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生活在別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個真正的作家可以不出名,但他不可能不偉大。

只是簡簡單單活在生活表面的人是成不了作家的。作家是以揭為基礎而寫作的,沒有疼痛的作品只能是大眾的消遣,在人類歷史中終會被抹去。作家以探索存在為使命,決不用血腥或是穢的場面向讀者表現人。他們從最普通中各角度挖掘,以溫和、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背景抑或近乎冷峻、壓抑的筆調描繪各種社會制度下不同時代的人物。

再多說當下的青小說了。我想他們最多算是80後作家,說白了只是出的文字堆砌者。華麗的文字,殘酷的青,好看得就像一張張五彩的糖紙,隨著大眾興趣取向的改變終會褪

認識生活真相之困難不是每一個人能解除的。而作家就是魔術師手中白兔長頂上的人,總不甘於生活在的最底端,想爬上頂端窺探某個始作俑者。周國平說這樣的困難是一種悖論式的困難,對於這位我很尊敬喜愛的學者,我想他更有能力接近真相,來到世間沒多久的妞妞夭折了,她很不幸,但很幸福,她有全心照顧、愛她的爸爸媽媽。愛女之死總是觸動他心中情的深處,對於生活的受會因為情的豐富更加深刻。

查爾斯·卓別林說過,“ourknowledgeasmadeuscynical;ourcleverness,hardandunkind。wethinktoomuchandfeeltoolittle。morethanmachineryweneedhumanity。morethancleverness,weneedkindnessandgentleness。withoutthesequalities,lifewillbeviolentandallwillbelost。”可是,這又的的確確是一種悖論式的困難。生活由無數個細節構成,而每一個“具體的現在”稍縱即逝,因而認識它何其不易。好吧,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回憶。可回憶也是模糊的影像。這也就無怪乎作家總是生活在別處了。

處在生活中,睡覺、吃飯、說話、走路,自己都在參與,真相悄悄隱藏;若人跳出自己的生活外,仔細留意每一個細節,那麼又不曾生活過。到底人怎樣才算活過?存在之謎還是等著作家們去探索吧。

或許真的生活不如意時,會想以文字維持生計,但我終究不想作賤文字,當文字與金錢掛鉤甚至等號,那作者本身便低到了塵埃之下,比如有人寫了本銷路很好的書,那麼為了滿足書商的要求與自己內心對金錢的渴求會一本本寫著同種模式的故事內容,或許本來這個人會成為一個作家,但在一次次重複自己的思想時,創作靈早被掏空,又多了個庸俗寫手而已。

我的文字還很幼稚,有些沮喪,但慶幸我不會選擇靠文字吃飯。就用周國平的一段話結束吧,關於海德格爾、昆德拉以及存在:存在不是戲劇,小說不應該把生活戲劇化存在不是抒情詩,小說不應該把生活抒情化存在不是倫理,小說不是進行道德審判的場所存在不是政治,小說不是形象化的政治宣傳或政治抗議存在不是世上最近發生的事,小說不是新聞報道存在不是某個人的經歷,小說不是自傳或傳記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