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説官4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國演義》對四個層面都有心的安排與描寫。但給人的印象,還是
彩的戰鬥場面最為動人。對這些戰鬥,或明寫,或暗寫,或明中有暗,或前勾後連,或用曲筆,或用直筆,或突發驟降,取雄鷹搏兔之勢,或鮮明對照,使其黑白愈顯分明。
《三國演義》中的彩戰鬥場面,始於關雲長温酒斬華雄,採用的卻是暗寫與對比的手段,真的面對面的廝殺,則從三英戰呂布始。以後又有小霸王孫策神亭嶺大戰太史慈,猛典韋死命救曹
,夏侯拔矢啖睛,關雲長斬顏良誅文丑,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主,戰長沙關、黃對刀,孫仲謀大戰張文遠,許褚
衣戰馬超,張翼德夜戰馬超,甘興霸百騎劫營,等等。這些
彩
烈的英雄搏殺場面,大都發生在水淹七軍之前。《三國演義》的後半段,雖然也有不少
彩的戰鬥場面,也有一些馳騁疆場的戰將,如姜維、鄧艾、文鴦、傅僉等人,但總的氣象已大不如前,其在讀者中的影響亦隨之減
不少。
這裏且引一事例,以顯其效。事見《三國演義》第53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説的是張遼與孫權的一場惡殺。文字無多,但十分彩。只説曹、吳兩軍布成陣勢—孫權金盔金甲,披掛出馬。左宋謙,右賈華,二將使方天畫戟,兩邊護衞。三通鼓罷,曹軍陣中,門旗兩開,三員將全裝盤帶,立於陣前:中央張遼,左邊李典,右邊樂進。張遼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權綽槍
自戰,陣門中一將
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張遼揮刀來
。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曹陣上李典謂樂進曰:“對面金盔者,孫權也。若捉得孫權,足可與八十三萬大軍報仇。”話猶未了,樂進一騎馬,一口刀,從刺斜裏徑取孫權,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謙、賈華急將畫戟遮架。刀到處,兩枝戟齊斷,只將戟杆望馬頭上打。樂進回馬,宋謙綽軍士手中槍趕來。李典搭上箭,望宋謙心窩裏便
,應弦落馬。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張遼望見孫權,驟馬趕來。看着趕上,刺斜裏撞出一軍,為首大將,乃程普也。截殺一陣,救了孫權。
不過幾百個字,卻寫得層次分明,驚心動魄。講到樂進出馬的56個字,尤其不同凡響。先説“一口刀,一騎馬”又説“刺斜裏徑取”再説“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手起刀落”並説“刀到處,兩枝戟齊斷”難怪宗崗批閲至此,連批“寫得駭人”
“更自駭人”後面再加一個“更自駭人”駭人固然駭人,站在樂進角度,卻又真真快意。但從孫權那一面看,如此風馳電掣,雨打殘花,怎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