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風雲錄】(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十七章2021年10月2兩位小姑娘在前面走著,她兩有說有笑的,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顯得關係很親密。

我之前只有楊師爺和我提起過一次華山派,所以我很好奇這林悅悅是怎麼和他們搭上關係的,於是我將心中的疑惑向小賀問了出來。

這小賀有問有答,跟著林老大身邊好幾年,知道的也還不少。

從他口裡我才得知,原來那蕭靜媛和林悅悅的生母是表姐妹,所以她們兩家本就有親戚關係,再加上都在山上佔據一方,即使林老大是遠近聞名的土匪,他們平時也還是有所往來的。

原來是有個這麼樣的關係在加持著,那這兩位小美女彼此認識也就不足為奇了。

順著山道下來,天雖然還能看到遠山的輪廓,但離天黑已經不遠了。

而遠處的十字架那邊,朝著教堂的方向抬頭,竟然看到了亮起的燈光。

山裡還有電?我不僅十分好奇,中國雖大,但是電力稀缺,只有少數大城市裡能做到電力供應,所以山旮旯裡能見到電燈,而且還是那種明亮十足的探照燈,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也是小賀解釋一番,我才大概知道,教堂的後面有山上下的溪,所以洋人建了水利發電的設備,小賀雖然說的不是很暢,他大概對這些新鮮玩意不是很懂,但我還是聽了出來,方圓數十里,好像只有這一處地方是能夠自己供電的。

我突然就來了興致,區區洋人一個教堂就可以有自己的發電機,如果我以後有錢了,定也要給寨子裡架上電線,以前大城市裡生活慣了,這沒有電還真是不習慣。

我甚至已經想到了要一臺發報機,這樣就可以給義父義母問安了,有了電還可以將寨子裡的各處營壘,也都按上探照燈,這樣就不怕有誰膽敢晚上來搞偷襲,有了電當然還可以架設電臺收聽廣播,可以讓那些子一生沒走出大山的人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一個宏偉的藍圖就這樣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

腦袋中設想著將來,不知不覺的,我們一行人就走到了地方。

教堂前的廣場上,目之所及是一座高大的羅馬式建築,它的穹頂,體型雖大卻不顯笨重,其上方安放著一個大十字架,彷佛上帝之手般巍峨壯觀,圓頂全身雪白,令人們見它的第一眼彷佛就能受到這是個聖潔的地方…….呵呵,這當然是普通人才會這麼認為。

西方宗教的傳播是伴隨著殖民侵略的產物當然也是其幫兇。

傳教士在堅船利炮以及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難免不參與干涉中國政治。

從戊戌變法到天平天國運動,從義和團運動到非基督教運動,都給我們看到了傳教士對中國政治的干涉,以及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利用下的宗教侵略的反抗。

許多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後以征服者自居,鄙視中國的傳統文化,而試圖以西方文化代之。

他們為本國政府效力,充當帝國主義的情報員和幫兇,無疑他們的傳教事業帶有殖民主義的質。

清末以來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過程中,各國傳教士不僅積極參與,而且為了其本國的利益與中國討價還價,乃至武力訛詐。

通過這些不平等的條約,外國傳教士不斷取得特權,享受「治外法權」,受不平等條約的保護.......是以德國的一位大思想家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壓制殖民地的工具」。

高大教堂的周圍還有數個小堡,小堡圍繞教堂而建,形成眾星拱月的佈局,好像都是用大理石砌成的。

此處雖說是教堂,但也像是西式的莊園,裝點豪華氣派,造型美。

廣場上還能看到一些美的凋塑,它們大多用石頭壘成,擺成了動物的造型。

教堂後面有一片花園,天的花兒有些正在盛開,零星還長著幾顆果樹。

教堂裡的鐘聲悠揚地響起,驚起了密林深處的飛鳥,它們追逐著,追逐著,一起飛過了圓形廣場上空的凋塑,漸漸地,消失在遠方……那些人沒有搞錯,果然有神父在教堂外分發食物吃的,只要排好隊伍,每人可以領一塊烤麵包和一個烤土豆。

山下來領的人很多,山上下山路過的也跟著湊起了隊伍。

ﻩ外面是免費的,但是如果要進去教堂裡,則是要收錢的。

不得不說這些個洋人還是很有生意頭腦的,門口豎起了招牌美名其曰為資助山下學生募捐,但是這中間的財務來龍去脈其實誰也不清楚,當然更沒有監督,所以最後究竟有多少會被用於慈善,完全是一筆煳塗賬,從教堂的運作來看,諸如此類的收入應該頗豐。

林悅悅和石千雅從進到廣場開始,就變得異常活躍起來,從兩位小美女對此地悉的情況來看,她們應該不是第一次到這裡來玩了,目光全然被室外的燈光還有花園裡各個凋塑引了去。

我倒是因為以前見慣了,所以對此沒有覺到什麼稀奇,反而是城堡裡的風琴聲,那悠揚的旋律讓人稍微覺到一絲的愜意。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