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地理圖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神州地形神州地勢,東臨滄海、西臨沙漠、北臨雪原。腹地平坦,西北險峻。
北部雪國有創世時留下的魔淵。天地劫中仙界崩毀,使中州毀滅。原本繁華的中州成為裂谷,直通魔淵,將神州大陸的中部分裂開。
北部山脈“崑崙”隔絕雪國與中州、西陸。
西南山脈“瀚”隔開西陸與大荒。
南部山脈“桃止”包含桃止山與附近山峰;東南山脈“蒼梧”隔開中州與滄海。
神州水文海:滄海,位於神州東南,是海族的領地。
澤:鹽湖、琉璃澤,位於神州北部雪國,是死靈的王國。
:從東北到西南,有斜貫神州的洛水、曲江。
渠:人工建造的廣通渠連通了內陸河與滄海。
神州場景“天地劫”時期,人、仙、魔三族戰,仙界崩毀、中州分裂,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天地劫後十年,冉氏勘探丈量天下土地,繪製《江山地理圖志》。在圖志中,記錄了七塊世界,分別是星界、中州、西陸、雪國、滄海、大荒、熒惑。而這七塊世界之外的世界,還處於未知的混沌中。
仙界本有辰、玄、鬥、鎮、惑五重星闕,每一重星闕由四千七百萬餘顆星辰構成。這些星闕在天空轉,將朱紫、赤紅、銀藍、玄黑、曜金的五
光華投向大地。
然而天地劫中,仙界崩毀,倖存的仙族們使用光之魂的力量封印了一部分仙界碎片,這些碎片被名為“星界”懸浮在神州東部的空中。仙族與人類共同建設這些土地,讓它們漸漸靠近神州,適宜仙族和人類共生。
如今的星界,位於光之魂封印中,第二代萬仙之王軒轅龍羿鎮守在此。
相對於天地劫後的神州中西部地區,此處對於人類來說是遠離戰亂,和平安靜之地,也是英雄少年們踏上天下制霸之路的第一步。天地劫後,一些人類少年經歷心魂的重生,從星界開始踏上追尋理想的道路,開啟他們的滅魔之旅。
“中州”本指玄朝慕容皇室統治的地域,北至崑崙山脈,南至桃止山脈,西至瀚山脈,東臨滄海。
天地劫後,仙界墜毀,分裂了天下城,形成縱深千里的大裂谷,被稱作“中州裂谷”中州裂谷從魔淵中延伸出來,分為夕谷、血崖、萬魔之門三段,分裂開廣陵、劫餘、未央三城。中州裂谷的大部分地區無法被探索,小部分區域可以穿行,當行人走在裂谷中時,需時時提防魔王之一的迦樓羅王旗下軍隊出沒。他們在陰影中出現,殺戮後又回到陰影中,無跡可尋。
廣通位於神州東部的田園地區,有殤皇慕容幽開鑿的河穿越其中。現在被一些從西方來到東部的拜火教地藏妖佔據。
廣通地域狹小,但有一處名勝古蹟,便是玄朝開國英雄慕容建立下的“臨淵之盟”巨石。這塊巨大的石碑隱藏在廣通渠頭的瀑布下,看起來古雅而滄桑,不時有如珠如玉的水珠濺到它的表面。千萬年前,慕容建起兵,劍指天下,不僅統一了分裂的國土,而且與仙魔征戰而未曾一敗。最終他代表人族與仙、魔締結合約,立下此碑。而千萬年後,盟碑滿覆青苔,神州又陷戰火。
廣陵城天下城分裂後三城之一,位於神州東部。廣陵臨水,風物保留了原本天下王城的格局,有隱然霸氣,也受到東南地域氣質影響,有秀美覺。
在天地劫時期,天道盟的少年英傑們保護了廣陵城,並收留了很多民眾,使廣陵城成為戰後最為繁華富庶的城邦。天道盟的領導者任桓之成為第一代廣陵城主。
龍戰之野龍戰之野位於廣陵城附近,以田園風光為主要特,擁有龍骨、祭天五穀臺、飛來石等景緻。
龍戰之野西邊地形平坦,東邊接著東部的蒼梧山脈。
在天地劫期間,萬仙之王軒轅龍帝化身為龍與魔王在此戰鬥,龍身墜入河中死去,化作枯骨。龍戰之野因此得名。
因為受到魔淵冰封后的影響,有不少以前溫和的生物和弱小的小仙族受到魔化,在樂遊原上出沒。其中以五穀地仙一系最為令人惋惜。這一系本來是受到仙族點化的土地仙,受到魔化後,在谷王的帶領下,變成失本
的怪物。
高涼最初,海族居於滄海。在鮫珠、明月、滄淚、幻玉四個海灘之間形成的海灣中有一座小島和一圈環形礁,鮫人一族曾有部分在此居住,因此名為“鮫島”後來人類逐漸遷居到此,成為南部人類和海族展開商貿的中心,逐漸繁榮。
天地劫前,墨家從蓮池向此發展,以天工絕學建設此島。
遠古塗山氏的後人居住在這裡,這一代塗山公袁沛在戰爭中佔據此島,並據塗山一族歷史起名為“高涼”從此人類稱之為高涼,海族部分還執著地稱之為鮫島。
墨氏在鉅子墨夜死亡後分裂為東西二墨,西墨避居蓮池,東墨依附塗山公,居住於高涼城內機械島上,從蓮池的非攻舟到高涼有密道連通。
袁沛有爭雄天下之心,但他知道高涼地處南方,在征戰天下的角度來看不足以為都城,所以在他的規劃中大力發展高涼的機械製造技術和商業,使高涼逐漸富甲一方。
蓮池在天地劫之前,墨氏與仙界來往密切。神州之上已有萬千仙術奇蹟,但墨氏主人墨夜得到《造物古卷》之一後,以無人能及的機械技術製作“非攻”證明人類離開仙族力量,也能有效違反牛頓三大定律。墨氏一族以“非攻”為基地,試圖探索滄海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