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美VS自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廚房就這麼大,秦朗也沒有刻意想瞞著任何人,誰進來都能看到他在做什麼,自然也包括來找他的杜若。
即使被人發現在看菜單,秦朗也沒有一點心虛或者隱瞞,大大方方地將“自助餐”的所有品目確定以後,才走出廚房。
“找我有事?”一抬眼,又是一副老好人的溫和樣子。
“第二次了。”杜若雙手抱,直接捅破了那層窗戶紙“我已經是第二次看到他們對你唯唯諾諾的樣子。一個紀檢部的員工,能讓同部門的客氣還說得過去,沒理由連餐飲部的也這麼小心翼翼,你究竟是什麼⾝份?來這裡做什麼的?”之前秦朗的理由確實說服了她,也開解了她許多疑點,但這一切,都在“秦閣”突然大張旗鼓地對“紅星小學”進行支持後產生了動搖。
如果真如秦朗所說“秦閣”以前一直做慈善卻不曾揚名的話,員工利用臨期產品謀利的事情一旦解決,只會更加小心以免怈露風聲,絕對沒有像這樣“作秀”的道理,怕事情鬧不開嗎?
“目前董事會將西部大區的共公關係維繫工作給我了。”對於杜若的“質問”秦朗只用了這一句就堵了回去,笑眯眯地說“大概是覺得我的辦事能力不錯吧?”杜若差點沒翻出個白眼。
一個在農村支教的員工,憑什麼維繫“西部大區”的共公關係?他就不怕說話太大,閃了頭舌嗎?
“那你對菜單這麼悉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他們連做什麼菜都要聽你的?”杜若又問。
“因為我喜歡吃啊。作為‘秦閣’的員工,我一直有在吃上的福利,知道自家店酒有哪些名菜不是很正常嗎?”秦朗似乎是有意想看杜若氣急敗壞的樣子似的,說得漫不經心“我提的都是合理建議,他們為什麼不聽?”杜若再敏銳,畢竟不似秦朗已經是個“社會人”了,被噎得氣結,差點沒直接掉頭離開。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你來找我幹嘛?”秦朗見好就收,連忙轉移話題。
“我和蘇麗稍微計算了下時間,就算所有的節目都上了也湊不成兩個小時的,自助午餐結束後就是孩子們自己的放鬆時間,張校長和蘇麗建議,讓我們這些老師也出幾個節目,讓孩子們開心開心。”杜若並不喜歡這個決定,她來找秦朗是想找“盟友”的“我覺得這事得和大家商量,萬一哪個老師要沒有才藝呢?你說是吧?”
“我覺得這主意不錯啊。”秦朗故意裝作沒聽懂“潛臺詞”反倒興致
地說“我來個吉他彈唱吧,正好有一首很合適的歌。杜老師準備表演什麼?”
“你…”杜若一扭頭“算了,我去找江昭輝!”她思忖著江昭輝應該也沒什麼才藝,在他那磨一磨應該有效果。
眼見著杜若的⾝影走遠了,秦朗眼中的笑意才漸漸退去。
他和“秦閣”集團有緊密聯繫的事情,秦朗並沒有刻意瞞著,甚至有意想讓幾個老師明白過來,然而除了杜若,其他幾個老師本不成關注,他也
本沒辦法提醒什麼。
“秦閣”確實是國內最有名的店酒餐飲集團,旗下的幾個⾼中檔品牌線也牢牢掌握著粵菜行業的行業規範標準,但僅僅靠“故步自封”
“秦閣”是沒辦法繼續進步的。
以往“秦閣”作為城市商務接待、大型宴席、店酒⾼檔餐飲的最佳選擇,廣為精英階層推崇,但也因為這個原因“秦閣”給普通用戶造成了距離,留下了並不親民的形象,似乎“秦閣”和“昂貴”就畫上了等號,哪怕普通姓百後來收入上去了,也很不願意踏入“秦閣”去消費。
即使在“秦閣”內部,關於將“市場推向大眾”還是“精耕⾼端市場”的爭論也從未停止過,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秦閣”的董事長做出了一系列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推出子品牌、名為“秦座”的茶餐廳,試圖細分出服務於年輕白領階層的精致化改良粵菜。
這樣上不上,下不下的“妥協產物”結果自然不盡人意。
秦朗是傾向於將“秦閣”推向與大眾市場的,他學的是市場相關,自然知道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漸漸提⾼,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搶佔⾼端市場,人們也越來越傾向於注重用餐環境和用餐時的儀式。
但他的野心並不是分出一個個子品牌,而是利用宣傳,將“秦閣”打造一個老少咸宜、四季皆喜、⾼中低段價位產品線都齊全的全能餐飲品牌。
一個能讓人們一想起“吃飯”就會選擇首選“秦閣”的品牌。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普通老姓百既不瞭解“秦閣”也不想了解“秦閣”更不會無緣無故選擇“秦閣”;而對“秦閣”情有獨鍾的忠實客戶,恐怕也不能接受它“自甘墮落”為了合客戶自己放棄掉以往立下的格調。
“秦閣”的轉型,需要一個站得住腳的原因,一個“秦閣”絕對不能垮掉,而是要繼續快速擴張的原因。
於是秦朗把目光轉到了“秦閣”做了近十年的慈善上,每開一家“分店”就捐獻一座山村小學是一個很好的噱頭,不但能推動普通老姓百對“秦閣”產生認同,也能讓忠實於“秦閣”的老客戶理解他們“擴張”的理由,併為自己對“秦閣”的發展做出貢獻、對山村小學的推廣產生自豪。
但是這件事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從“董事長”那裡推動下去,這位“秦閣”的掌舵人固執的認為做善事只要心意到了就好,再做過多的事情就會打擾到原本好好生活的孩子,與他們一開始的初衷不符。
他從頭到尾就不覺得“慈善”是一件有關公司的商業行為,而是他個人的“回報”行為。
原本可以轉型的契機在這裡卡住了,雙方還鬧得不甚愉快,秦朗卻毫不氣餒,他也認為自己如果刻意在這件事上做文章也許會“適得其反”讓別人覺得“秦閣”為了出名在“作秀”所以一直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