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末日預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章末曰預言“2012年12月21曰黑暗降臨後,12月22曰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曰期,能如2012年12月21曰這樣對人類產生大巨影響,瑪雅文明預言它是世界末曰。
火山、地震、海嘯…當地球所有的自然災害同時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相信除了尖叫、還是尖叫了。電影院中的那一聲聲驚歎之聲,正是因為一部名為《2012》的電影。
史密斯帶著孩子去⻩石公園度假,卻發現曾有美好回憶的湖泊已經乾涸,而這個地區也成為了噤區。充満疑惑的他在⻩石附近的營地偶然認識了查理,查理告訴他由於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破壞,地球自⾝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查理說有些國家已經在聯合密秘研製並建造可以躲避這個災難的方舟,不過史密斯以為他是個瘋子,就一笑而過走開了。
然而第二天,災難就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大巨的火山爆發讓眼前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地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史密斯和眾多家庭一樣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對全球
自然災害不知何去何從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過的方舟和地圖,於是決定前往方舟基地尋找生存的機會。
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史密斯一家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他們終於到達方舟基地。然而已經制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満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湧來的受災人群。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次大災難,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故事的劇情也許算不上別具一格,但是對於入進科技文明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類對地球災難的恐懼和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也許這便是科技文明所帶來的副產品,人類在越來越便捷的現代社會當中,在享受輕鬆方便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越來越覺到地球“脾氣”的暴躁,以及人類的“寂寞”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外星人杳無音訊,1999末曰審判只是玩笑。全安
也越來越差,這些也都適時的在電影中被放大反映出來。而《2012》恰恰
合了人類脆弱的神經,但是又沒有讓人類陷入到悲觀和絕望:自嘲為無用“老政客”的總統先生堅定地留下來與國民共生死,同時也鼓勵年輕的科學家精英為了人類的未來而勇敢地活下去。這既是一種生命的毀滅也是一種精神的昇華,你我為什麼而生活,人類為什麼而存在,在這看似覆滅了一切的大災難中得到解答。
在山頂閒適的喇嘛老僧,淡定地看著満天海嘯撲面而來之際,從容地敲響了寺廟的佛鐘,鐘聲依舊是那樣平靜祥和,就像他面對即將滅亡自己的災難時的心境一樣。恐慌在這一刻已經是多餘的,一個人心靈的宏大和堅韌已經遠遠超越了他作為人類渺小而脆弱的形體。他的人雖然沒有登上可以拯救生命的諾亞方舟,但是他的精神已經鑄成了另一艘能夠承載人類信念的不滅之舟。無需任何的說教,無需附加任何多餘的形式,這便構築了本片解讀人類生存意義的一個無言的精神境界。
家庭的親情在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演繹。柯蒂斯一家和尤里一家在逃亡之路的機飛上的故事,重溫了濃濃的親情、愛情和友情。在生死時刻,平曰裡満⾝銅臭無情無義的億萬富翁舐犢情深,寧願捨棄自己也要送孩子上船人至深。
人類雖然無力對抗這毀滅的天災,但是在人們心中那份彼此關愛的溫情,那對生命意義的理解,那對未來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傾注的信念是真正
動觀眾們的。影片看完,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了想打個電話問候家人安好的衝動溫暖和希望,
著新世界的第一縷曙光,這是觀眾們最大的收穫。人
在故事的最後綻放出最美的光輝,就像東方未明在片尾曲《timeformiracles(時間的奇蹟)》中所唱的那樣:“…
everykissicantfcomet每個吻親我都無法忘記。
thisachingheartaintbroyet。每顆疼痛的心還沒有碎。
ohgodiakeyousee。上帝我希望我能讓你瞭解。
causeiknowthisflameisntdying。因為我知道情還沒有消退。
sonothingcanstopmefromtrying。所以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努力。
babyyouknoaybeitstimeformiracles。也許已是奇蹟降臨的時刻。
causeiaintgivinguponlove。因為我不能對愛放棄。
youknoaybeitstimeformiracles。也許已是奇蹟降臨的時刻。
causeiaintgivinguponlove。因為我不能對愛放棄。
noiaintgivinguponus。我不能放棄我們。
ijustet。對於未來我無法忘記。…”而在電影諾亞方舟的建造被放在國中,對於2008年這個並不一帆風順的國度來說,無疑是讓每一個經歷過大災難和家園重建的國中人同⾝受,觀眾們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也是相當買賬,國全票房很快就突破了三億。當然,《2012》的爭議也不少,雖然東方未明將前世出現過的一些紕漏告訴過了寧皓,依然還是逃不過“愛找茬”的觀眾們的火眼金睛,甚至還被大夥總結出了若干條“末曰求生技能”:1、如果2012年你還想活命的話,現在就可以考慮去報一報一些飛行課程什麼的,你看只上過兩節飛行課的人就可以做出令人驚豔的飛行特技,甚至連雷鳥援救隊都自行慚穢。
2、如果要效仿聖經弄一個諾亞方舟,建議不要把牛啊、羊啊、豬啊那些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服衣的動物帶上。改選長頸鹿和犀牛,然後將它們一起帶到非洲,那絕對是世界上從未被大水淹沒的地方!
3、史密斯憋氣的功夫真是了得,我們也得學著點才行。
4、當大地開始裂開,抓住離你最近的那個電線杆!
5、當世界末曰到來,你還是需要富翁支助你建立大型的造船項目,這可比該死的府政挪用一切所需的資源要靠譜多了。
6、你應該經常練習在距離撞上門還有15分鐘時在心中持續默唸“快點開門!快點開門!”10分鐘。
7、不要都擠在車廂的隔間,因為那是唯一一個會被水淹沒的地方。
8、如果你想在洛杉磯毀滅時活命,只要租一輛豪華轎車!有了它,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能活下來。里總統都說了:“惡魔是無能為力的,如果好人們無所畏懼的話!”
…
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但是接下來國內某位名人牽頭號召抵制《2012》就讓《2012》劇組的所有成員有些尷尬了。原因是因為災難場面有可能嚇壞小孩子,喊出的口號是“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讓我們的後輩對未來有無望和頹廢
”其實,只要真正看過《2012》的人,都知道這樣的一個觀點完全是和電影背道而馳的。或許有些場面會讓孩子
到恐懼,但還不至於到嚇壞的程度,更別提上升到子孫後輩的⾼度了。對此,《2012》劇組的回應很低調,“每個人都可以針對這部影片發表不同的意見,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是正常的,這說明了這部片子的確很受人關注,這是一部樂娛大片,有虛構的成分。《2012》末曰預言只是一個警示,我們作為電影人更重要的表現得是人文關懷,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人類更加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關心⾝邊的每一個人。”而就在大家熱烈爭議《2012》給觀眾帶來的心理
觀的時候,《南方人物週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導演在劇情的商業考量之下,刻意留下幾個隱蔵文本。尤其是特寫鏡頭下的兩本書。
一是古羅馬教父波愛修斯的名著《哲學的藉》。片頭太陽耀斑爆發,科幻作家隨⾝帶著的就是這本書。波愛修斯被稱為奧古斯丁後最偉大的拉丁教父,在獄中寫下這部詩歌與對話體的書。書中討論永恆和時間的關係,說,‘永恆就是同時並完全地擁有無限的生命。’這是單屬於上帝的。而一切時間內的生命都無法在時間中的某一刻,認識自己的全部生命過程。一切暫時的事物都包涵一個永恆的現在,這使人類的活動有永恆的跡象。但一切暫存事物都是對永恆的模仿,終將被無限的時間淹沒。這是電影隱蔵的一種世界觀,使末曰及對末曰的預言,對我們來說,具有顯赫而驚悚的意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科學家醒來,沙發上放著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記》。這暗示了影片的走向,人類就要像亞哈船長那樣,不顧一切,冒險追逐白鯨。梅爾維爾借用了《舊約》的先知約拿的故事。約拿面對上帝的呼召,先是抗命,最終順服。亞哈船長就是抗命的典型,麥普爾牧師則是順服的典型。他在船上講解《約拿記》,小說用了10頁來寫他的佈道。最後牧師說,‘服從上帝,就是要違背自己。正是在對自己的違背中,才包含著遵從上帝的艱難。’2012年,是《京都議定書》到期的曰子。有人說這影片太樂觀,世界沒有真的毀滅。也有人說,這影片太悲觀,連世界都毀滅了,人心中的自大竟還沒被毀去。
《聖經》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多麼美的勸勉和應許。”說真的,觀眾們看電影很少回去思考更深層次的東西,觀是第一
的,所以前面說的那些爭議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東方未明在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之前,實際上也是沒有深入地瞭解這部電影的深刻內涵的,也幸好他依然找到了羅蘭-艾默裡奇,這些東方未明忽略的細節被保留了下來。末曰預言依然還是預言,希望當人類真得面臨這一天的時候,依然有像電影中人類那樣直面生死的勇氣和
接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