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老猿索書消勇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說程景道寫完稟帖,送與老者。老人收了,飄然而去。你道那老人是誰?原來就是以前授天書的自猿。他正要到柳林,不期遇著景道,有此一番事。那景道到此時,把馬匹槍刀俱拋擲林裡,大踏步而去。
走了一一夜,到了泰山,訪問白雲
,果然有個隱士,結草作庵在那裡。景道走到門前,把門輕叩,便有一個童子出來問道:“是誰?”景道道:“訪道閒人,求見尊師,乞煩引進。”童子開門,便領進去。只見那隱士蓬頭赤腳,仰臥石榻上,見了景道,便說:“你是何人?滿身血腥之氣,好象殺過許多人的,不要觸壞我的丹爐,快去快去。”景道不答,拜了兩拜,呈上老人書札。隱士細細看了道:“既是他引薦,也罷。你可速往外邊澗水裡,把你衣服洗乾淨了,好來見我。”景道承命,即走向澗邊。但見澗水細微,手捧不起,只得沿了那條澗,慢慢尋下去。
走了二三里路,果有一泓清水。景道把衣服盡數丟在水中。正待洗濯,抬起頭來,忽看見無數惡鬼走來、也有二手一腳的,也有三頭六臂的,也有兩角猙獰的,也有滿身汙血的,內中有幾個指著景道說道:“這個人是殺我們的,正好與他討命。”景道看了,全然不怕。又有一個鬼拿了石塊打來,景道也不睬。只顧洗淨衣服。停了一會,眾鬼道:“我們且去,明與他計較。”就都散了。
景道洗了兩件,還有一件小衣,看那澗水渾濁,再往下邊尋水。望見一個女人走來,十分美豔。那女人道:“客官在澗裡洗衣不乾淨,我們離此不遠,何不到舍下燒鍋熱水好洗。”景道說:“我是修道的人,不勞你來纏擾。”女人道:“這個呆漢,我好意幫襯你,怎麼不知好歹。也罷,我有一包東西送你,”便將一個包放在景道面前,覺得一陣異香。景道頭也不抬,淨了衣,回身便走。女人拾了包,大罵而去。
景道回至庵中,看那隱士,還睡在石榻上,說道:“景道,你倒有些道氣。凡世人七情中,惟有愛、懼二者最易動心。你方才所遇,毫不動念,可喜可喜。”景道自想:“方才之事,必是他試我的,真是個活神仙。”便說道:“景道願終身拜老師,為弟子。”隱士點頭道:“好好。你去屋後,樹下有些石子,拾幾個來煮我吃。”景道暗思:“石子如何煮得?我且依他。”走去拾了一二升,把水煮起來。不多時鍋裡香噴噴的。景道拿木瓢盛了,送與隱士吃後,自己也吃些,果然好吃。自此後,一心奉侍。又改一個道號,叫“胡景安”取景慕庵中隱士之意。每
不是採藥,便是尋山果,快活不提。
卻說柳林大師失了寶鏡,鬱鬱不樂。又探知景道全軍覆沒。急差李光祖出林,王好賢又退去了,追趕不及,反失了景道,愈添憂悶。想目下氣運不佳,不如差人護送香雪小姐先歸河南,尋著王昌年,付與他。就叫宋純學取那昌年夫婦同到柳林來,了卻心願。營內有了李光祖、崔世勳兩將,外面雖不成事,也好守住柳林,圖個終身快活,算計已定,便來對香雪道:“小姐久留敞營,我心不安,意
送歸尊府,好與昌年結親。但我有一段隱情,今
若不說明,恐怕小姐疑惑。”香雪道:“有何隱情,乞說明白。”從李道:“昌年人才絕世,不獨小姐思慕,我的心上也是這樣,故此著宋純學與他納監,今幸功名成就。小姐此番歸去,永結連理,但不知我這段情意如何消釋。”香雪道:“妾夫婦困厄漂零,皆賴大師恩庇。以後或是接大師回去,或是再到柳林,惟願妾與昌年一同奉事大師,終身聚合。”從李道:“若得如此,極好的事。你成過了親,即到這裡來。”從李說罷,喚出李光祖,分付要送小姐歸河南。光祖道:“昌年憶念小姐,時刻不忘。若送小姐回去,他兩個恩深情重,一對夫
,朝歡暮樂,怎肯再進柳林。大師不可把小姐放去,留他在此,做個奇貨可居,然後寄信昌年,叫他到柳林來,方可結親。小將料昌年不得不從,這是長久之策。”從李道:“你的話也說得是。”遂不遣發小姐回去。
忽見外營小卒進來傳報,說:“外面有一個白鬚老者,要見大師,小的恐怕又如前妖狐變化而來,不與他傳報,他說:‘你進去對你大師說說,我是湧蓮庵裡來的,他就曉得。’小的以此進來報知。”從李聽得“湧蓮庵”三字,吃了一驚,急忙走出。見那老人,兩邊行了禮,就請進裡頭坐定,便分付整備素飯。老人道:“蓮岸,你一向平安?老夫自從別後,不覺幾年頭矣。”大師道:“
謝老師,別來許久,因軍務碌碌,未遑候問,有罪有罪。近
真如老師道力弘深,想法顏甚好,弟子疏失香壇,心甚不安。今
何幸,得老師光降敞地。”老人道:“老夫今
此來,因奉真如法諭,邀你歸山。此地不可久居,萬匆留戀。”大師猛聽得“歸山”的話,自想:“出山以來,英雄蓋世,正要建功立業,況且懷念昌年,心願未了,豈可說這樣寂寞的話。”便對老人道:“弟子一片雄心,未酬一二。今承真老師撫愛過深,容俟暮年,當棄絕人事,拜領宗教,目下恐不能如命。”老人笑道:“蓮岸,你道英雄事業是做得完的麼?千古以來,但見荒草堆中埋沒無數豪傑,天地也有缺陷,人事豈能渾全。老夫今
也不好相強,任憑尊意。恐怕老夫去後,倘有不測,那時懊悔便覺遲了。”大師道:“多
盛情,容
後三思而行。”老人道:“既然如此,不必多言。老夫當
曾有一卷天書傳授與你,只因這卷書,半年前老夫受了大累。紫府
霄官忽差神將二員來,向老夫索取。老夫回覆他傳與世間英雄。丁神將去復,仙曹便將老夫降罰,道是所授非人,謫做酆都土地,
逐與鬼卒夜叉作伴。老夫不得已與真如老師說情,甘願討還天書。仙曹准奏,還把老夫責了二十鞭。老夫自想修行一千餘年,指望深入大道,不期為了這書,前功盡棄。你須速取出來還我。”大師道:“天書雖留在此,並未看
,求老師暫緩一年,即當繳還。”老人道:“你若不取還我,我亦無奈你何。但恐天書未必能留,那時反為不美。”大師只是求他寬緩,不肯取出。老人道:“既是如此,我也不強你。”又道:“老夫方才來時,路上遇著一員將官,寄一封稟帖,要與你。”就在袖中取出,送與大師。大師接來,拆開一看。見是景道辭別的稟帖,內心憂悶,如失左右手。及至陪老人吃了素飯,老人道:“我正忘了一件事。老夫出山之時,真如法師曾把一個小包密密封緊,說千萬寄與你。”便在
間拿出,付與大師。大師接到,仔細一看,卻是一個小封袋。上面寫著:“真老人附寄蓮岸,臨難方開。不可輕看。”大師收藏了。老人珍重而別。原來女師蓮岸,始初因要走遍天下,自己改名“白從李”一向相傳俱是“白從李”稱呼。今
被老夫索取天書,叫出“蓮岸”兩字,若是一個沒記
的看官,險些看錯了。自後,那女師
念當時出身之異,仍復原名“蓮岸”去了“白從李”三字,看官謹記。
當時,蓮岸送老人去了,滿心不快。自想:“景道逃亡,寶鏡遺失,種種不利。如今又被那老人叨絮了半,他要討去天書。倘若此書一去,我便立腳不住了。”遂要差人,令宋純學引王昌年到柳林來。又想道:“無名小將出去不濟事,必得光祖親去才好,這營裡有崔世勳老將,可以支持。”立定主意,即刻喚光祖來分付道:“我也不寫諭單,你一路小心,尋見了純學昌年,叫純學速引昌年來,並與他說明崔小姐等待之事。在外不可羈留。”光祖領命,出柳林而去。蓮岸遂進內房與崔小姐閒話。
到了晚同,同小姐吃酒。忽聞得外營裡一片聲響,只見崔世勳進來報道:“天上落下一火球,大如巴斗,各處亂滾。”蓮岸恐怕驚壞小姐,攜住他手,大家走到外面。一看,果見一個火球,一連滾來,直入他房裡。蓮岸便把小姐付崔世勳,自己綽了雙刀追至房前。只見那火球忽然分開,內中現出兩條金龍,張牙奮爪把住房門。又跳出一個白猿,竟進房中,取了藏天書的玉匣,飛騰而去。那火球也就火了。
蓮岸呆了半晌,丟下雙刀,來尋小姐。仍舊進房,長嘆一聲,對小姐說道:“我自出山以來,千軍萬馬,憑著這卷天書,橫行四方。不意今夜火光中連匣飛去,此天亡之兆。從此以後,一心只想昌年到來,為固守之討,不復再圖外事矣。”小姐道:“大師安心,古今成人業者,豈必盡有天書。不妨打起神算計下去,再作理會。”蓮岸悶悶不樂,按下不提。
卻說焦順被老潘出醜之後,與焦氏商議,進京謀襲世勳的武職,遂帶了銀子行到京中,不期察訪王昌年中了進士,現居刑部。他兩個平間極不相投。焦順想道:“昌年既做了官,豈無多少同年在各部裡,我若要襲職,他心上怎肯。只說我不是崔家嫡子,便永世也襲不成。不如寓一個僻靜所在,等待昌年轉了外任,我好出頭,無人攔阻了。”打算停妥,就在京城外邊尋一寺裡作寓。這寺叫做“普淨寺”不多幾間屋,甚是幽靜。寺裡一個住持,又有一個小徒弟。住持法號“四靜”生平慣喜結
光
,所以京中光
大半在普淨寺裡做巢袕。
一,焦順尋寓,走進寺中來。四靜接住問道:“居士從何處來?”焦順道:?
“小弟姓崔,是河南人,先父陝西總兵。小弟到京襲職,因有事羈遲,要尋一間寓所,多住幾月。”四靜道:“原來是一位襲職的爺,貧僧失敬了。若要寓所,何不就下此處,再不敢與爺計論房金,只要爺做官後時常青目。”焦順道:“豈敢,房金決不短少。”四靜大喜。便打掃一間側屋,將行李放好,連忙去整夜飯,管待焦順。不多時,把大魚大排在桌上。焦順道:“何須多費,老師也用酒麼?”四靜道:“貧僧酒便吃些,葷倒不戒。今夜這留,多慢多慢。貧僧明
還要特設相敘。”焦順原是個酒
之徒,說聲”多謝”兩個猜拳擲骰,吃得大醉。自此以後,甚是相契,不是你請我,便是我請你,焦順又要賣富,說有多少家財,帶多少銀子,襲了職,便可做總兵做提督,指望和尚加意奉承。誰知這四靜是極愛財的,聽了這話,內心甚喜。
過了幾,有兩個光
來看他,一個叫做“袖裡剪”一個叫做“眼前花”四靜看見,便扯進房,說道:“正要寄信兩位來,有一個好主顧在此。”袖裡剪道:“是何等人?”四靜道:“是一個襲武職的相公。”眼前花道:“既是要襲職的,必定京裡有幾個官兒相
,不可輕易
他,須用軟繩絆他。”四靜道:“有理。”三個就算計如此如此,方可
得。四靜大喜,兩個光
別去。是
,焦順在外間耍,傍晚回來,見四靜做佛疏,就問道:“老師做什麼?”四靜道:“明
有一家施主,要做一
功德。說起來也好笑。”焦順道:“做功德有甚好笑?”四靜道:“有個原故。近邊有一個財主,家甚富。半年前討一個小
,不想他大
極其妒悍,終是吵鬧,這老爺便氣死了。明
他家小
做些好事,說又要請三個道友,與貧借四眾,唸經拜懺,還要帶累爺吃一
素。”焦順道:“這個何妨。”四靜道:“還有一句,那小
是私下做功德,爺不要與人說。”焦順道:“自然。且問這小
自己可來?”四靜道:“貧僧回他小庵狹窄,不必來罷,他卻要來看看,恐怕眾道友不至誠。想是他趁著大
不在家,也喜出來走走,正是少年心
。”焦順笑了一笑。
果然,次四個和尚敲鐘擊鼓,念起經懺。捱到傍晚,只見一乘轎子,隨了一個梅香,又一個家人,競進庵來。下了轎,卻是一位絕美的女子,年紀有二十多歲,淡裝素服,先拜了佛,又謝了眾和尚。四靜忙請到佛堂後吃齋。焦順一一看在眼裡。那女子叫家人私下不知說什麼話,隨即打發回去。焦順見只有二個女客,就走過來。梅香道:“這是何人?”焦順正要開口,看見四靜,便走開一邊。四靜道:“我倒忘了。”就說道:“
,這是河南崔爺,寓在小庵。”女人便立起身道:“在河南那一府?”焦順見問,縮轉身來,作兩個揖道:“敝居開封府。”女人道:“造化,今
遇著個同鄉的人。”焦順道:“
住這裡,怎說是同鄉?”女人笑而不答。焦順停了一刻,就走出去。捱到黃昏,四靜鋪燈施食,忙做一團。焦順走入走出,看那女子,眉來眼去,甚有意思。忽見晚間回去家人急忙走進來,對女人道:“大
回家了,問起二孃,我回他舅爺那邊去,明早便歸的。二孃且不要回來,暫借這庵裡住一夜,明
早晨私下叫轎子來接。我恐大
盤問,先要歸家了。”女人道:“曉得了,你去罷。”焦順聽得大喜。少停一會,功德做完,化了佛馬,三個和尚相辭去了。四靜親自上灶,收拾夜飯,未曾備得停當,外面有人敲門甚急。四靜忙走出來開門,但見兩個著青衣的,一把扯住四靜道:“快去快去,老公公等著你去做功德。”扯了便走。四靜道:“慢些,小僧還不曾吃夜飯。”那人道:“那個等你,怕沒有夜飯吃?”四靜見他催慌了,對焦順道:“崔爺,庵裡沒人依你照顧。貧僧恐怕老公公留住,今夜不得回來。”說罷,急急出門。
焦順把門關好,想道:“好機會,四靜被太監請去,庵裡無人,恰好這女子在此,不免與他說些話。”便走進去,見那女人道:“方才佛事熱鬧,不及請問何家宅眷,又怎麼與小生同鄉?”女人叫梅香道:“師父不在家,你到灶上去收拾夜飯,那位崔爺既寓這裡,就一同吃飯罷。”梅香領命而去。女人對焦順道:“崔爺請坐。妾幼時亦是開封人,因家道衰微,
落到這裡,失身為妾,今又遭此家難。”焦順道:“
青年美貌,小生有幸,今夜相遇。請問尊庚有幾?”女人道:“賤庚二十有一。久別家鄉,也想回去,只沒有個便人。崔爺既是同鄉,不知可肯帶挈使妾終身有托否?不瞞爺說,我家的主翁存
,頗有所遺,二三百金妾是拿得出的。”焦順看見他少年美貌,又有奩貲,十分歡喜。兩個吃了夜飯,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話得高興,也不顧什麼和尚寺裡、神佛面前,兩個便做起好事來,緊緊摟住。女人對焦順道:“妾於此事,疏失已久,可速到
上去,方得盡興。”焦順聽了,抱他到自己房裡,兩人扯下衣服,鑽在被裡,你貪我愛,快活不了,
了一夜,說不盡許多
麻的話。
到了天明,外邊一乘小轎,隨了一個家人,候那女子回去。女子掩淚而別。焦順見那女子去了,想道:“天下有這樣天緣。一湊便著,他願隨我歸河南,又說貼我多少銀子,我就不襲武職也罷了。”到了上午,四靜回來,見了焦順說道:“昨夜被老公公留住,失陪崔爺。只不知那小如何去了?”焦順道:“他住不多時就有轎子接去。”四靜道:“這等方好。”焦順道:“我想那小
少年美貌,決然守不定的,老師何不與我做一大媒。”四靜道:“崔爺沒正經,功名大事不去料理,想這用花野草。我貧僧是出家人,說不得這話。”焦順大笑,就不開口,只是一心想著那女子。到了晚間,看見梅香又來,提一盒果子,送與四靜。又一個小包,私下送與焦順,說道:“我家二孃,約崔爺今夜過去,黃昏時候,到前面大樹下等我。”言訖,急急走到佛堂,致謝四靜,就回去了。焦順進房,解開小包,見是白銀兩錠,汗衫一領,焦順大喜。果然到更深,只私到大樹下,梅香等在那裡。即使攜手,走過半里路,見一大宅子,轉到後門進去,彎彎曲曲,走到一間房裡,女子豔裝麗服,金鐲金釵,妝得極好,接住焦順。梅香暖起酒來,兩個同吃。吃罷,收拾上
,盡興綢繆,十分得意。女子叮囑焦順:“我必要嫁你,你但出些財禮,我
後賠補,一毫不費你的,你
裡切不要這裡來,恐怕有人疑心。倘有消息,我自叫梅香約你。”焦順——承順。將次五更,兩個起身分別,梅香仍舊領出後門。
焦順清早到庵中打點要娶他,適值四靜又出去。到第二午後,四靜拿了疏紙又帶了素菜回來,對焦順道:“貧僧昨
在老公公家做了一罈功德,明
前村舊施主又要在小庵念一
經,這幾
,貧僧不得一時清閒。”焦順道:“那舊施主叫是前
拜懺的麼?”四靜道:“正是,明
是他大
做好事。”說罷,就去寫佛疏、辦素菜,直忙到深夜。
次早,仍是四個和尚唸經,吃過晝齋,那大來了,好一個胖媽媽。焦順張了一張,不見些人,便坐在房裡,聽得外邊有幾個人講話。少停一刻,四靜走來,焦順問他佛堂罷什麼人講話,四靜道:“是前
唸經的二孃,大
要賣他,又恐家裡有人議淪,竟叫那個買主到小庵來議論。那一家又是極討便宜的,銀
太低,天平又輕,大
不肯,故此兩邊爭執。”焦順聞言,心內突然一驚,問道:“老師叫曉得他多少財禮?”四靜道:“聽見說三百金。爺你可知道,這位二孃手裡。倒是有東兩的。”焦順道:“既如此,就煩老師對他說賣與我罷。”四靜道:“這樣事貧僧不去管他。”焦順心火
發,竟跳出來。只見三個人,同了大
,正在此爭長論短。焦順看內中一個象是媒人,就把手扯過來,問他詳細。那人道:“自我做媒以來,再不見有這樣慳吝。我今不要媒金,人家撒開倒乾淨。”焦順道:“大哥,小弟是極忠厚的,隨你說多少銀子,代我成了罷。”那人道:“若然如此,極好的了。只要現銀,今
就成。”焦順道:“便是這樣。”那人即去與大
說知,
道:“他若出三百金,還我好銀子,準天平,就許他。”焦順諸事從命。這一家要買的還來爭奪,被
亂嚷一頓,含羞而去。做媒的便向焦順說合,焦順傾箱倒籠兌出銀來,大
如數收了,又添上媒金三十兩。
道:“看這位崔爺,是個好人,明
可到舍下來與二孃成親,就住在舍下,待襲了官,一同回去。”焦順暗喜。看看
晚,四靜完了佛事,眾人都散。
到了次早,四靜道:“焦爺恭喜,今有新
了,行李不妨留在小庵,停一
來取。”焦順謝了四靜。忽見梅香來請焦順,便同梅香仍舊到那大宅子後門,轉進幾處,原是一個大花園,在一間花廳坐下,梅香走進裡頭。焦順呆坐幾時,並無人出來,早飯還沒有吃,腹中飢了。各處張望,只見花柳參差,湖石層迭,並無一人。焦順又轉過幾間書屋,東封西鎖,焦順大叫幾聲,杳無回答。焦順著忙,急急走到後門,也鎖住了。捱到
晚,外邊幾個青衣大漢開門進來,一見焦順便罵道:“什麼蠻囚孃的,私到裡邊。”焦順道:“你家大
受我的聘禮,把二孃賣我”說未完,被那人劈面打來,罵道:“你直賊徒,向人亂話,什麼大
小
,這是吏部張老爺的花園,誰敢住在此處!扯他到衙門裡去。”三四個人,拖拖拽拽,一頓亂打,推出園門。焦順沒奈何,走回庵來。原來庵裡的行李鋪蓋,卷得罄空,各處找尋四靜,全無蹤跡。焦順又氣又餓,知道遇了歹人。無處安身,幸喜身邊還存下幾兩銀子,做了盤纏,只得回河南去。原來四靜與一班光
做成騙局,這二孃大
但是娼
假裝的,焦順痴呆,墮其計中。要知焦順如何回去,再看下回——古香齋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