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意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埋頭寫字時,聽到一些嘈雜的聲音,不覺得一點奇怪,好像有什麼東西落在遮陽蓬上似的,然後我就聽到了打雷聲,下了一跳,哦,原來天下雨了,我不覺得自己傻的,連下雨的聲音都聽不出,不覺笑出了聲,房外媽媽探出了頭,奇怪地看著我。我趕緊低下頭寫字。心裡還在為剛才的小事計較,是這個暑假很久沒下雨的緣故呢,還是自己忽略了周遭的事物。

雨漸漸大起來了,落在遮陽蓬上,是沉悶的聲響,偶爾有幾點調皮的雨滴撞在防盜窗上,傳來稍稍清脆的音,但終究是做作的,不是真正的雨聲。一幢幢五六層的的住宅樓齊齊地排列,身在其中,遺憾的是自己無法體會蘇童隔著河看到自家青瓦屋頂上那層朦朧的細雨建起的離水汽,受不到雨下過後的徹底。作家筆下的雨總給人清新的覺,無論是余光中先生的《聽聽那冷雨》,還是蘇童筆下的《雨和瓦》,讀表達了作者對雨的獨特受,然後同時又嘆如今是無法再現雨的真實了。鋼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很難開出一朵真正的花,現在城市的綠化逐漸立體化了,但城市終究是城市,王芸說,城市就好像是人造出的一件玩具,“人又將自己放進去,痛苦著快樂著,生了老了病了死了,玩具還在,亙古常新,繼續著繁華和興隆”就連升月落都與樸實的村莊不同。太陽昇起,灑下無比光明,同時帶給城市陰影,月亮升起,抹上幾筆漫,又讓城市添加幾分孤寂。大自然在城市不會是真正的自然,就連這雨聲,也隨著光的遊離飄離了城市。或許只是自己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吧,舊時巷子還在,雨還在下,我可以走出家門去呀。余光中先生認為如今缺的是下雨時的一種氛圍,我則被他筆下那印象中的冷雨給住了,那是多麼美的意境啊。

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住的地方,一個門走進去還有一個門,四四方方的院子成了一個個天井。媽媽還很詳細地給我描述雨天的情景,我總覺得這是她心中的美麗記憶,一點不曾淡忘過。彷彿我也就見著了那情景,悠長悠長的門道,舊舊的青石板,屋頂瓦上的青苔,下了雨就會看到油綠油綠的簷上小草稀稀疏疏得東倒西歪,雨好像連成了線似得向外掛,似水簾,然後化作小雨點落在青石板的凹凸小坑裡唱呀跳呀。媽媽至今沒有給我描述過雨打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她說這絕不同於落在遮陽蓬上的聲響,反正現在我沒聽到過了,媽媽語氣中帶有一絲遺憾。我想雨的意境要自己去體會,它不會隨外物而消失,只要用心去受就好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