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邊親領數百騎兵衝擊附近羌人村寨,燒殺搶掠,以獲得臨時的軍糧補給。
也就是從這些求饒不斷的羌人口中,他才得知,這枯了數百年的城裡,竟叫一宋將給生生挖出水來了!
難怪宋軍不慌不忙——若換做是他,定也會將對實情一無所知、自以為勝券在握的自己,當個跳樑小醜看待!
狄青對守在外頭的執著夏軍,雖予以關注,卻不曾有過絲毫受困的焦慮。
他一早就認出了譚營的旗幟:作為李元昊麾下倍受重用的強將之一,對方敢深入追擊他長達月餘,不可謂不自信。
——這份傲氣從何而來?
自是出自對自身的實力,以及對他的輕視了。
狄青正因看透了這一點,也是為掩護建城的種世衡,才一直按捺著與其正面鋒的衝動,甚至在躲藏閃避的過程中,故顯狼狽,顯現怯戰之心。
不知他是有意示弱,便更催長了譚營對滅除他的志在必得,連追到明顯不利於對方的城池之下,也不肯放棄。
清澗城中副將也密切關注著夏軍動靜,每當看譚營數次親自帶兵,前去羌寨時,他都心急如焚,反覆向狄青請求出兵。
趁其主將不在軍中時發兵突襲,不正是驅散夏軍的大好機會麼?
狄青卻搖頭,再次否決了這一提議:“還不是時候。”還不是譚營最氣惱、最傲慢、最喪失理智的時刻。
譚營領一萬五千銳騎兵,而大宋這邊,縱使算上留在清澗城中的一千
兵,也湊不足萬人。
捨棄據守城池、以逸待勞的優勢,去選擇硬碰硬的打法,雙方都將傷亡慘重,哪怕取得了最後勝利,也顯然是不划算的。
狄青很是愛惜手下將士:他可還準備帶著他們繼續出征呢,哪裡願白白折損在這裡。
更何況,譚營絕非輕忽大意之輩:從他駐紮清澗城外,卻是除了頭對清澗城牆發起試探
的猛攻外、就不曾靠近半步,只專心看守水源的這份守株待兔的耐心……其城府之深、心
之狡詐,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也應該快了。
狄青望向不遠處山頭冒出的狼煙,聽著隱隱約約傳來的金戈與哭喊聲,若有所思。
——從羌寨中得到城中並不缺水的真相,應能成為壓垮譚營耐心的最後一稻草罷。
當晚,夏軍軍營中騷動頻頻,傳出的聲響之大,連清澗城頭的兵士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狄青親至牆頭,沉默地等待一陣後,卻見敵軍軍營猛然炸開一些響動,伴隨著譚營的怒罵聲,一小隊夏兵急衝清澗城門處來。
就在城頭宋軍繃緊了神經,準備戰時,那小股夏軍卻做出了讓所有人意外的舉動:在進入一
之地前,他們不僅拋下了兵器,還將護身的鎧甲截了,就這麼手無寸鐵地繼續靠近。
“這——”副將摸不清他們意圖,一時間沒了主意,下意識地看向狄青:“狄鈴轄,這是……?”狄青輕輕地點了點頭,猛一提聲,以項話喝道:“站住。”那隊夏軍聞聲而止,眼巴巴地望著上頭,彷彿重新找到了什麼主心骨,口中嘰嘰呱呱的,不知說著什麼。
包括副將在內的大多宋軍將士,壓兒就聽不懂那由李元昊新折騰出不久的
項話。
他見狄青認真聽著,不時回答幾句,心裡只剩佩服,暗道這制科魁首便是非同一般。
既聽不明白,他便靜靜等著,一心只等著狄青下令。
狄青面不改地聽完,點點頭後,那隊夏軍就安心站著,一動不動了。
在副將迫切等著答案時,就見狄青倏然一揚手。
他所給出的,竟然是立即打開城門、衝擊下夏寨的信號!
副將詫異地瞪大了雙眼,剛憑本能將軍令傳達,便聽狄青沉聲喝道:“夏狗竟如此囂張,上門來妄言挑釁……還忍什麼?立即出擊!”這話一出,頓如一滴冷水落入沸油之中,讓原本一頭霧水的宋軍徹底炸開了鍋。
在城裡好吃好喝地養了大半個月,他們早已徹底恢復元氣,不少人甚至還胖了一小圈。
面對敢圍困他們的囂張夏軍,被堵在城裡的他們可謂攢了一肚子火,若非軍紀嚴明,早就有人要忍不住了。
如今剛被那小隊夏軍惹得一頭霧水,經狄主將親口解惑後,登時氣得他們破口大罵。
於是狄青一聲令下,所有人立馬握緊手中兵器,跨上馬背,隨著城門迅速大開,就衝出了無數凶神惡煞、喊打喊殺的宋兵來。
那手無寸鐵地站在城門前的小股夏軍,本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被憤怒的宋騎踏成了
泥。
譚營做夢也沒想到,一直表現得畏畏縮縮、狼狽不已,叫他很瞧不起的狄青,竟會這般不按常理出牌。
他在羌寨中未能蒐集出足夠的糧食補給,而隨軍的那些軍糧早被吃了個光。
只勉強吃了個半飽的將士們士氣低,而他眼中原本的依仗不過是場笑話……面對這一難破僵局,他再不甘心,也只能恨狄青這小子運氣太好,不得不撤退了。
作為最後一搏,也是為防備宋軍在他撤軍時看出破綻、乘士氣追擊,他才派一小隊兵士上前詐降。
他哪裡想到,誠意十足的解甲之後,剛和顏悅地應承了投降這一請求的狄青,就瞬間來了個翻臉不認人,親自帶兵朝他陣中殺來?!
原只想著靠詐降來惑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