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喜樂鎮西有大荒山,山上既有松槐成林,又有懸崖峭壁。

所謂有山就有景,大荒山雖然是荒僻了點,卻仍有兩處景秀勝地。

一為觀賞落的絕佳去處,落霞坡;二為佛經飄香的千年古剎,清風寺。

清風寺住持法號“一茶”白層蒼髯,面慈心善凡來清風寺參經悟禪之人,都十分敬重這位大師。

大傢俬下都悄悄議論,清風寺之所以香火好,就是因為一茶大師人緣好。

佛門本是清淨之地,但十八年前,卻有一名屢試不中的秀才抱著剛出生的女兒隱居於此,從此清風寺中便多了孩童嬉笑。

這小女嬰姓“沈”名“珺瑤”從小就在父親的教導下和僧侶門的誦經聲中長大。

都說書“香”世家,就說明書這東西是有氣味的,就像一隻大香爐。

就算是隻蚊子,圍著這香爐轉了十八年,也該薰出滿身味,更別提沈珺瑤這個靈的女娃娃。

據說沈珺瑤張口說的第一個字不是“爹”也不是“娘”而是“子”當時一茶大師聽見這小娃娃子子子了半天,不知道什麼意思,問一旁的沉秀才道:“沈施主,這娃娃怎麼“吱吱吱”的學鼠叫?”沉秀才道:“大師誤會了,她是想說“子曰””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註定沈珺瑤這輩子要與四書五經結下不解之緣。

十八年過去,當初的小女嬰出落得亭亭玉立。閉嘴不語時頗有大家閨秀的氣韻;但那小嘴一張,活像掉書袋的老夫子,不是“子曰”就是“古人云”平常人家大概有些無法接受,但偏偏有些以名門自詔的大戶人家喜歡她這一點,想買回家當小妾或是陪讀丫頭。

這些年上山買丫頭和說媒的人沒少過,可沉秀才就是捨不得把女兒送出去。

直到幾天前,沉秀才作古,沈珺瑤才不得不認真面對自己未來何去何從。

本來想一生終老留在清風寺當個燒水做飯丫頭,但想到自己已經和父親在這裡叨擾了大師十八年。

就這樣沈珺瑤猶豫好些天,一直未下決定。

嫁人,一來沒有合適的夫婿人選,二來她整天受到和尚們戒酒戒的薰陶,對男女情愛實在沒興趣,所以最後決定,還是去給大戶人家當丫頭。包吃又包住。

說不定還能上幾個貼心的閨友,子不用過得像寺裡這麼無聊了。

沈珺瑤剛打定主意下山的那天,正巧碰上喜樂鎮林家商號的夫人上山拜佛。

林夫人是清風寺的老香客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要上山一次,和沈珺瑤很是投緣。

得知沈珺瑤正為去處煩惱時,林夫人告知少爺書房正好缺人手,以前伺候的幾個丫頭都不得少爺歡心,教少爺給攆走了,詢問沈珺瑤願不願意當去書房伺候少爺。

而沈珺瑤正愁沒去處的她想也不想就答應了,回齋房收拾行李後,當天暮將至,即跟著林夫人的轎子一起下山。

林夫人的金絲軟轎順董號樂鎮的石板路徐徐前行,沈珺瑤卻低垂著頭,不聲不響地跟在後面走著。

一向嘰嘰喳喳的她,這會兒也變得沉默了。

離開清風寺,馬上就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免有些緊張和擔憂。

沈珺瑤雖然和林夫人識,但卻對林家商號知之甚少。

只知道林家做的是皮貨生意,也收購些一棉花木耳之類的乾貨買賣。

林家少爺的名為林宇軒,比自己大上兩歲。但至於這位少爺的高矮胖瘦和格脾氣,沈珺瑤卻是一概不知。

眼看林家大宅越來越近了,沈珺瑤心裡不緊張起來,暗暗揣測自己即將服侍的林少爺為人好不好。

畢竟林家只有林宇軒這一個獨子,想必是個被眾人捧在手心的寶。這種太少爺通常最難伺候,不僅脾氣怪,還眼高於頂、任意妄為,十足的絨絝子弟。

都怪自己稍早沒有細思就答應得匆忙,現在想後侮也來不及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