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離開後,我共見了兩個人。一個是徐相,一個是陳相。你也知曉,二位大人在早朝時都出言反對建立大宋銀契莊,而他們私下見我後,卻是這麼說的。”

“徐相說我之過急,待再等上幾年,便可功成名就。”

“陳相說我身陷歧途,只怕會落得一個遺臭萬年的下場,願我早脫身。”

“你如何看待?”唐慎雙眼瞪圓:“他們私下是這麼說的?”王溱點點頭:“可不是。”唐慎心中大抵有了個主意,但他沒說,而是反問王溱:“今聖上突然下旨,可與師兄有關?”王溱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笑道:“是,前我上了封摺子,與聖上說了此事。如此,聖上才會下聖旨。”唐慎再無疑惑,他自信道:“既然如此,那這二位相公的所言所語都不必再放在心上。”

“為何?”

“因為,師兄你覺得如今到了時候,能做成這件事,那就必然能做成。”唐慎說得無比自信,仿若親眼看到了王溱的那封奏摺,仿若是他上了那封摺子。王溱怔怔地望著他,心中洶湧,喜悅與愛意充盈一切。但他抑制住了那番動,他故作平靜地“哦”了一聲,問道:“你對我便這麼有信心?”唐慎理所當然道:“因為你是王子豐啊!”笑聲再也無法壓制,王溱哈哈一笑,接著俯首吻住了身旁的青年。

我心悅於你,只因你是這世上最值得我所愛的人!

兩位相公在早朝上出言反對,大宋銀契莊一事也得到了群臣的關注。第二早朝,大太監剛剛宣完“早朝起”,官員們便一個個的進言站隊。昨是事發突然,他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一過去,私下裡都有了看法,他們便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爭執得滿面赤紅,喋喋不休。

反倒是昨出聲的三位一品高官,卻一個個捧著玉笏,再沒發一言。

吵了一整個早朝,趙輔不悅道:“愛卿們都各有看法,如今是比得誰嗓門大,便聽誰的麼?”百官們瞬間閉嘴,鴉雀無聲。

趙輔揮揮手:“散朝吧。”又是一過去。

第三,朝堂上仍舊為銀引司一事爭論不休。一連吵了半個月,自幽州來了一封軍報,天下兵馬大元帥周太師上書,將兵部銀契莊的作用大力讚揚了一番。他在奏摺中,寫了三十六州兵部銀契莊的種種好處。

當趙輔命人在早朝上宣讀周太師的這封奏摺時,群臣們都出驚訝的神情。

左相徐毖垂目看地,手指緊緊地握住了白玉長笏。

左丞陳凌海則不掩自己的驚愕,扭頭看向王溱。

連王詮都悄悄地看了自家侄子好幾眼,卻見王子豐眼觀鼻、鼻觀心,神淡然,彷彿並不知道周太師會突然寫一封這樣的摺子誇讚銀引司。

宣讀完奏摺後,趙輔揮手道:“愛卿們可還有異議?”再無一人出言。

趙輔巡視四周,最後他的目光落在王溱身上。他笑道:“子豐。”王溱上前一步,行禮道:“臣領旨。”第147章開平三十三年十一月,盛京正下了一場隆冬大雪。

厚重細密的雪花好似鵝,紛紛揚揚地自空中落下,將京城裝點得銀裝素裹。這場雪一下便是三天,到最後一天時,道路已然不好行走。官府強制要求每個百姓都必須清掃屋頂積雪,以免發生坍塌事故。

往年這差事就是由工部負責的,工部與盛京官府一同協作,督查清掃積雪的事。

今年唐慎成了工部右侍郎,他喚來主管此事的員外郎,問道:“盛京共有多少戶人家?”員外郎暢回答:“登記在冊的,共有九萬六千戶。”盛京是大宋的都城,這員外郎嘴上說是“登記在冊”的,可偌大的盛京城,黑戶無處可藏。古人喜多子多孫,以一家五口來算,這便是五十萬人口。而事實上,盛京有百萬多人。

唐慎仔細叮囑對方,務必檢查好今年清掃積雪的差事。待到他下衙回尚書府時,雪已經停了。唐慎回到家中,並未等到王溱。

工部近忙於承慶宮的修建,唐慎每天忙得是不可開。可誰人不知,整個朝堂之上,如今最忙的人便是尚書左僕王溱王大人。

王溱統轄幽州和盛京兩地的銀引司,如今皇帝下旨,將三十六州的兵部銀契莊改為大宋銀契莊。自此以後,再也不僅僅供應兵部軍將,也為天下百姓效力。

世間萬事,皇帝只需下一道旨意,看似隨意輕巧,可那聖旨上的幾個字想要實現,是何其不易。

五年前度支司發生的血案,便是前車之鑑。如今銀引司既不能重蹈覆轍,又要做到盡善盡美。哪怕在百官都相助王溱的前提下,也耗費了他一番心血。

正值寒冬臘月,眼看百官就要休假過年,銀引司的差事便大多擱置到了明年。

銀引司左副御史餘生此刻正在刑部當差,他身為刑部尚書,到年底了,大宋各地所有典獄司都需要將今年發生的各起命案送到盛京,送入刑部庫房,收庫查用。

生每忙於處理內務,這一他正於刑部幾位主事吩咐差事,只見一個官差用手按著官帽,快步走進屋中。餘生不再說話,抬頭看他。官差半跪行禮,道:“尚書左僕大人到。”堂屋中,眾人皆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