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防盜章節,稍後替換。本文由首發防盜章節,稍後替換。
秦小雨的家境也是優渥,從來沒有少了吃穿,看到吳晶晶家裡的條件,她覺得鼻子酸。而且她也深刻的體會到為什麼吳晶晶說自己在校園一邊學習一邊打工的子不苦反而很滿足。
秦小雨起身走到櫥櫃拿來一個乾淨的空碗,然後把雞一分為二,送到了吳家人的飯桌。
“大家一起吃,一整隻雞呢,我們吃不完。”胡啟正看著秦小雨的行為很是讚賞的點點頭,小徒弟許向晴身邊的朋友都不錯,都是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吃過晚飯,許向晴從自己的揹包裡翻出了一大包糖果巧克力還有火腿腸麵包之類的東西。她把這些東西遞給了吳晶晶的弟弟,可是那個孩子卻不敢收。
“我爸媽說了不能要別人的東西。”明明眼睛瞄了袋子好幾眼很是想要,可是一直記得父母的教導而忍住了誘惑。吳晶晶的這個弟弟光憑這份自制力,將來也不會是個默默無聞的,許向晴很是欣賞眼前的小傢伙。
許向晴從袋子裡挑出來一個糖果,把包裝撕開遞到孩子的嘴邊。
“我和你姐姐是同學,你也該叫我姐姐,這些是給你的見面禮,拿著吧,不會有人說你的。這糖很好吃,你嚐嚐。”小傢伙把糖放到嘴裡,甜甜的滋味讓他笑了。
“這個糖真好吃,比過年的時候阿爸買回家的還好吃。我明天把這些糖拿去分給朋友可以嗎?”這個小傢伙不吃獨食,還惦記著和朋友分享,許向晴自然是點頭同意的。
“你可以分給小夥伴們,送給你的東西就是你的了,你可以自己作決定。”一塊糖果讓許向晴和吳晶晶的弟弟悉起來,這個叫吳家棟的小傢伙很堅強。小小年紀就懂得父母的不易,體諒父母認真學習,據說他的學習成績也很好,說不定就是吳家的第二個大學生。
這山裡的孩子都不容易,許向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微小的力量幫幫他們。許向晴和秦小雨晚上睡一個屋,兩個人嘀嘀咕咕說了半天話才睡下。
第二天天還沒亮許向晴就起簡單的洗漱,之後喝了一碗玉米粥就和阿德叔進山了。阿德叔卻是對林子很
悉,等太陽處理的時候,許向晴已經找到三種需要的草藥了。
許向晴進山採藥很是順利,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就把藥材採齊全了,即便差個一兩種也可以用空間裡的藥材代替。想著救人要緊,沒有在山裡徘徊,敘鄉情和阿德叔就往回走。
越是趕時間越是出怪事,在樹林裡遇到了攔路的野豬。阿德叔看到野豬急忙的搭弓箭,同時招呼許向晴趕緊的躲起來。
阿德將箭筒裡面的箭都用完了,可是野豬依舊在。許向晴和阿德叔躲在樹上,那頭野豬就一直在樹下徘徊,沒有要離去的樣子。一直等著也不是個事,許向晴從身上摸出了一把匕首,然後極快的速度從樹上下來,一個跳躍,將匕首深深的扎進了野豬的身體裡。那野豬長嘯掙扎片刻之後倒在地上,死透了。
眼看著危險解除,許向晴和阿德叔也可以抓緊時間趕路了。至於那頭野豬,許向晴自然是帶上,正好給吳家棟那個小傢伙改善一下伙食。野豬不是特別大,可是也有兩百多斤。不一會的功夫,許向晴的額頭上都是汗,阿德瞧著許向晴到極限了,找來一木
兩人抬著野豬回村。
一路上阿德的心裡是震撼的,如果沒有親眼見到,他真的是不敢相信許向晴一個細皮的小姑娘能做到如此。一大早就進山沒有喊累,遇到了野豬能機制應對,沒有驚慌,最後更是果斷出擊殺死了野豬。膽大心細,阿德對許向晴的評價。
兩人回到吳家已經是中午了,胡啟正擔憂的等在門口。見許向晴平安無事,他才鬆口氣。然後看清楚許向晴和阿德抬回來一隻野豬,他直接睜大了眼睛。
“向晴,山上毒蟲多你沒事吧。這野豬是怎麼回事,你才多大和野豬鬥,不要命啦。”胡啟正前後左右的看看許向晴沒事他這才放下心。
許向晴笑著搖頭,“老師,我沒事。回來的路上遇到了這野豬擋道,我這才和阿德叔把它給殺了。而且一開始我躲到樹上的,阿德叔箭讓他重傷之後我出手補了這野豬一刀而已。”許向晴說的很是輕巧,好像野豬馬上要嚥氣了的時候她捅了可有可無的一刀。可是實際情況阿德心裡清楚,要不是許向晴的那一刀可沒那麼簡單。
見到一頭大野豬,吳家的人也很是震驚,高興。吳家人之前還在想總不能讓客人和他們一樣每天吃窩窩頭就青菜,現在有了一頭野豬可是解決了大問題了。
吳晶晶去請了村裡殺豬的師傅幫忙屠宰,阿德要了一個後腿和十斤,沒有多要。他覺得按照自己出力的多少要這些就已經不少了。吳家留下一些
自家吃和招待客人用,剩下的村裡每家都送點,這也是許向晴的意思。
中午的時候吳家人張羅著燉大骨頭,許向晴則是和老師胡啟正進屋可是給吳晶晶的父親治療。
一鍋補氣排毒的湯藥正煮著,胡啟正吩咐吳晶晶照看著火候。病人身上化膿的地方不能直接外敷物藥,需要先處理一下。許向晴去包裡翻翻找找然後手裡出現一把手術刀,酒消毒之後可是動手了。
已經壞掉的組織必須除掉,否則會染更多的地方。許向晴的動作很快,手法也很
料,胡啟正查看了一下已經壞死的皮膚組織也清除的很乾淨。用酒
消毒,而後敷上許向晴搗爛的草藥包紮起來。
看似簡單的處理,等到這些全部完成,胡啟正和許向晴的額頭上已經有細密的汗了。病人也就是昏神志不清,否則這樣的處理也沒有麻藥要痛死了。
湯藥也熬好了,溫度合適的時候吳晶晶喂父親喝下。許向晴瞧著病人還能喝下藥笑著點頭,如此就還有救,要是不能喝藥可是要更麻煩了。
午飯就是大骨頭湯,吳家親自煮的,香味就很是誘人。所有人都吃的津津有味,胡啟正也不開外,可是許向晴卻沒有胃口,一陣陣的反胃。許向晴有些鬱悶,自己怎麼就沒先吃飯然後再給病人治療。
許向晴很是鬱悶的起身離開,吳晶晶很是擔憂,“向晴怎麼不吃飯,是不和胃口嗎?”胡啟正在一旁笑著搖頭,小徒弟上午處理那些傷口上的腐氣定神閒,自己還以為她沒事。不過現在瞧見了
吃不下飯,還是有影響的。不過想想向晴這丫頭已經表現的很好了,自己當年可是吐得稀里嘩啦的。
“吳丫頭,你不用管她。既然選了大夫這條路,有事事情就必須適應,早晚的事。等以後見得多了也就和我一樣該吃吃該喝喝了。”吳晶晶聽了胡啟正的話似懂非懂的,但是知道許向晴沒事。直到下午她去見從父親才明白怎麼回事。不過一旁正大口啃著骨頭的秦小雨卻是看著許向晴的背影笑了,許向晴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原來許向晴也不是無所不能,也是有搞不定的時候。
此刻許向晴已經來到了院子裡,一陣涼風吹過,才覺舒服一點。中午沒吃飯著實餓啊,許向晴只能吃點麵包充飢。想想燉的野豬
一口沒吃上,許向晴都覺得自己也太沒有口福了。
吃過飯也沒休息,秦小雨和吳晶晶把上午去縣城賣的藥材給許向晴。許向晴查看了一下,藥材都是沒問題的。除了買藥,許向晴還給了秦小雨一千塊錢,秦小雨自己也添了些,在縣城買了些筆、本子之類的文具,裝在一個大包裡面。另外因為要吳家待個幾天離開,秦小雨還買了一大包的生活用品給自己和許向晴用的。
“昨天到村子裡來,那些孩子都喊了姐姐,我和向晴想著不能不給個見面禮。瞧著那些小孩子都是喜歡讀書的,就想著給他們買些文具。你看能不能找一下村長,讓那些孩子過來我們把文具分給他們。”秦小雨去縣城的時候趁著吳晶晶上廁所的空檔買了這一大包的文具,吳晶晶之前也好奇,如今才知道是什麼。
“你們這樣想著村裡的孩子,村長知道你們買了這些免費送定然也是高興的,我這就去找村長過來商量這事。”吳晶晶起身出門去村長家了,留下許向晴和秦小雨在那整理文具。
“怎麼吳晶晶不知道你買了這些東西嗎,我怎麼瞧著她剛才很是驚訝的樣子。”許向晴有些納悶,所以問問秦小雨。
秦小雨轉頭朝許向晴笑了一下,“我是故意沒讓她早知道的,咱們的這位室友自尊心很重,不願意接受施捨。可是我們是給全村孩子買的,她又不好阻止,與其讓她心裡糾結,不知道更好。現在東西已經買了,也不能扔了,如此只好分給村裡的孩子,不是選擇題了,也就不需要為難了。”許向晴嘴角上翹,心裡是贊同了秦小雨的說法。
村長聽說村裡來的那兩個小姑娘買了些文具要免費送給村裡的孩子,很是高興。這可是大好事,他片刻沒耽擱就跟著吳晶晶去了吳家。
看到那些擺放的整整齊齊的文具,村長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新書包、新文具盒還有筆本,村裡那些孩子見到了估計要比過年還高興。
“多謝兩位姑娘的慷慨,村裡的娃娃們會很高興的,我代表全村人謝謝你們。”
“村長不用客氣,我們也是看著那些孩子可愛,想著給他們買點小禮物。如此就麻煩村長看看這些東西是通知孩子們到這來領還是到村裡的小學去統一的發下去。”許向晴儘量注意措辭,不讓人覺得送問文具的行為是在同情和施捨。
村長也是個明白人,聽了許向晴的話就明白這兩個小姑娘是想著默默做好事別太張揚。若是去學校送文具似乎有些太正式,覺像捐贈。稍微一想,村長就有了決定。
“我通知學校,讓那些孩子放學之後來吳家,就說剛來村裡的兩位姐姐要給他們分禮物。”
“那就按照村長您說的辦,我們傍晚等著那些孩子過來。”秦小雨快的答應著。
村長心情不錯的往村裡那所破舊的小學走去,許向晴和秦小雨已經開始按照數量把文具分開裝在書包裡。
“一共十九份都裝好了,向晴,你確定現在村裡現在上學的孩子正好十九個,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嗎。”禮物準備的多了倒沒什麼,要是不夠數可就麻煩了。
“你就把心放肚子裡吧,我都確認過了,不會搞錯的。村裡上學的孩子十七個還都是上的小學,十二個男孩,五個女孩子。其餘讀初中兩個男孩子,讀高中的沒有。”許向晴可是從和村民及吳家人的對話中得到了信息反覆確認過的,不會有問題的。
許向晴說的這麼仔細了,秦小雨也就相信了。不過對其他的事情又產生了好奇,“這上學的男孩和女孩比例差別很大,而且怎麼就兩個上初中的。”聽到秦小雨這樣問,許向晴就知道這姑娘是真不知道人間疾苦啊。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說到底一來是窮的二來是觀念的落後。這山區重男輕女,女孩子不受重視,識字就行,所以上學的不多,小小年紀就在家幫忙幹活。就是男孩子讀書也不多,初中就開始做工還能掙錢補貼家用,可若是讀書反而要花錢的。像晶晶這樣家裡願意供應一個女孩子讀大學的算是這裡的異類。”秦小雨恍然大悟,心裡對那些孩子到心疼。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是很多孩子卻被迫剝奪了學習的權利。吳晶晶從這個小山村考到北京的最高學府,這真的是一個奇蹟。而村裡其他的孩子不一定能像吳晶晶這般幸運遇到開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