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張寧想起了姚姬,彷彿她化作了雨點,就在咫尺之間;想起了在常德城時的朝夕相處,每天都能看到她。她說想在溫情的角落躲起來;每當在這樣寧靜的雨夜,張寧何嘗又不懷念那樣的夢想,雖然如此脆弱,卻不會被傷害、不用擔心安全的世外桃源,又省心。但人有社會,便不存在那般完美的既能滿足各種需求又能安生輕鬆的地方。
張寧也道不清楚為何這般在心底依賴姚姬這樣一個古代人,但是他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姚姬了,他肯定會覺得在這裡做的任何大事都失去了意義,一定會心如死灰。
想到她,帶著些許情慾,會想到那黯淡光線下雪白的脯、豔麗的
尖;又有發自內心的溫暖,從來沒有一個女人讓張寧覺得那麼親切和可靠,她彷彿不是世上會存在的人……至少張寧在前世的現代沒覺得那樣的人可能存在。
左右無法入睡,他從上爬起來,批了一件襖子,摸到桌子上的火摺子,打開發現還有火星便小心吹燃點亮了燭臺上的蠟燭。周圍除了雨聲幾乎沒有別的聲音,夜已深,人們都睡了。他只得自己動手磨墨,想給姚姬寫一封信。
沒一會兒,身後一陣響動,他回頭一看發現睡眼惺忪的桃花仙子也起了,她也是拿件襖子裹在上身,頭髮都是亂的。
“我聽見響動,又見你的房裡亮燈,便起來看看,這麼晚了王爺怎地還不睡?”無論是誰都無法代替姚姬在張寧心裡的位置,像姚姬那般即便遠在千里之外也在引誘著他。衣衫不整的桃花仙子也不例外,連作為替代者都不能。那種誘惑張寧的心理,不是簡單的慾念能描述的。
他便隨口答道:“左右睡不著,我寫封家書回去。”
“寫給週二娘?”桃花仙子臉有些不虞,她好像一直對週二娘都有些成見。
張寧道:“還有姚夫人。”女人的妒忌心是無法理喻的,產生的敵意在張寧看來更是莫名其妙。而且張寧認為,桃花仙子不自覺的豎敵對象也錯了,週二娘雖然是他的正,但明顯不是她真正的敵人……張寧對婚姻並不十分看重,認為不過是一種社會責任,這大概是前世帶來的心理陰影。
他提起筆卻不知該如何寫,最後決定先寫給週二孃的,於是下筆便順暢了。週二娘和他前世的子完全不同,她是無辜的,張寧認為自己應該給她多一些關心……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考慮到岳父周夢雄。
周夢雄現在掌“武昌營”及“常德營”半數兵馬,將來張寧還打算讓他經營澧州,穩定西線的整個局面,如此重任必須要維持好關係。沒辦法的,岳父至少也是親戚,又是利益共同體,總比給其他人放心。重用外戚也是因為張寧在朱家這邊的親戚不給力,又是和本家爭天下。
噓寒問暖了一番,又寫了一段自己的生活,叫週二娘無須掛念之類的,洋洋灑灑兩張紙都寫滿了字。
桃花仙子給張寧倒了一杯熱水,在旁邊說道:“今天王爺訓那姚將軍,你對那……不乾淨的女子好像有成見哩?”張寧雖在琢磨別的事,但心裡是明白的。聽她一說,立刻想起顧
寒曾經的身份,而桃花仙子又是顧
寒的好姐妹,他便用隨意的口氣說道:“窯子裡一些婦人也是可憐人,有的是被
迫的,怪不得她們。”桃花仙子試探道:“可憐歸可憐,您還是嫌她們。”
“不僅我嫌,她們自己好受得了?”張寧回頭看了她一眼,“你還記得老徐手下那個趙二孃罷?她以前從夫家逃出來,被到窯子去了,後來寧可幹那隨時要丟命的細作,不也不肯回窯子?”桃花仙子點點頭,又想起什麼,輕笑道:“上回咱們把那于謙騙來,可是什麼也沒幹。特別是顧姐姐,也就是認識于謙,手也沒讓碰的,你放心罷。”張寧本就不打算計較那事了,反正顧
寒和桃花仙子都不是什麼貞潔烈婦,就算讓于謙佔了便宜,到底那于謙還是個君子比便宜別人強……而且反正也扯平了,
公平的。不過桃花仙子一提,他心裡還是有點不太舒服,便不答話。
給姚姬的信久久不能完成,他已經撕掉了兩張紙。但凡要付諸文字的東西,必要講究此時的文章習慣,那樣的寫法又不能表達出張寧的心思;若是寫得骨了,這信總是要派人送的,萬一丟失洩密不是沒事找麻煩麼?
最後只得尋常寫了一些近況,然後在後面寫“思念之情不能言表,望母妃一切安好,及早回書”。
第三百二十四章連橫合縱不久後,張寧便按朱恆的建議,暫時放棄荊州;然後朱雀軍將糧草軍械補給屯於嶽州,調船運送輜重自水路順江而下,戰兵走陸路而行,水路並進近武昌府。他們雖然佔領了嶽州,但水軍不濟只能封鎖
庭湖的入湖口,無法截斷長江。其水路輜重仍處於荊州水軍的危險下,議定只得以陸軍保護船隊,若遇官軍水師襲擾,便將船隊靠近南岸,再從陸上以火炮拒敵。
大軍長驅而下,在臨湘城又打了一仗,然後各地不戰而降。兵鋒直武昌,未得報有實力的官軍增援,看起來已經沒什麼能阻擋朱雀軍奪取武昌城了。
就在這時,之前從常德城出發去南京出使的使團返回了,在半道上和張寧中軍匯合。主使仍是陳茂才,此人善辯,因故幾番受命以這類事。
張寧在中軍大帳先見了陳茂才,得知漢王也派了幾個人隨行過來聯繫,頓時覺得這事有戲,至少南京那邊積極回應了。
其實這次談判的內容很簡單:九江府的衛軍原本已經響應漢王了的;但漢王主要經營南直隸,兵力也盡數佈置在那邊,西面九江府等地不僅疏於經營,而且基本沒管更沒多少兵,對官軍的防禦是聊勝於無,當地官吏有反覆的可能。張寧希望漢王派一員大將帶兵進駐到九江府,並妥善經營周圍的重鎮據點。
這個提議原本就是雙方有利的事。於大局是將中游、下游連成完整一線,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對漢王來說,當初他無力遠征武昌府,現在只要鞏固九江府就能完成之前的戰略意圖,大戰都不需要了便能消除一個方向的危險,何樂不為?
不料陳茂才敘述了漢王府的態度時,叫參議部諸人都大為驚詫。這回漢王派了幾個使者隨行過來,原來是來講條件的:南京答應湖廣這邊的建議,作為換條件幾條,第一,讓“建文軍”
出叛徒朱恆,押送往南京聽候漢王發落;第二,漢王軍抵達九江府後,朱雀軍要提供錢糧若干、新式火器若干,以鞏固各地經營防衛……
參議部的人聽完陳茂才的敘述,無不破口大罵。其中有人嚷嚷道:“若非咱們眼下兵力單薄,打完武昌,便徑直順江東下,順手就取了九江等地,那時漢王腹背受敵,求咱們都來不及,還有臉講條件?”朱恆聽到提及自己,只好站出來,跪拜表態:“畢竟咱們是無力進取的,為大事計,王爺可將微臣出去,以一人之身換大局穩固值也。”張寧上前親手將他扶起,不必思索便說:“顯然是不可能的。”大夥都知道朱恆很受湘王重用,當作肱骨之臣,以為他要說一番道理籠絡人心,倒不料一句話很簡單,不可能就完事了。
參議部幕僚梁硯平素十分低調,此時也忍不住說:“漢王是自己作死,還是府上那幫人都是豬腦子!要是這麼下去京營打到南京了,那一個個的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