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歲,太宗北征就帶他在身邊,諄諄教誨哪裡可以紮營、什麼情況下可以進軍,弓馬騎手把手地教;甚至爺爺在燈下讀奏章時也讓他在旁邊,時不時教育治國之道。爺爺希望他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一代明君,把自己的江山給這樣一個孫子。

朱瞻基對太宗的情非常深,所以自然不會刻意去推翻太宗的政策;而洪熙帝對子民算很仁厚的,但一些做法不利於君權,所以朱瞻基並不打算完成父親所有的遺志,比如為建文朝翻案。

他也不想繼續對建文遺臣進行大規模迫害,但心裡清楚沒法為他們平冤昭雪;不僅如此,他對爺爺的死還耿耿於懷,因為在南京時聽胡瀅提起過一件事,認為爺爺去世得很蹊蹺。

因為這兩個原因,對爺爺的情和永樂末年的疑案,他對建文遺臣是沒有好的。如果張寧的身世真和建文遺臣有關係,哪怕現在他忠心效力朝廷,朱瞻基也過不了自己的個人情沒法用這個人。

人畢竟是有情好惡的,哪怕是一代明君,就像大帝永樂也免不了俗。朱瞻基認識到了這一點。

等宦官海濤把摺子拿過來了,朱瞻基便翻閱起來,過得一會兒便抬頭說道:“你去傳話,叫胡瀅到乾清宮來見面。”

“奴婢遵旨。”海濤忙道。看來這件事不是白做的,至少合了太子的好惡。

《平安傳》101-120章第一百零一章淺淺的異香胡瀅披麻戴孝跟著宦官海濤來到乾清宮,到了先帝靈前先跪拜哭了一通。海濤只好等著他。這麼醞釀了一番情,在哭腔的驅使下硬生生出幾滴眼淚,把老眼也整得紅通通的,然後才去見太子朱瞻基。

果然朱瞻基一見他神悲傷眼睛發紅就先問了一句,聽了緣由朱瞻基也哀嘆了一聲,但聽在胡瀅耳裡卻是一種讚許。

其實洪熙帝朱高熾死了,胡瀅本找不到什麼悲痛的覺。洪熙帝在位那會兒,胡瀅直接從中樞要員成了南京國子監祭酒,完全被排斥在中心以外,叫他如何悲?

暖閣內除了幾個內侍,大太監王狗兒已經走了。這時朱瞻基把海濤以外的幾個內侍也屏退,便問及正事:“在南京時,有一次你說太宗駕崩時,你在靈帳裡聞到過一股香味,當時沒有細談,我忽然想起這事兒來,想問問你怎麼回事。”

“是。”胡瀅急忙應了一聲,然後沉默了一會兒才說,“前年老臣派人在揚州暗查亂黨時得到了一些線索,當時負責此事的人便是採訪使張平安,老臣順藤查下去,後來派人到了巫山。由於行事倉促沒能抓到有用的亂黨,卻搜出了一些蛛絲馬跡,其中就有一種灰粉末形似草木灰,不過這種東西的氣味很特別,散發出奇異而淡的香味。此後老臣還未深究,就隱隱聞悉太宗在北征途中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急忙北上面聖……可是老臣晚了一步……”說著說著胡瀅便哽咽起來。

胡瀅在永樂朝為官一二十年,和永樂帝的君臣情還是很深的。朱瞻基道:“你繼續說完。”

“當時老臣提出想見太宗最後一面,便被准許進入靈帳拜靈,不料在帳內忽然聞到了一種氣味……”胡瀅的臉一變。

朱瞻基也好像代入其境了,心裡幾乎已明白是怎麼回事,卻忍不住急忙追問:“什麼氣味?”胡瀅這才正道:“正是那種‘草木灰’的異香!”

“皇祖父從未去過巫山,身邊的大臣親侍也沒人去過吧……這種東西只有巫山縣才有?”朱瞻基臉凝重道。

胡瀅道:“其它地方是否有這種東西老臣不敢絕對斷言,但老臣活了幾十年確是第一次聞到那種氣味。”

“那灰粉你可還有保存?”胡瀅彷彿早有準備,或許是海濤去傳旨時給他透的傳召事由,當場就從懷裡掏出一個小木盒進獻上去。朱瞻基瞪目看著御案上的盒子,片刻後便伸手拿起來打開盒蓋。海濤見狀忙進言道:“這玩意乃不祥之物,殿下小心。”言下之意是可能有毒!

“理應無礙,胡瀅不是聞過麼,當初皇祖父的靈帳內應該也不只一人聞過。”朱瞻基說罷,便要打開盒子去聞。海濤忙上前道:“讓奴婢來吧。”得到了朱瞻基的首肯,海濤便小心翼翼地托住木盒,輕輕靠近朱瞻基的面前,然後用手微微扇了扇。

朱瞻基眉頭一皺:“沒氣味,拿近一些。”海濤依言向前伸了一截,在空中扇手的動作也更加急促。這時朱瞻基才隱隱聞到了一絲氣味,果然非常淡幾乎能忽略不計;如若不是專門注意它,肯定是無法察覺的。但沉下心來仔細聞,果然發覺那淡淡的氣味很特別,恍若香味。

朱瞻基的臉頓時陰晴不定,隱隱更有殺氣。生在這個時代的皇帝,他理應做好一個文治守成之君,也正是準備這樣做的;但同時他身上又留著高祖太宗的血,後天也受過太宗的極大影響。所以他骨子裡並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不過這件事也不一定是真的。東西是胡瀅的手下從巫山帶回來的或許不假,但怎麼能證明當時太宗的靈帳內有這股氣味?當初在靈帳裡聞到了這股氣味的人只有胡瀅,黑白單憑他一個人說,所以是無法斷定的。

只是有些事無須證實和斷定,光是一個猜疑就很有用了;或許那些無法證明的猜疑更加嚴重、更加會在人的心頭揮之不去……皇祖父是被人害死的!?

掩蓋在長袖中的朱瞻基的手已經握緊了拳頭。

他轉頭對海濤說道:“殉葬的妃子中不是有個王美人還活著?儘快找個御醫給她診脈,確定後就關起來。把這盒東西暗裡放在她的房間。”

“奴婢遵旨。”海濤躬身道。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此時沒能查實,暫時不要洩出去,免使人心惶惶。”海濤再次應允,胡瀅也拜道:“老臣遵旨。”朱瞻基遂抬起袖子輕輕一揮,倆人行了跪拜禮,便退著出了暖閣。

海濤急著就傳御醫為王美人確診,不出所料御醫一口咬定不可能有身孕。海濤又查了侍寢的記錄,這個王美人應該還是個處子,如果她真的懷孕了更嚴重,死的可能不止她一個人、甚至可能不是死個幾十人能了事的,皇宮大內,人是怎麼混進來把后妃肚子搞大的,事關國本不扯出一大群人不能解決問題。

太監海濤的幹勁很足,辦事非常快,因為這事兒他已經參悟了另一層門道。眼前的事一目瞭然,那就是太宗朱棣可能是被人毒死的,毒物就是那盒子灰粉一樣的東西,可能形似慢毒物、需要長期接觸才能毒發。疑點就是當時朱棣身邊不是官居一二品的朝廷大將或軍中威信極高的公侯武將,就是親信的內侍,是誰幹的這事兒?

相比之下,文武大員雖然常常出入皇帝中軍大帳機會卻很少,反而那些親信的內侍更方便幹這事兒。當時永樂帝北征帶著在身邊的大宦官就包括王狗兒!王狗兒那時候很得寵,嫌疑怕是最大。

這就是為什麼海濤忙得歡天喜地的原因了,他心道:咱家不把你往死裡整!

王美人當然一定會死,死法也被安排好了,要在房裡死得不明不白毫無跡象。如果那盒子草木灰不見效,海濤可以另找代替品。當然代替品的事可以預先準備準備,一開始不用:首先人是有好奇心的,海濤也不例外,他自個也想明白那玩意是不是真的有毒、永樂爺是不是真的被人害死的;其次要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