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也是個頗為龐大的數字。

說白了,吐蕃三萬騎兵的這一戰,距驚心動魄、舉重若輕,還差了老遠。

李超也算沒遇到過刻意刁難人的長官了,一路往上慢慢攀升,但至今仍不起眼。

像狄青這樣,能靠那一箭就惹得廟堂上下都為之另眼看待的,八成是脫不了陸辭在殿下心裡特別地位的干係了。

儘管對狄青也起了愛才之心,極其賞識,可聽到對方何止不需自己心,而是一副光明前程簡直已成既定的架勢,再聯繫還默默無聞的李超等人……曹瑋便難免到些許心情複雜。

陸辭與曹瑋則想法不同。

他清楚,別看現階段狄青或許是或多或少地‘沾’了些‘光’,但在領兵打仗方面,對方後可是得以青史留名的大將,其實無需自己多此一舉。

他也不孤傲清高假作派,只莞爾道:“後,我唯有爭取做個好伯樂,多發掘幾匹千里馬,才可回報殿下的厚愛了。”曹瑋一樂,知情識趣地不再在這暫且無解的話上糾纏,轉而聊起別的來。

自上次送宴後,陸辭再次提起西夏那邊的動靜:“依我看來,李德明多年來維持這數張面孔,一面俯首稱臣,蟄伏隱忍,一面殘忍貪婪,公然劫掠,實在是對起承前啟後這一作用想極了。”曹瑋不置可否:“此話怎樣?”陸辭道:“既無天災,亦無人禍,西夏卻一直朝宋廷哭窮,三番四次、厚顏無恥地以各種無稽由頭,進行索要。他們為何缺錢至此?”曹瑋擰了擰眉,就聽陸辭冷冷道:“多半是養兵去了。”不以戰養兵,在和平期間,蓄養一支龐大軍隊,很輕易就能拖垮一國國政。

就連史上稱得上極其富饒的大宋也未能倖免,更何況匱乏自身經濟基礎、以遊牧為主的項?

這才得李德明為尋找財路急紅了眼,不惜親自領兵,蒙面劫掠各勢商隊了。

曹瑋沉聲道:“我曾聽聞,其三子元昊文有韜略、武有謀勇,於事頗有見地,後恐為大患。不過項與吐蕃恩怨甚重,若起狼煙,多半是二者亂戰,波及不到大宋來。”陸辭一哂:“放任項與吐蕃亂戰,大宋隔岸觀火,這主意瞧著不錯,但亡齒寒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吧。”要真等併吐蕃,收攏周邊大小部落,就已成龐然大物,本不是安樂下懼戰已久、還一路來割養虎為患的大宋能抵禦得了的強敵了。

曹瑋嘆氣道:“可不是?”但他又能如何呢?

不過對李元昊這名字,陸辭其實並不陌生。

從遙遠無比、又因枯燥乏味的歷史書上,他模模糊糊記得的那點可憐印象,只剩對方是個‘腦筋奇葩的大傻’了。

但顯然,李元昊能被載入史冊,憑藉的不可能只是他的傻,而是靠些為史官所痛恨且不齒的惡行。

陸辭不動聲地詢道:“曹將軍可曾親眼見過李元昊?”曹瑋遺憾道:“我曾派人四處打聽其行蹤,只曉其不時於沿邊榷市行走,去過幾回,卻始終不能得見。”陸辭自然清楚,曹瑋遺憾的究竟是什麼——若真叫曹瑋撞見了,可就不是單純‘瞧瞧模樣’而已了。

若李元昊真是個如傳聞般,有英雄大略的難得人物,那曹瑋縱使不當場要了對方命,也起碼讓對方脫一層皮,以絕後患。

見陸辭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曹瑋頓時眼皮一跳,忍不住提醒道:“西夏可與那些個小部族不同,一旦開戰,大宋定要傷筋動骨,可不是由你似之前那般胡編亂造個理由就成的。”陸辭無辜道:“在曹將軍眼中,我竟是個如此莽撞之人麼?”曹瑋嘴角一

莽撞?

狡詐明還差不多。

陸辭微笑:“我不過是在想,曹將軍之所以會數次‘遇’李元昊未果的原因。”三番四次,就不可能是巧合。

可能是項早有防備,在宋廷處安了人,消息靈通,避開了曹瑋。

也可能是大宋這的情報掌握過於滯後,連李德明那頗為得意的子嗣的動向都不清楚了。

陸辭摸索到這一短板,也不著急,繼續道:“總之,與其每年陪他們玩禮尚往來的回賜把戲,倒不如將錢省下,陪他們練練兵。”因悉了漢人‘中央之地,物華上國’下,要顯示大度和仁慈的一貫做派,清楚回賜的寶物永遠比收得要多,上貢的蠻族們才會紛紛嚐到甜頭,一而再再而三地前來‘上工’,得了大批大批的回賜物品,其中還不乏趁機夾帶的、國內頗為緊俏的軍需物資。

哪怕是設置了路卡,對經常帶著使團出入宋境的李德明而言,也是形同虛設。

那可不行。

陸辭想,既然大宋講究個有來有往,那總不能光讓項在邊境動作頻頻,不住試探他們的底線罷?

曹瑋愕然,本能道:“那不還是一樣?”陸辭不疾不徐道:“不急。我先蒐集項密謀反叛的證據,呈於太子。”這就不能由他兒戲一般張口就來了,得有無法再讓廟堂中‘主和’一派當睜眼瞎的有力證據才行。

一年辦不到,他就多用幾年。

總能辦到的。

——大宋還有時間。

曹瑋雖不知陸辭具體在打什麼主意,但也不難猜出大概來。

畢竟這人瞧著斯文俊秀,對外敵卻無比鐵血,比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