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五十六.文化和武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宮。嘉德殿內。劉宏親自主持了大朝會。自從改革制-他只有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才會召見百官。平時政務則由內閣省總理。只有出了大事。他才會臨時召開大朝會。

對於百官們來說。這一次大朝會的內容他們早已知道。畢竟沮授和田豐還有天子的幕僚團建立三大銀行。已經快兩年了。這幣制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如今帝國四方邊境平靜。諸國臣服。國內又風調雨順。黃河工程和水利道路建設也極為順利。此時能讓天子臨時增開大朝會。也只有這拖了很久的幣制改革。

在現在的帝國政治中樞中。官僚的派系按照出身來分。大致可以分為三派。一派是光武中興後一直延續的老牌豪族。另一派則是如袁氏這樣的近百年裡崛起的官宦世家。最後一派則是劉宏大力扶持的中小地主出身的新興士族。這三派中。老牌豪族的政治勢力在當年宦官和外戚的內耗中嚴重受損。而劉宏登基以後也一直對其加以限制。其實力雖在恢復。但早已不復當年可以對抗皇權的鼎盛時期。至於袁氏這些靠祖上為官。而後數代相傳的官宦世家。不過是剛剛興盛。實力雖強。但也只是和四姓小侯這些老牌的豪族不分伯仲罷了。三派中表面上看上去最弱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士族實際才是最強的。只不過他們不像老牌豪族或是袁氏那些官宦世家互相聯合以形成派系。所以才看上去並不起眼。可實際上他們卻把持著帝國政治中樞裡的大部分掌握實權的中下級官吏的職務。

這些依靠改革後的選官制度而成為官僚的新興士族和劉宏最忠實的擁護者。在以劉宏為核心的帝黨勢力中。雖有老牌豪族如楊氏。官宦世家袁氏這樣的存在。但論起重要來。他們在劉宏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這些散落在帝國各地的中小地主家族。依靠著手中強力掌握的軍隊和這些為數眾多的中小地主的支持。劉宏完全有能力將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來一次大清洗。只要他願意付出代價。

正是因為劉宏手上有這麼兩張牌。再加上他一貫的利益共沾原則。才讓他的改革的以順利地在帝國各地推行。即使有些改革損害了那些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的利益。他們也只能選擇接受。因為他們在過去之所以能夠實力強盛。便是因為他們可以依靠所謂的“門生故吏”來控制拉攏那些中小地主。可不管是過去的外戚也好。宦官也好。始終都是要靠著皇權來行事。當劉宏親自扶持中小地主。培養新興士族。他們便只有看著劉宏越變越強。除非他們敢於造反。可是劉宏在初期卻選擇了溫和的方式。等到新的帝**形成以後。他們便失去了機會。而任何敢跟劉宏作對的人只有一種下場。那就是身死族滅。在史官筆下遺臭萬年。

嘉德殿內。雖然上首大部分坐的都是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的人。但是新興士族的人也佔了不少。而在後面的位置上。幾乎全是新興士族的天下。這個如今在帝國經濟趨富庶下越來越龐大的階級。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

內閣七宰相之首的楊賜看著身為今主角的沮授和田豐。知道這兩人的入閣已經被天子擺在程上了。算上已經入閣的李膺和盧植。恐怕內閣-就要徹底變天了。不過他並沒有多少沮喪。老牌豪族和官宦世家總體上的沒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要他楊家可以持續興盛就行了。其他卻不關他的事情。想到正在監督黃河工程的兒子。楊賜不由出了笑意。他退下以後。自有兒子入閣。一門連續兩代宰相。這是何等的榮耀。若是後孫兒輩再有人能入閣。那就更好了。

其他幾名宰相看著微笑的楊賜。都是心裡暗道他生了個好兒子。難免有些嫉妒。要知道他們多少知道些天子的心思。等他們退了以後。內閣省的相位除了李膺和盧植兩人以外。恐怕都是天子一手培養的身邊心腹。只可惜他們的兒孫輩實在不爭氣。

_百——`駕。”隨著i官尖利的聲嘉德殿內。跪坐的大臣們都是看向了天子御座。直了板。向走出的劉宏躬身一拜。口中齊聲道。

“參見陛下。”

“諸卿免禮。”劉宏也是跪坐下來。今桌椅已經在帝國廣為免費。但是在大朝會和各種正式場合。他卻仍舊保持著這種跪坐的傳統。

“謝陛下。”百官們坐直了身子。後便是開始了正事。在劉宏的詢問下。沮授和田豐長身而起。開始稟報起帝國銀行。大漢銀行。皇家銀行的業績和開設銀行後對帝國經濟的影響。

很顯然。銀行的開設。暫時還只是對帝國大宗的貿易產生影響。而且只侷限於帝國的繁華地區。但是其作用已經不可小覷。尤其是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額。開始大半採用三大銀行的子進行易。

在帝國經濟的強勢增長下。原本的幣制已經不適合迅猛增長的對外貿易。早在昭武七年。沮授和田豐便曾提出過以金本位的新幣制。但是卻被劉宏暫時擱置。在幣制改革上。劉宏一直保持著穩健的態度。畢竟在過去帝國民間還是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佔了多數。貨幣的通率還不大。雖然他登基以後。工商業大為發展。海外貿易也興盛起來。但是在設立的銀行同時。就進行幣制改革。便是他也不敢冒進。

如今三大銀行開了近兩年。在帝國各地的繁華地區都已有了較為完整的機構。人員也已經不再短缺。最重要的是通過這近兩年時間。帝國的利益集團已經接受了這種新生的事物。而帝國大學內關於金融學的研究也上了軌道。正是到了改革幣制的時侯。

沮授和田豐都是實幹型的人才。他們的言辭並不華麗。可是卻簡潔明瞭。用各種數據介紹著帝國的經濟和幣制之間的關係。讓內閣省下轄的關於財政和商務各部的官僚們都是心裡一驚。因為沮授和田豐他們的調查數據有很多都是他們所不知道的。

“這是我們所鑄的新幣。”沮授田豐拿出了三大銀行聯手鑄造的新貨幣。有賴於本列島的被征服。這一年多里。三大銀行從本列島上到了大量的黃金儲備。所以兩人才有信心一開始就推行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隨著兩人的示意。宮殿外早已準備好的人員將新鑄的三種貨幣一起送了進來。而劉宏自然是第一個觀賞的人。不過其實他早已見過。眼下只是做個過場而已。只是隨意看了一眼以後。劉宏便讓人將多套貨幣給在座的百官觀賞。

新鑄造的貨幣分為金銀銅_兌換比例卻是金兌銀一比十。銀兌銅一比百。這種兌要是考慮了帝國普通百姓的消費水平。因為除去像雒陽。司隸和各州的富裕地區。帝國大部分的百姓一個月的開銷也只在五個銀幣左右。這樣的情況註定了銅幣才是帝國最基礎同時也是使用量最大的貨幣。如果要讓貨幣易徹底取代以物易物的方式。就只有使用這種特殊的兌換比例。

新鑄造的銅幣形制和過去的五錢並無兩樣。只是裡面另外摻了其他金屬。澤暗紅。一面刻大漢帝國字樣。另一面則是虎形圖案。這種新鑄造的銅幣防腐能比之過去的五錢要好上不少。畢竟劉宏當初興辦工商業時。一直都對鋼鐵業大加投入。各種新的鋼鐵合金不斷被開發。如果不是目前的鋼鐵產量被優先用於各地的基礎建設。沮授和田豐兩人本來是打算鑄造鋼錢的。

不同於毫無新意的銅幣。銀幣和金幣就緻華麗的多。銀幣和金幣比五-錢大了一圈。銀幣正面是麒麟圖像。背面仍是大漢帝國四個字。而金幣也是同樣的形制。只是正面圖像變成了五爪金龍。這兩種貨幣的做工可以稱的上是巧奪天工。讓觀賞的百官愛不釋手。

除了這三種最為基礎的貨幣。沮授和田豐還拿出了兩種用於銀行儲備的磚和銀磚。其和各自貨幣的兌換分別是一比一百。同時三人還拿出了按照劉宏意思做出的紙幣。當然與其說是紙幣。倒不如說這是特供大宗貿易使用的特殊紙幣。其中分為龍票。和銀票。銀票起步便是千兩級別。一張千兩的銀票可以兌換百塊銀磚。也就是一萬枚銀幣。以方便海外貿易之用。_龍票起步雖然也是一兩。但兌換的卻是百塊金磚。也就是一萬枚金幣。十萬枚銀幣。基本上只有商會才用的起。

新的貨幣發行量不會太大。暫時只供官家和商人使用。沮授和田豐兩人在劉宏的提點下。已經意識到帝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並不算均衡。只有海外的市場和原材料地大幅擴大。帝國本土大量人力轉入工商業中。新貨幣才會的到全面發展的機會。

很顯然。百官們對於新的貨幣改革提不出什麼好的建議。畢竟這可是沮授和田豐還有帝國大學的學者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不斷完善出來的方案。很難挑出什麼錯來。

最後劉宏親自頒旨。詔告天下。發行新幣。同時舊的五錢仍可使用。開始穩健的貨幣改革。而百官自無異議。對他們來說以後每個月的薪用新的金銀幣代替。可比舊的五錢好看多了。

新貨幣的發行。對於帝國的商人來說。自然是最好的事情。尤其是銀票和金票。這可是用來進行大筆貿易的好東西。帝國的三大銀行實力何等雄厚。於是首期發行的十萬兩金票和一百萬兩的銀票被搶購一空。

而劉——則利用新貨幣裡的金銀含量差。讓三大銀行大賺了一筆。對於採用金銀作為貨幣本位。他毫不擔心。先不說海外市場。光是朝鮮半島。本列島。和被劃入帝國勢力範圍內的中南半島所出產的黃金白銀。就足夠支撐帝國的貨幣改革。更何況以現在帝國大航海的趨勢。找到美洲大陸也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劉宏最想幹的還是當年鄭和下西洋幹過的事情。把紙幣推行給那些小國。而帶走真金白銀。不過很顯然目前帝國還沒有實力那麼幹。但是他相信自己看的到那一天。

武九年末。劉宏把二子和三子也從朝鮮半島調了回來。他仔細想了一下。還是讓三個兒子一起去烏孫比較好。後帝國的海外領土總還是需要皇子出鎮的。畢竟沒有無線電。沒有蒸汽輪船。想要保持對帝國海外龐大領土的直接控制。無疑是不可能的。劉宏能做的就是讓那些地方徹底中國化。就如同後世的西方列強在全世界殖民。最後即使因為內而導致殖民體系崩潰。但那些殖民地仍舊沿用他們的制度和文化。而他顯然可以做的更好。比如通過移民。讓漢人布種世界——i御花園內。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劉宏看著長子他們。心裡很是高興。說實話。他對頭三個兒子最為器重。至於其他兒女。他雖然同樣愛他們。可是卻不及這三個兒子身上所花的心血。

“陛下。您應該去御書房了。”宏身邊。一個穿著淡青宮裝的少女輕聲道。她長的極美。更難的是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