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説官3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點,劉備就比不過孫權,更比不過曹了。曹是有過必罰,有功必獎。我們看《曹集》,讀到《請封荀表》、《請封荀攸表》、《表稱樂進于張遼》、《表論田疇功》、《請追贈郭嘉封邑表》《夏侯淵平隴右令》、《假徐晃節令》等,可以知道,在曹手下做將軍是很有前途的,那論功行賞的風格,和漢高祖劉邦頗有些相似。

然而,他也殺功臣。這一點,在《三國志》上也有顯現,而《三國演義》把這方面的問題無疑是更誇大化了。

帝王之氣,帝王的人才政策,原來就該包括殺功臣這一項在內。如果説,三國時的幾位開基立業人物,殺功臣不多,那是因為“時機”未到,畢竟他們還沒統一天下嘛。對此,本章的末一段中另作分析。

⑶愛才如命—劉備如果説曹的愛才、用才,屬於帝王之氣,那麼,劉備的愛才、用才,就體現了賢君之風。表現在對待人才的態度上,就不但是知人之深,尤其是愛才之切。孫、曹、劉比較,孫權的愛才是最少彩的。你能幹,我用你,而且信任你,完了。曹的愛才是最有表現彩的,我用你,我還要充分説明我為什麼用你。如他用荀,荀的見解很合他的心思,他就説,你真是我的子房啊!他用許褚,許褚大刀一舞,斬殺兩員敵將,他又説,真是我的樊噲。子房即張良,樊噲即鴻門宴上救劉邦的那位屠夫出身的猛將。你曹是什麼人,張嘴就是我的子房,閉嘴就是我的樊噲,但在曹那裏,卻又平常得很,他就是要這樣表現自己,雖然不是帝王,但很有帝王的氣派。

劉備愛才,以情為主,他是真愛,見了才就有些走不動路,非把這人才請到自己這裏,他才吃得下飯,睡得着覺。這個就叫思賢若渴,愛才如命。

愛才當然要知才,知道什麼是人才,什麼不是人才。劉備知人,在《三國演義》上也是出了名的,至少諸葛亮對他知人善任這一點很佩服。看《三國演義》的情節,十有八九,高明的是孔明,平庸的是劉備,惟有知人這件事,劉備比諸葛亮高明得多。比如《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馬謖——説他重要,因為他雖然出場不多,但在兩個關鍵的場合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場合,是諸葛亮即將南征孟獲的時候,曾與馬謖有一段對話:孔明問曰:“吾奉天子詔,削平蠻方,久聞幼常高見,望乞賜教。”謖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破之,明復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必用兵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嘆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於是孔明遂令馬謖為參軍,即統大兵前進。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