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虛實第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脈四首方二十首灸法三首)肺實熱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也,病苦肺脹汗出若,上氣
逆咽中
如
嘔狀,名曰肺實熱也。
治肺實熱,憑仰息洩氣除熱方∶石膏(八兩)白前杏仁(各三兩)白朮橘皮(各五兩)枸杞
皮(切二升),赤
(七合)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
,煮三沸,分三服。
治肺熱悶不止,中
急驚悸,客熱來去,
死不堪,服藥洩
中
氣方∶桃皮芫花(各一升)上二味咀,以水四鬥,煮取一斗五升,去滓,以故布手巾納汁中,敷
溫四肢,不盈數
即歇。
橘皮湯治肺熱氣上咳息奔方。
橘皮麻黃柴胡幹紫蘇(《刪繁》作幹蘭,各三兩)杏仁宿姜(各四兩)石膏(八兩)上七味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兩沸,去沫,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與兩劑。
治肺熱息鼻衄血方∶羚羊角元參
干雞蘇芍藥升麻柏皮(各三兩)生地(切一升)梔子仁(四兩)淡竹茹(雞子大一枚)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須利者下芒硝三兩,更煮三沸。
治肺熱飲酒當風,風入肺,膽氣妄洩,目青氣者方∶麻黃(四兩)甘草五味子(各三兩)杏仁(五十粒)母姜(五兩)淡竹葉(切,一升上六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瀉肺散治酒客勞倦或出當風,喜怒氣舍於肺,面目黃腫,起即頭眩,咳逆上氣,時忽忽絕,心下弦急不能飲食,或吐膿血,
痛引背,支滿
嘔方。
五味子百部(各二兩半)茯苓附子蓯蓉石斛當歸遠志川續斷(各一兩)細辛甘草(各七分)防風川椒紫菀桂心乾薑款冬花(各一兩半)桃仁(六十枚)杏仁(?
上十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三,後稍加至二匕。
灸法∶肺脹氣搶脅下熱痛,灸陰都,隨年壯,在挾胃脘兩邊相去一寸,胃脘在心下三寸。肺脹脅滿,嘔吐上氣等病,灸大椎並兩
上第三肋間各七壯。
肺與大腸俱實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與陽明經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痺痛,手臂卷,吻不收,名曰肺與大腸俱實也。
煮散∶治肺與大腸俱實,令人氣憑滿方。
麻黃茯苓(各六分)黃大青桂心(各三分)細辛杏仁(各五分)石膏(二兩)丹參(半兩)五味子甘草橘皮貝母川芎(各一兩)枳實(三枚)上十五味治,下篩為散,
裹一方寸匕半,以井花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為三服,
再。
肺虛冷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也。病苦少氣,不足以息,咽乾不津,名曰肺虛冷也。
治肺虛冷聲嘶傷,語言用力戰掉緩弱,虛瘠風入肺方∶防風獨活川芎秦椒乾薑黃(各四十二銖)天雄麻黃山萸五味子(各三十八銖)甘草(三十六銖)秦艽桂心山藥杜仲人參細辛防己(各三十銖)花菊上二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
二服。(一方有石膏六分,當歸五分。
酥膏酒治肺氣虛寒,癘風所傷,語聲嘶
,氣息
憊咳唾,止氣嗽通聲方。
酥崖飴糖生薑汁生百部汁棗
杏仁(各一升研)甘皮(五具末)上八味合和,微火煎常攪三上三下約一炊久,取薑汁等各減半止,溫酒一升,服方寸匕,細細嚥之,
二夜一。
又方豬胰(三具)大棗(百枚)上二味,以酒五升漬之,秋冬七,
夏五
出,布絞去滓,七
服盡,二七
忌鹽。
羊胰亦得。治咳嗽脅支滿多
上氣,尤良(《肘後方》治久咳上氣,二十年諸治不痊者。)治肺寒損傷氣嗽及涕唾鼻
方∶棗
(二斤研作脂)杏仁(一升熬研為脂)酥生薑汁白糖白
生百部汁(各一升)上七味合和,微火煎常攪約一炊久,下之細細溫清酒服二合,
二。
又方專取豬胰滌除痰垢,大棗通行津,漬酒治證如前或易羊胰入肺,尤捷。
又方即酥膏酒,倍用棗
、杏仁之通津,而去甘皮之耗氣。
補肺湯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兩)乾薑桂心款冬花(各二兩)麥冬(一升)桑白皮(一斤)大棗(一百枚)粳米(一合)上八味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黃(五兩)甘草鍾人參(各二兩)乾地黃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濃樸乾薑紫菀橘皮當歸五味子遠志麥冬(各三兩)大棗(二十枚)上十八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
三夜二。
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
蘇子(一升)桑白皮(五兩)半夏(六兩)紫菀人參甘草五味子杏仁(各二兩)款冬花干(各一兩)麻黃乾薑桂心(各三兩)細辛(一兩半)上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
三夜二。
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聲音而渴,舌本乾燥方五味子蘇子(各一升)白石英鐘(各三兩)款冬花竹葉橘皮桂心桑白皮茯苓紫菀(各二兩)麥冬(四兩)生薑(五兩)杏仁(五十枚)粳米(二合)大棗(十枚)上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棗,以米
去滓納諸藥,煮取五升,分六服,
三。
又方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咳嗽逆上氣唾膿血,
背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
起,或哭或歌或怒,乾嘔心煩,耳中聞風雨聲,面
白方。
款冬花桂心(各二兩)桑白皮(一斤)生薑五味子鍾(各三兩)麥冬(四兩)粳米?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棗令,去滓納藥,煎取二升,分三服,溫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兩(《廣濟》有紫菀,人參各二兩,名紫菀湯。)麻子湯治肺氣不足,咳唾膿血,氣短不得臥方。
麻子(一升)桑皮餳(各一斤)桂心人參(各二兩)阿膠紫菀(各一兩)生薑(三兩)乾地黃(四兩)上九味咀,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
餳煎治肺氣不足,咽喉苦幹方。
作餳任多少,取幹棗一升,去核搗,水五升和使相得,絞去滓,澄去上清,取濁者納飴中攪火上煎,勿令堅,令連服如雞子大,漸漸服之,
三夜二。
治肺風氣痿絕,四肢滿脹逆
滿方∶灸肺俞各二壯,肺俞對
引繩度之,在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肺與大腸俱虛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陽明經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情中不樂或如恐怖,名曰肺與大腸俱虛也。
小建中湯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乏氣,小腹拘急,痛羸瘠百病方。
大棗(十二枚)生薑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飴糖八兩,煮三沸,分三服(《肘後》用黃、人參各二兩,名黃建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