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位於神州西側,緊靠天地劫造成的中州裂谷,連通繁華富庶之地和西北大漠,有千古聞名的“明珠古道”貫穿其中。在邊界更有沙漠明珠天空之敦煌。比起東部的山清水秀,南部的繁華如夢,西陸體現出的,則是浩瀚、蒼涼之美。

因為敦煌地質特異,有仙族曾在此留下浮空舟若干,後來受到魔化的拜火教徒將其拓展出一條天空航路,可直達廣陵、雪國,並有望直達雲中仙闕。

波本來是中原偏西地區的綠平原,在天地劫之前,當朝殤皇開鑿運河,引發水利顛倒,河倒灌,在波平原上造成數條涓涓細。在波平原的西部,因靠近大漠,溪枯竭,造成地上旱河景緻。

波平原幅員遼闊,有人類商隊出沒,並分佈著拜火教中最愚蠢的地藏妖們。

洛川道在隔絕雪國和中州的崑崙山脈之南,溶化的雪水匯聚形成洛水。因為這裡地勢險要,是中州通往西陸的必經要道,天長久之後被人稱作洛川道。

聞名天下的商路“明珠古道”最重要的段落,就是從洛川道開始,到瀚海為止。這條道路綿延數百里,經常有中州商會和西陸商會兩邊的商人馬隊在上面來回。

從仁帝慕容建時期,就源源不斷派出士兵前往西部戍邊。到慕容幽時期,開始施行暴政,派遣將軍夏侯勒駐兵洛川,號稱洛川王。夏侯勒本是西域大荒七十二國人氏,漸生異心。在天地劫時慕容幽幼子慕容桐亡至此,夏侯勒挾天子以令諸侯,再不聽從其餘勢力調遣。他本在天地劫的混亂中佔領分裂的天下城的西部,也就是“劫餘”但被仙族搶先一步。

如今洛川王夏侯勒佔據洛川道,對劫餘虎視眈眈,並密謀勾結西陸的魔族,希望實現自己的野心。夏侯勒因掌握明珠古道的通權,而對中州商會和西陸商會有一定影響力。

劍門天地劫中,大荒七十二國眾民族受到拜火教蠱惑,成為魔王高淵手下棋子,隨魔族大軍一起進攻中州。死系魔王破軍亦隨之壓陣。人類聯軍在幾位英雄帶領下出兵抗魔,決戰於此荒漠中。天道盟澹臺名一戰封魔,但已擊退魔君,魔王破軍一怒之下擲出魔劍,將荒漠裂開巨淵。此地也就名之為劍門。

在那場戰爭中,澹臺家劍武士幾乎犧牲殆盡,死後亦受到魔蝕,成為飄蕩的劍魂。他們的墳墓圍繞魔劍而立,形成劍冢。

戰後,西陸商會從經濟角度考慮,開闢這一段明珠古道,穿過劍門到達洛川道。

敦煌敦煌本為沙漠明珠,劍門關被摧毀後,受到泣靈王被封印前的力量影響,敦煌地形發生變異,上升到天空中,成為天空中漂浮的沙漠之城。

在這意外的事故中來不及逃離敦煌的人民,被留在了浮空的敦煌上,在墨氏機關的幫助下,敦煌製造了飛空舟,建立連通南北的飛行航線。

敦煌的人民不受沙漠的惡劣氣候影響,生活得富足快樂,這邊聚集了東方和西方兩地的商人,是很多奇珍異寶的易場所。敦煌居民崇拜樹立在城市中心的遠古異神雕像,卻不知那正是魔王塑像。不過,敦煌的居民最大的隱憂是來自這城市本身…

由於支撐敦煌的靈力來自魔族的力量,因此,當魔族被消滅,也就是天空中的敦煌墜入大漠,摔成四分五裂之時。

在天地劫後,統治敦煌的是魔淵魔王之一高淵,如今化身為拜火教祭司。

瀚海瀚海本是一片無名的沙漠,乾涸蒼涼,千里之內渺無人跡。

在玄仁帝立國後,對西域民族採取懷柔政策。當時的士族澹臺世家配合朝廷,派門下弟子戍邊,建設敦煌,並在敦煌附近的瀚海沙漠中建立龍門客棧,建設俱物綠洲,為來往行人提供休息的地方。

殤皇篡位後,敦煌附近部族人民不堪暴政,時有反抗。玄殤皇下令洛川軍開往敦煌,鎮壓西部,瀚海綠洲水為無辜民眾鮮血染紅。這次事件被稱作“瀚海血災”澹臺家的少年英傑澹臺名帶領門下弟子反叛,與任桓之結為兄弟,共組“天道盟”反抗暴政。

天地劫之前的劍門關一戰,澹臺名被魔族所誘,墮落成魔,居於魔鬼城鎮魂塔。澹臺家弟子和他的愛人:逍遙派的師尊紅線兒,如今還在尋找新生代中的英豪,希望能夠拯救這位昔英雄的心魂。

創世之初,滄海形成。

海族擁有來自遠古創世神的力量,但在漫長的變遷和發展中受環境限制,比不過仙界的仙族和神州大陸的人類。因此在後來的仙魔戰爭中無法獨善其身,成為獨立的一族,不得不先投靠仙族,後投靠魔族。

龍王以自己上千萬年的智慧選擇海族投向的陣營,以保全海族的生存空間。最初仙族繁盛,他將龍族公主送到仙界和親,使萬仙之王能運用龍的力量。後來在天地劫中仙魔戰,龍族公主病死,為了保護她留下來的孩子,龍王又帶領海族投向魔族陣營。

天地劫中萬仙之王使用龍的力量與七魔上主戰,龍身墜落原野死亡,形成龍戰之野。龍與仙的緣分到此為止。

而在往前的千萬年歲月中,因為爭奪鮫女的泣珠,因為人類對滄海貪得無厭的索求,使海族整體上對人類這種貪婪、短命、自私、鼠目寸光的生物充滿厭惡。如今海族自我封閉在滄海中,對所有闖入的人類都十分敵視。

鮫島這是鮫系獨立佔有的島嶼,在以前的和平歲月裡鮫系和人類建立了貿易。如今在她們的領導者逍遙侯魔化以後,還有一部分鮫系保持和人類通商,其他鮫系則非常敵視人類。

曾經的鮫系熱愛人類的詩文和建築工藝,尤其是鮫系的女,更是心靈手巧。她們善於紡織薄如蟬翼的“鮫綃”眼淚化作價值千金的明珠。因此在鮫系的建築上經常可以看到優美的雕花、絲綢和明珠的點綴。

然而,天地劫後,鮫系傳說中的六顆寶珠散落四方,守護鮫島的力量消失。如今的鮫系文化逐漸衰敗,而她們的領袖逍遙侯瘋狂入魔,她們的統治者龍系又躲進了海底神殿深處。鮫系們希望能尋回寶珠,使她們的王者逍遙侯恢復正常,重振鮫系。

在鮫繫留下的一些遺蹟建築上,有她們全盛時期雕刻的花紋和鑲嵌的明珠。一些貪婪的人類遠涉鮫島,偷竊這些明珠。守衛這些建築的鮫系對人類格殺勿論。

照海鏡最初玄朝的開國君主慕容建統一天下時,從仙界拿走了光之星塵。他對探索神州之外的廣袤天地充滿好奇,因此將光之星塵鑄造成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能夠將光芒遠千里,從而也能探索深海的秘密。

然而海族不願意被探索,不願被人類探知海底的秘密。經過數場戰爭與和談後,慕容氏和海族達成和平的協議,照海鏡被送給海族。海族在水底鑄造了天回琅閣放置照海鏡,在水底,它發出的光芒直海面,照耀著千古變幻的滄海。在海上旅行的人類可以藉助照海鏡照上海面的光柱而尋找陸地的方向。

仙魔戰爭又起,海族再次和人類決裂。往昔象徵著人類對滄海的探索,與人族和海族短暫友情的照海鏡的光芒黯淡,旅人們也不再敢探索滄海的神秘。如今的天回琅閣滿布水底青苔與海藻,周圍是失本的鮫系和其他對人類滿懷敵意的水系,照海鏡的鏡面也不再晶瑩閃爍——等待著新的英雄,去發掘它的奧秘。

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是海族用來守衛龍王所在的海底神殿水晶宮的入口區域。這裡看起來是普通的海域,但其實真實通往海底神殿的道路,已經被善於製造幻覺的蜃族用幻象給遮掩。

這裡的生物是鮫系、蜃系和龍系。很明顯,即使龍王封閉在海底神殿內,這些海族依然對龍王保持至高的忠誠度。任何踏入的人類都不受歡

此處最大的敵人是會變幻、善於仙術攻擊的蜃族,而在“蜃樓”區域集中的蜃族更是無比強大。看著那水中的非攻遺蹟就可以知道,曾經輝煌無比的墨家正是因為探索滄海,沉舟於此,才中斷了神州對滄海的無窮好奇。而那些曾經埋葬在滄海深處的墨家人留下了一些散落的機械獸,不過這些機械獸很明顯也已經帶上了海族特徵。

北部雪國是一片冰雪荒蕪之地,縱深無涯的魔淵橫隔其中。自天地劫後,魔淵冰封,直達中州裂谷,雪國更為荒蕪。此地魔族出沒,也是神州大地上,黑暗力量最強盛之地。

未央被火紅的彼岸花包圍的這座城,黑暗、冰冷,被稱作“永夜王”的魔王破軍是它的主人。在他強大的魔影包圍中,這座城永遠見不到陽光,又被稱為“永夜之城”破軍創造了無窮無盡的死靈大軍,這支軍隊也叫做永夜軍。在漆黑的金屬盔甲內,包裹著沒有生命的枯骨。深陷的面甲後面,是幽火形成的眼睛。這些死靈軍隊在未央城上下出沒,對闖入的一切人類和仙族都格殺勿論。

在未央城的最高處,懸著魔王破軍的王座。在魔族至高的王者泣靈被封印後,他已經隱然而成新的王——復一坐在王座上,凝視著這片沒有光明、冰封雪埋的蒼茫大陸。

鹽湖北部高原,終年冰封。蒼茫之外自有靜謐之美。在鹽湖高原上,有結冰的鹽湖冰河。而在它的旁邊則是黑狼高地,曾是縱橫漠北的黑狼軍的牙帳所在地。眾魔墮天之後,黑狼軍全軍覆沒,成為魔界縱的傀儡。這曾經輝煌一時的部族化作魔軍,出沒於被魔化的黑狼牙帳附近。而他們在人間的後代,固守在那裡等待祖先的迴歸。

琉璃澤曾經是北部的內陸湖,又有聖湖之稱。在泣靈王帶領眾魔墮天之後,琉璃澤化作鬼湖,四周一切都被汙染,人仙俱滅,死靈出沒。

軒轅陵此地沉睡著仙界第一個仙主軒轅龍帝。在天地劫期間,他為了神州安寧,使用所有的力量封印了七魔上主,自己墜入永遠的安眠。仙界的鬥星鎮守在此,守護她們沉睡的君王。

西陸的瀚山脈以南,本有一大片土地,生活著七十二國,三十六族。這些小國和民族對中州人民來說十分神秘。

然而,天地劫中,由於魔族的魔影影響,大荒徹底沉入黑暗。如今的大荒,完全變成魔族控制的領域,至今尚未有人類成功進入大荒,又安然無恙地返回。

仙界本分作辰、玄、鬥、鎮、惑五重星闕,每一重星闕由四千七百萬餘星辰組成。仙界崩毀後,其餘星闕粉碎,熒惑卻在少羲帝姬的縱下,不知所終。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