可以,這裡就不要耽誤師父的路程了。”⾼嵐並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只是現在喇嘛之禍未除,她不想讓自己的家人昅引太多的注意力。
如今的⾼伯愚一家,依然是十多年前的模樣。他們永遠不會老死,而且無病無災,這也是⾼嵐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最大回饋了。師徒一行隨即啟程,不多時又到達了浮屠山,⾼嵐依舊沒有看到曾經的烏巢禪師。但是她的心彷彿又回到了當初拜師的情景,過往的事情一幕幕的浮現在了她的腦海之中。
每路過一個國家,城鎮,⾼嵐覺自己的思緒都會被洗滌一次,那些雜亂的思流也漸漸稟去,只留下了最為純粹的神念。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路,對現在的⾼嵐來說只是動一動腳的事情,但是曾經的那份經歷卻永遠珍蔵在了她的心底。這段路程雖然沒有讓她的修為一飛沖天,但是真正為她打下了大神的
基。
師徒幾人一路同行,偶爾回憶著當初的酸甜苦辣,不時還互相打趣幾句。哪怕是遇上了⾼嵐曾經中途離開過的路段,她也會有意折返去觀看一番,從最開始的仙緣山遺蹟,再到後來北俱瀘洲的藍晴山龍女,以及通往月宮的天外星河…⾼嵐覺到自己的思緒越來越沉靜,平和。
兩曰之後,唐僧師徒終於在上午時分,來到了西牛賀洲的天竺國境外。落下雲端之後,⾼嵐再次看到了那株⾼大的菩提樹。上次他們來到靈山的時候,正值盛夏時節,而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個月,已經臨近冬季。但是菩提樹依舊蒼松翠綠,矗立在西天的門徑之外,不知道過了多少億萬年。
“徒弟們,我們還是在這菩提樹下打坐半曰,再行出發吧。”唐僧微笑著對弟子們說了一句,⾼嵐,八戒,沙僧,小白龍也欣然應允,和唐僧一同在菩提樹下坐了下來。⾼嵐閉上了眼睛,此時她的心已經真正靜如止水,上次雖然也在這裡打坐過,冥想過,但那個時候的⾼嵐求取金⾝心切,難免有些心猿意馬。
⾼嵐似乎覺到,上次哪怕沒有罕天摩搗亂,她也沒有足夠的功德求取真經。
“時間過了真快啊!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整整三十年了。我的前一世,並沒有渡過三十年,似乎更早的那些輪迴,也沒有到達這樣奢侈的壽元。”⾼嵐坐在菩提樹下,覺自己的思緒好像放飛到了九天之外,似乎不光今生的經歷,就是前世的輪迴,也依稀浮現在了她的腦海之中。
重新醒過來的時候,⾼嵐彷彿做了一個清晰的夢。或者說,前世的一切,似乎都是一場近乎實真的夢境一般,如今經過少禮之後,⾼嵐才重新回到了實真。
天依舊是天,地依然是地。菩提樹下,師父和師兄們同樣在靜默之中,這就是今生⾼嵐所有的羈絆。
⾼嵐似乎覺到有一種新的生命,要從自己的⾝體之內破繭重生。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正午,唐僧他們依次從靜默中醒了過來,他對弟子們說道:“徒弟們,前面不遠就是靈山了。這次誦經,乃是我們師徒真正功德圓満,我們去往大雷音寺向佛祖呈報金旨,已經沒有遺憾了。”他說完後,弟子們也跟著站了起來,並沒有駕風駕雲,而是徒步向著西天的方向而去。
西天的初冬並不寒冷,正午的曰光和暖的照耀著大地,那些四季長青的樹木間,依然可以看到一些過往的行人。走了不多久,師徒再次聽到了那潺潺的水聲,一條湍急的大河很快就呈現在眾人的眼前。大河之上,架著一株筆直的獨木,彷彿是通往彼岸的橋樑。
這正是凌雲渡。
師徒幾人停下腳步,來到了這座獨木橋邊上。過了這個渡口,就是靈山境聖境,作為修士沒有特殊原因,是不能隨意駕雲駕風而往的。不過唐僧等人現在修為⾼深,紛紛踏上了那座獨木橋,向著對岸慢慢走去。接引佛祖並沒有再現⾝,但依稀之中,似乎還能夠聽見他的歌聲。
驀然之間,五人看見湍急的江流之中,漂過了一具浮屍:這俱浮屍,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但穿著打扮即不是東土人,也不是西域人,一頭短髮和平凡的相貌,臉上卻呈現出一種解脫的神⾊。唐僧等人都是大為驚異,因為他們師徒已經在此渡化成仙,卻是不知道如何又會出現這樣一具打扮奇異的⾁⾝。
不過⾼蘭的眼神之中,卻閃爍著動容的光芒。因為這具浮屍她再悉不過。
這是她的前世,⾼嵐!和前世的真靈小虎一樣,“⾼嵐”的眼中也流露著欣,解脫的神⾊,似乎在這一瞬間,⾼蘭回想到了自己十世輪迴的因果業報。都是同樣的命運不濟,都是同樣的崎嶇坎坷,從來沒有活過三十歲。這一切,似乎就是命運中的因果,因為真靈小虎不願舍⾝為奴,嘗還那所謂的恩德。
強者對弱者有饒命之恩,弱者就要為奴為僕。但實際上,大恩是不言謝的。
父⺟對子女有生養之恩,子女就要舍⾝報雙親。但孰不知,不孝有三,愚忠為大。
國家對子民有庇護之恩,子民就要舍⾝報國。但孰不知,君有大過則諫,不悔則易位。
“若一切業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純善之業,應當永已常受安樂,一世所作極重惡業,亦應永已受大苦惱。”⾼蘭望著飄然遠去的浮屍,突然心生慨,緩緩的開了口,讓唐僧他們都是微微一驚;只見⾼蘭站在獨木橋上,揹負著雙手,
著江風遠眺,她已經踱出了獨木橋的範圍,即沒有駕風,也沒有駕雲,卻虛空的懸浮在湍急的浪濤之上!⾼蘭的臉上,似喜似悲,似乎要對這次誦經大會,作出一個最為圓満的詮釋。
“智者善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她的聲音不大,卻深入天地之間,震盪著唐僧師徒每一個人的⾝心!
一時間,遠處的靈山之上,突然耀起一片雲霞,似乎在接東土誦經的唐僧師徒歸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