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打算,他沒有辦法再為了父子之間最後一點溫情而粉飾太平。做出這樣的決定是痛苦的,他的舉動會讓喬治誤以為他是急於奪位也不一定,但是希爾別無他法。
萊茵有些擔心這位合作伙伴的心理狀態,但兩人隔著萬水千山,隻言片語的安實在起不了什麼作用,只能看希爾自己能不能走出來了。
據萊茵對希爾的瞭解,他是一個意志十分堅定的人,就算父親的死讓他變得軟弱,那也是暫時的,他終究是能走出來的。
比起希爾,萊茵更注意都城裡的那位教皇。那位教皇拒絕為希爾加冕,所以希爾沒有名正言順地成為弗蘭王朝的皇帝。可那位教皇並沒有藉著這個機會為瑪麗皇后的任何一個兒子加冕,而是將此事就此耽擱。
很明顯,這位教皇並不想真的和希爾以及萊茵站成對立面,加冕之權是他握在手上的一個籌碼,等著希爾和他談判,停止這場針對教廷的戰爭。
如果面對選擇的是萊茵,教皇自以為的籌碼本不算籌碼。萊茵不想要所謂皇權,他只想清除這個不必要存在的腐朽機構。可面對選擇的是希爾,就連萊茵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希爾會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
萊茵永遠不會有自信,自己能徹徹底底看透一個人。他會通過一個人的言語和行動對他的品質有所判斷,並在此後相信自己的判斷。但這不代表他會盲目自發地以為自己的判斷不會出錯。
這是一個關鍵的節點,決定了萊茵對希爾的判斷有沒有出錯。
從種種跡象來看,萊茵還能推斷出另一種可能。在這種可能裡,希爾的目標不是推翻教廷,也不是改變現有的封建皇權,而是藉助萊茵和其他能獲得的一切助力去打壓教廷,以此獲得順利登基的機會。
因為舊王后布里吉特和教廷的恩怨,教廷天然不願希爾即位,希爾要想順利即位,便要打壓教廷,直至教廷主動做出讓步。
至於到底是不是這種情況,只要看希爾此刻的選擇就行。如果他只是想即位,現在和教廷和解便可,一旦教皇為他加冕,再想將兵強馬壯的希爾趕下皇位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所以想登基的希爾沒有理由不在這個時候接受教皇的提議,除非他真的沒有這個心思。
萊茵不需要等待太久,便能從兩人的舉動中看出希爾的抉擇。教皇拒絕為希爾加冕之後,希爾加強了對教廷的攻勢,瑪麗皇后和她的兩個兒子亡到西北的比諾,教皇伍德也在希爾的追殺下逃到比諾尋求庇護。在那裡,伍德正式為瑪麗皇后的長子艾爾文加冕,稱其登基為帝。伍德這是正式和希爾撕破臉了,一點餘地未留,很明顯,兩人先前的談判破裂,伍德不得不選擇了這條毫無保障的路,才能勉強保全自己一條
命。
萊茵很高興自己沒有錯看希爾,這世上真有理想信念與他一致之人。按眼下的形勢,曙光就在眼前。
艾爾文匆忙登基,當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各大貴族發出了調兵的請求。現在不同剛分封貴族的時候,只要皇帝一聲令下,貴族們便會帶著自己的軍隊來為皇帝效忠。經歷了這麼多年,貴族們早就習慣自己掌有自己的軍隊。皇帝想要借用這些軍隊做什麼,靠命令是走不通的,只能靠請求和易。
艾爾文是被臨時推上皇位的炮灰,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生怕兵強馬壯的兄長第一個拿他開刀,只好向這些貴族許下重利,本不考慮之後要如何償還,只想一心熬過眼前的難關。
自古財動人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還真有幾個貴族打著為皇帝而戰的名頭出征了。
萊茵這裡一直有意控制著武器的改進,不願將冷兵器時代提前帶入熱武時代,以免造成很多傷亡。因為改造方向的限制,最後研究出了使用條件極為苛刻的長弓。
這長弓用的材料極為堅韌,程和一般的弓箭更是不在一個水準上,可要拉開這弓是極難的,就算是軍中力量最大的幾人,用過一兩次以後也會
到肌
痠痛。因為實用
太差,這弓本來都被研發部的人視作廢品。
還是萊茵剛好路過,拿著弓箭試了一試,臉不紅氣不地
了三箭三中,
程還賊遠。於是這個弓箭就成了萊茵專屬的武器,讓研發人員的心血沒有白費。
萊茵揹著這把弓箭和支援教廷的貴族對戰,開局之時,騎著馬在遠遠的城牆之下,義正言辭地規勸這位貴族走到正義的一方來。烈烈風中,萊茵的黑髮被風吹到耳後,出整張堅毅的面容,還真有幾分像模像樣。
那貴族自然不會因為這三言兩語就停下手來,所有的城堡和修道院都是易守難攻的結構。萊茵他們雖有攻城所用的器具,但過了一開始將他們打的措手不及的階段,如今他們也有了一些應對手段,總體來說還是有些微優勢的。
貴族們學習著萊茵的戰爭手段,從城牆上往下投石。萊茵一開始便帶著軍隊離得遠遠的,在他們投石所不能及的範圍裡。但這樣安全是安全,不靠近城牆他們也沒法攻城。
萊茵從背後取下了弓箭,這是他拿到弓箭以後第一次在對戰時使用,城牆上的人隱約看見了他拿箭的舉動,心裡直犯嘀咕。這麼遠的距離,萊茵拿弓箭還想中人不成?
這把弓箭確實難開,要不是萊茵來到這個世界後就一直苦練身體,也不能像現在這麼如魚得水。萊茵身體一側,雙臂發力,右手往後一拉,弦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