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後山述職二合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胤禟躬身向內答應,整了整身上朝服及全副子披掛,身子一,神情不由得就緊張起來,求助似的望向胤禩。康熙單獨召見他,他從不認為會有什麼好事降臨到他的頭上。而且,由此引發的直接後果是宜妃再將他好好訓一頓“九弟,快去吧”胤禩向他點了點頭,殷切目光中含着安
。
胤禟點點頭,提步從容入內。
一進去又是一愣,發現胤禛還在,也是全掛子朝服打扮,石青團龍補服,垂手恭身、斂神肅穆站在下首右側。
胤禟心裏打鼓,眼角一瞟與胤禛換一下眼神以示打過招呼,隨即趨步上前,袍子一
順勢跪了下去,俯首叩頭恭聲道:“兒臣胤禟,恭請皇阿瑪聖安”
“起來吧。”康熙的聲音從頭頂傳來,依舊四平八穩,穩中仍挾裹不容忽視的威嚴。
“是。”胤禟心口一鬆,不敢相信這次康熙居然沒讓他跪着耗上半天,以至於他有點不太習慣,起身時竟不由自主抬眼向上望去。父子二人目光恰好在半空對接,一個隱含探究困惑,一個鋭利如刀似劍,胤禟立刻敗下陣來,老老實實躬身往後退了退,站在胤禛右側後一步位置。
“你的側福晉郭絡羅氏可也回京了?”康熙一開口卻不是河工的事,卻問起了引章。
胤禟身子一僵,這才明白為何胤禛在這康熙又把他叫了進來,原來這位君子坦蕩蕩的四哥回稟差事時連引章都供出來了,他不暗暗後悔,早知如此,他應該先跟他串通口供啊好吧,“串通”這種詞彙不能夠用在四哥身上,但是好歹他會怎麼回話,回些什麼話總得先讓他心裏有個底吧“是。”胤禟胡亂點頭應了一字,説不得,只好謹言慎行了。
如果跟他詳稟事情經過的不是胤禛而是別的兒子,康熙早就懷疑一路上孤男寡女不乾不淨,但説這事的是胤禛,他一點兒懷疑也沒有,連帶的對引章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想法,況且,她雖然偷偷出京,卻大施善行,還與胤禛一起陰差陽錯發現了水患過後,地方官不但不救濟災民,反而封村屠村的惡行,也算得上一件大功。
經胤禛查出,這些年發生這種事的還不止一處,康熙聽得十分震怒,他萬萬想不到,在他所治的清平盛世之下,竟然有如此陰暗、滅絕人的事情發生。所有幹過此事的縣官,無論如今官拜何處何級,無論立過多大的功勞,一律立刻革職,鎖拿進京,審訊後等着秋後處決。只有那位前往李河村救胤禛的宋縣令得饒
命,改為
放三千里,終身不得為官。
照此説來,引章私自出京雖然有錯,但功過相抵顯然是功大於過,如果不是因為她誤打誤撞,不會去到李河村,也不會有後邊一連串的發現。況且,那些子跟她在一起的是最守規矩、最一絲不苟的胤禛,兩人之間絕對清白,那麼她也不能説是不守婦道。鑑於以上兩點,康熙對她其實沒有什麼意見的,但胤禟並不知道啊,他一聽自家老爺子連河工那樣重要的事情都不急着關心,而是先問的這事,心立刻揪緊了懸在半空,回話時神
也難免遲遲疑疑、猶猶豫豫起來。
康熙一見他這幅模樣心裏就有氣,一股無名之火立刻“唰”的一下直衝腦門,他的臉也立刻沉了下來,又黑又亮的瞳仁發出的眼光異常冷清,當即鼻腔裏“哼”了一聲,冷冰冰道:“你是越來越不懂治家了瞧瞧你那府上,烏煙瘴氣,成什麼樣”康熙越説越有氣,忍不住“啪”的一掌重重擊在紅木御案上。
“皇阿瑪恕罪”胤禟慌忙跪上前去,嘴動了動想説點什麼辯解辯解,又不知胤禛頭先是怎麼説的,生怕兩人的話對接不上,也不敢輕易辯解,只好信誓旦旦、斷然決然道:“皇阿瑪放心,兒臣回府,定會好好管教府上眾人,再不許人亂生事端”
“哼”康熙聽了又是冷冷一哼,一副懶得跟你説的神態。
“此次得以發現此喪盡天良之惡事,虧得小弟妹機警,若不是她,恐怕我也回不來了”出來打圓場的居然是胤禛。
康熙和胤禟不由得都大為奇怪,兩人一時都有些發怔,主要是胤禛素來不瞎攙和,不關已事,他是很少開口的。何況,康熙正在罵人呢“四哥太抬舉她了”胤禟頓時醒悟,陪笑了笑,十分抱歉道:“若不是她瞎折騰胡鬧,也不會害的四哥遇險,實在是不該。等回去,我非好好教訓她不可”
“若論瞎折騰胡鬧,誰比得過你”康熙忍不住冷冷瞅了胤禟一眼接口道。他説這話不過是對胤禟沒好氣,無形中卻減輕了引章的不是,回過神來,康熙自己也有些面子上過不去,大手一揮,道:“行了行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胤禛,你方才要説什麼的,繼續説。”
“是。”胤禛答應一聲,躬身穩穩上前兩步。
胤禟心中大大舒了口氣,沒想到康熙剛提了個開頭就丟下此事不管了,這些天他可沒少發愁,怎麼辯解引章私自出京這事。因為這事牽扯到了胤禛,又發生了那麼驚險刺的一連串事,瞞是鐵定瞞不過去的,剩下的只是該怎麼説的問題。
誰料康熙時雷聲大雨點小,將他倒是好好罵了幾句,卻沒説引章什麼。胤禟心中大,橫豎他捱罵慣了的,也不在乎多挨一次。
樂過了勁,胤禟才猛然到不對勁,怎麼胤禛御前回話,他在一旁乾站着做什麼?
胤禟搶在胤禛之前上前拱手俯身小心笑道:“皇阿瑪,既是四哥有事稟奏,容兒臣先告退到外邊候着。”
“朕叫你走了嗎?沒叫你走你便留着聽”康熙沒好氣道。他這是真氣,真不知這個兒子心思都放在哪兒了,一點兒眼勁都沒有,或者,他認為他老糊塗了?如果不該他聽的,還等他説,他還不早把他趕出去了“是,皇阿瑪”胤禟只好答應,站在一旁細聽。
胤禛便穩穩説道:“如今關於瘟疫封村之事已經定案,山西百姓奔走相告,無不頌揚聖上聖明。如今大水雖退,但黃河沿岸十幾個縣市莊稼作物無不為大水摧毀,如今一年已過了將近一半,協助災民重新播種耕種刻不容緩,可是——”胤禛説到這頓了頓,語氣中帶着重重的為難。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啊”康熙仰靠在闊大的御座椅背上,閉上了眼,頭疼的撫了撫額。百姓沒飯吃,什麼事都可能發生,而正如胤禛所言,此時一年已過了將近一半,重新播種顯然來不及了,可是,也不能由着這麼着啊“你可有什麼主意,説來聽聽”康熙張開眼,微睨着,瞅向胤禛。他太瞭解這個兒子了,如果他沒有主意斷斷不會這麼説,他從來不會將難題扔給他來解決。
胤禟在一旁直翻白眼,心想這裏頭有我什麼事?非得讓我在一旁聽着?好嘛,你們一問一答,就當爺是個透明人兒不料胤禛卻是瞟了他一眼,然後才開口道:“回皇阿瑪,在李河村時,兒臣曾聽小弟妹説起過,她家鄉的紅薯和土豆眼下正是種植的時候,而且畝產很高,可以充飢果腹,助百姓安然度過荒年。離開李河村之後,兒臣立刻派人快馬加鞭前往杭州調查,發現果然如此,兒臣命人帶了些進宮,想請皇阿瑪瞧瞧可否妥當”
“既是如此,快傳進來”康熙聽了忙道。
“是。”胤禛答應一聲,目視一旁侍奉的李公公,李公公不等吩咐,屈膝行禮,輕輕快快向後退出殿內,從侯在外邊的胤禛的隨行小太監手中接過一個三層的提盒,返身回殿。
胤禛親自動手,揭開食盒蓋子,一一取出放置在裏的兩個白瓷盤子,兩個盤子中各呈放着兩個土豆、紅薯,一盤是生的,一盤是蒸的。
“皇阿瑪請看”胤禛將東西輕輕擺放在康熙面前,向他恭聲輕輕道。
康熙點點頭,拿起一隻紅皮紅薯在手裏掂量掂量,沉甸甸的分量十足,他頷首不語,神間顯然已是滿意。隨後他又拿起蒸
的紅薯,端詳端詳,嚐了一口,緊蹙的眉頭不覺輕輕舒展幾分,眼眸中也閃過一絲驚喜意外的光亮,點頭微笑道:“好,不錯”隨即他又嚐了嚐土豆,捻鬚頻頻點頭,神
之間更顯滿意了。
忽然,他眼神一黯,整個人了氣似的松下勁去,雙肩一沉,眨了眨眼瞟着胤禛一眼,嘆息道:“雖説這紅薯和土豆滋味都不錯,看樣子也是壓餓的東西,若是產量高,比玉米、大豆等都要好些但只一件,此物生長在江南一帶,推廣到北方可合適?萬一不能成活,或者產量大大減少,這可不是鬧着玩的呀”若如此,相當於給了百姓希望而後又生生毀掉他們的希望,百姓們極度失望甚至絕望之下引起怨恨和恐慌,會發生什麼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話説,康熙這些年一直在暢
園培育優質水稻,已經七八年了,他都不敢輕易推廣,何況這紅薯、土豆他只剛剛見過,如此便下令百姓栽種,萬一不好,豈同兒戲?
“兒臣也想過這個問題,不過據小弟妹説,這兩種作物耐乾旱、耐貧瘠、生長快,並不挑地方,便是她自己,也是分別從東北人和福建人手裏得到的種子,在江南不是也長得好好的?所以,兒臣相信她的話,她看起來並非誇誇其談的人。但兒臣想,山西栽植此物沒有經驗,想讓小弟妹家人帶着種子和種植行家前往山西教會山西百姓,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這倒説的也是。”康熙緩緩點頭瞟了胤禟一眼。
胤禟忍不住心裏有氣,好嘛,瞧瞧四哥這話,什麼叫“可保萬無一失?”他的意思很明顯是將引章拉下水,一是着駱家人謹謹慎慎做好此事,二是如果萬一將來有什麼差錯,便可以將所有過失推在引章身上。胤禟氣了一陣胤禛,忍不住又暗暗埋怨引章,那麼多嘴多舌做什麼?不該她説、不該她過問的事她偏
嘴,這下子好了吧?惹出**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