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明朝初年,設置兩京一都,即以應天府為南京,而開封府為北京,鳳陽府為中都。直到洪武十一年,罷卻北京,南京正式改稱京師。
京師位於長江下游,四周水環山抱,呈龍蟠虎踞之勢。
整個都城,共分有宮城、皇城、京城、外城等四層,當時統稱京城。此城工程浩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營建之時,曾動用工部、橫海衛、豹韜衛、飛熊衛、二十八府州、一百八十縣另三鎮的人力。
京城城垣全以磚石築成,南憑秦淮,北控玄武湖,東傍鐘山,西據石頭,全長共六十七里,不但是有史以來中國最長的京城,更是居世界之首。
(按:北京內外城共長六十里,巴黎宮城長五十九里。)羅開四人快馬趕路,來到京城已經過了子時,外城的十八座城門竟爾全部關上。遠遠望去,只見城牆高有五丈,城牆的雉堞,不時見守軍來回走動,顯然人數並不少,若要偷偷攀牆入城,難保不給守軍發現。
羅開正在躊躇間,笑和尚道:「瞧來今晚是無法入城了,不如先在附近找個落腳處,稍息一晚,明兒一早進城吧。」羅開臉容急遽道:「時間一久,就只怕紫姑娘等人會有危險!這樣吧,我到另外一面看看,可有進城的罅隙。」其實眾人心裡清楚,以羅開的身手,加上他那「幻影光」的功夫,光是他一人進城,可謂輕而易舉,但要四人平安進城,又不給守軍發現,可就不容易了!
上官柳道:「咱們到城東去,那裡城牆較高,且城外空曠遼闊,一望數十里,守軍必定不多,不妨到那裡看看如何?」眾人點頭贊成,當即撥過馬頭,往城東而去。
來到城東,果如上官柳所說,此處地形廣闊,離城數十丈處,一條大江橫越向南,江上一座闊逾數丈的大橋,跨江而立,氣象宏偉。
原來這座大橋,卻是人所共知的江東橋。當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張玉,並同常遇長子常勝,率領一萬五千人,兵伏江東橋兩翼,抵擋陳友諒的二十萬大軍,便是在這裡發生。
四人不敢策馬奔馳,恐怕城上的守軍發現,早已跳下馬來,拴在兩棵大樹下,慢慢竄到城牆之下,抬首往城頭望去,見城牆高達十丈有餘,要攀爬上去,委實不易。
羅開伸手摸了摸牆身,見城磚質地細密,異常堅實,駁縫之處,均以石灰、桐油等混合而成,鋪磨得極為光滑,全無孔隙可以抓緊攀爬,不由嘆道:「牆身鋪砌得滑不嘰溜,且城牆高逾十丈,便是輕功再好,也難爬得上去,這如何是好!」眾人心知絕無本事爬得上城頭,正自發愁之際,忽聽得城門大響,羅開四人心下一驚,笑和尚道:「莫非咱們給發現了。」方晴雲搖頭道:「相信不會,要是給守城官兵發現,城頭上豈會這麼安靜。」眾人一想也覺有道理,羅開道:「咱們先隱藏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四人再不打話,伏身在草叢裡。
四下裡的草叢並不高,若要藏人,本就不易,幸好這時夜正濃,加上這幾天不時下著細雪,月光早被密雲遮去,實難發現四人。
過不多久,「隆隆」之聲響過,城門已然半開,隨見一大夥人策馬出城,在北風呼嘯下,那些人身上的黑披風,登時被吹得獵獵作響。
羅開目不轉睛的看著,只見這行人馬竟有數百之眾,每人手上均握著火把,憑著他們的衣服,一眼便認出是錦衣衛。瞧這些錦衣衛的舉動,必是趕著辦什麼重要事情,一出城門,便即快馬加鞭,奔上江東橋,直朝前面的密林馳去。
待得這行人馬盡皆出了城門,方聽得「隆隆」聲響起,城門再度關上。
四人跳起身來,上官柳道:「這些錦衣衛黑夜出城,行匆匆,必定有什麼重要事情。」接著向羅開道:「你看是否會和紫府仙宮有關?」羅開略一沉思,道:「莫非朱柏聽得曉雨的消息,已經派人進京排難解紛?」笑和尚道:「不管是與不是,現在既然無法進城,橫豎無事,咱們便悄悄跟去看個究竟,大家認為怎樣?」方晴雲點頭道:「說得對,倘若他們的事與咱們無干,再折回來就是。」眾人商議定當,當下展開輕功,飛身掠回拴馬之處,跳上馬匹,從後跟去。
其時陰雲蔽月,待得四人奔入密林,更見四下陰氣森森,黑沉沉一片。
羅開目能夜視,自不覺什麼,然而其餘三人卻完全不同,只覺眼前黑不溜秋,伸手不見五指,不由打起神來。
還好四人馬快,雖無法追上那夥錦衣衛,但在一片漆黑中,仍能隱約看見遠處的火把。
羅開領在前頭開路,看著前面隱然可見的火光追去。因時近寒冬,林內處處枯株朽木,顯得深沉肅穆。馬匹奔馳起來,更要謹慎小心。
四騎在林裡迂迴而行,一口氣奔出數里。便在這時,黑暗中嗤嗤兩聲,羅開頓覺兩旁黑影晃動,隨見兩件兵刃從兩邊劈到。
羅開見來勢急勁,左手往鞍上一按,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