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七十章廷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老王勸說過後,帳內的氣氛稍有緩和,卻也說不下去了,眾人不歡而散。
“須!卜!尤!”呼衍徽面鐵青。
出路無非是三條,戰鬥…打敗了漢軍,怎麼樣都好說;逃跑…寒冬天氣,在大草原上遷徙,那叫“找死”要想逃跑,也必須拖過冬天才行。
而且,外的草場都是有數的,有主的。東邊是鮮卑人的地盤,南匈奴去了也存身不住,去向唯有西北…北匈奴的故地。可是,北有丁零寇其後,東有鮮卑擊其左,西有西域侵其右,南有大漢攻其前。想當初,北匈奴就是這樣衰落下去,直至無法立足,被迫遠遁的。須卜尤不願去那苦寒之地,也自然而然。
除去這兩條路,那就只剩下投降了。光派使者不行,那將反叛的主謀等的腦袋送過去,總該可以了吧!
想到這裡,老王的臉比呼衍徽還難看。當然,老王也不僅僅為了自己的腦袋,張涵野心
,烏桓人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如此下去,不出二十年,烏桓就會被漢人徹底
併了。想到烏桓人的下場,老王難免兔死狐悲,自不贊同投降了。
“呼衍徽!”事到如今,兩人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怎麼也不能讓須卜尤活著離開美稷。……
“…
陛下,度遼將軍侵佔南匈奴、屠各、白馬等諸狄的傳統牧場,從而起了此變,我建議,還是以安撫為主,將度遼將軍用檻車押送到廷尉哪兒,追究他的罪責…”劉虞的話是老生常談,還是他一貫主張的安撫政策。以邊市來羈絆胡狄,用賞賜來免除劫掠。這個辦法是軟弱保守了點兒,卻也不是全無道理。他在幽州就一直這麼做,併成功的穩定了幽州的局勢。張涵強行將烏桓等異族打散內遷,劉虞就很是看不慣。但是,初來乍到,對情況不瞭解,效果又較為顯著,他也不好說什麼。此時此刻,幷州出了亂子,劉虞自然要出來評說一番了。
劉虞自覺所言皆出自公心,不過,張涵卻有不同看法。
度遼將軍那是張涵的人,在雲中、五原諸郡設立牧場,為軍中提供戰馬,也是張涵批准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威望,劉虞的建議也本沒有通過的可能。況且,純以公心論,安撫也未必是上策。大漢強盛,北狄西戎就俯首稱臣,不時劫掠;大漢稍有閃失,諸胡便窮兇極惡一擁:“劉大人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在雲中設立軍馬場,是為了給軍中提供戰馬,也是為了方便民生…”不待張涵說話,大司農許陵就開口了。說來此事還是他提議的,當初劉虞也沒說什麼,現在出事了,劉虞卻跳出來指手畫腳。許陵自是大為不滿。
青冀等地的快速發展,導致了牛馬等大牲畜供不應求。農業就不說了。張涵免徭輕稅,使平民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合土路面的道路大量鋪設,運河、橋樑等的建設,大大改善了通條件。加之,商業快速發展;飼養牛馬費用的下降…如此種種,都使的馬車。車的數量迅速增長。此外,張涵麾下還有將近九萬騎兵。
於是,駿馬的價格一飛沖天。雖然在幽州也設立了一批軍馬場,但每年花在買馬上的錢,依然是一筆龐大的數目。當許陵知道有一片上佳的草原閒置的時候,想方設法將其利用起來的念頭便油然而生。
“不錯!當初成立軍馬場時,是經過批准的。不過,度遼將軍沒有妥善處置好此事,從而誘發了叛亂,總是要承擔責任的…”
“劉大人此言卻是過了,度遼將軍不過是執行命令…中樞決策如此,度遼將軍何罪之有?”遊牧民族過著遊牧生活,是有其原因的,任何一塊草場都不能滿足放牧牲畜的需要,需要不斷的轉移到新草場去,這就使得每個遊牧部族都需要若干草場,以便輪換。對任何一個部族來說,草場就是他們的命脈。為了這些草場,每年在草原上都要發生無數場戰鬥。
而且,度遼營、虎牙營等重新設立,也使南匈奴大威脅。張涵西
獻帝,伍子方掃平了河東匈奴,盡掠其民,南匈奴人也未嘗沒有
觸。張涵的民族政策,又令南匈奴大人們倍
憂慮。
可以說,在軍馬場設立之初,戰爭就必然會發生,與度遼將軍的處置卻是干係不大。南匈奴上下,或者利益受到侵犯,或者受到了威脅。因此,有人倡亂,方會一呼百應。當然,作亂劫掠也是北狄西戎的傳統,胡人都習慣成自然了。
“哦,許大人是承認錯誤嘍?”少府孔融見縫針,針針見血。
“這話卻要兩說了!成立軍馬場,是為了提供軍馬,避免與民間相爭,節約開支,這些當初都有過說明的…”許陵自然不肯認錯。
免徭輕稅,是愛民,是仁政,這是不會錯的。而免除徭役,致使缺乏老力,從而花費大量金錢以僱傭勞力,這是順理成章。獻帝東歸,需要建設宮殿,花費很大;關中要移民,要修繕道路、城池,支出巨大;軍隊、官吏等等,無一不是金獸,需要耗費鉅額資金。財政赤字巨大,大司農也沒法變出錢來,只有設法節約開支。
“許大人這話就不對,大人能作‘偽金’,多做些也就是了…”
“哪裡有這麼簡單!”許陵失笑出聲“物以稀為貴…黃金若遍地都是,只怕還不如泥土值錢了…”許陵對經濟也是個半懂不懂,但拿來忽悠眾公卿,還是措措有餘。
“天子懷德而四夷賓服…”儘管不相信黃金會比泥土便宜,可也說不過許陵。一不做二不休,劉虞乾脆針對起張涵的民族政策來了。
“劉大人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難道黃帝也是道德敗壞嗎?不然的話,為何蚩尤會來攻打他?
…
我大漢如猛虎,諸狄夷似群狼。猛虎只要是康鍵,群狼便不敢挑釁。但是,世上的萬事萬物,有生必有死,有興必有衰…
內遷移民,打散分開安置,不出五十年,諸狄夷便與我漢人無異了…終有一,當使天下狄夷盡為我華夏之民…”張涵說的慷慨
昂,廷尉鍾卻聽傻了:“大漢國那得多大地方呀?”張涵哈哈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不管怎麼說,張涵算是把獻帝忽悠過去了,不必矯詔旨行事。
不過,劉虞耳子太軟,又覺張涵不會拿他如何,被人一唆使,便跳到前臺來與張涵作對,卻頗令張涵頭痛。看來,要想個辦法,敲打敲打他,以免把事情搞的不可收拾。實在不行,就把他蜂出去算了。張涵暗暗盤算著,是把劉虞打發到西邊任涼州牧為好,還是到中原作豫州牧為佳。如果袁紹強自擁立劉虞為帝,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叛逆’了…
張涵斜睨了劉虞一眼,也不理會他,從容昂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