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中壘堡之戰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猛獸,怒氣衝衝地要撕裂面前的一切。

城中升起了沖天的煙柱,鐘聲噹噹噹地作響。

不要誤會即將爆發出一場駭人的血戰,事實上,當帝國的運輸艦泊上碼頭時,碼頭上那些低等的貴霜人僅僅是瞟了一下靠過來的帝國大船,然後象往常一樣接過船上扔來的纜繩,幫着把船繫牢,他們甚至沒有看多一眼在附近遊弋的張着恐怖黑炮眼的大型炮艦。

對於他們來説,工作第一,拿到手的錢才是最重要的。

絞鏈喀喀喀地作響,然後轟然一聲,運輸艦側的舷梯放下來,一大羣黑不溜秋的士兵蜂擁而下。

他們黑甲黑鞋黑墨鏡黑皮膚,十分神氣,正是阿三神兵,頭一個登陸,然後向四面散開,控制碼頭。

作為惡帝國高級軍官的臧霸、孟達從容地走下運輸艦,一名阿三軍官趨步向前,舉手敬禮道:“報告將軍,我們已經完全控制碼頭區,沒有人抵抗,沒有任何傷亡。”

河口城的城主賈馬爾(譯音)懷着焦灼的心情,向坐在桌邊喝茶的霸作了自我介紹,然後呈上見面禮的禮單,有黃金三百兩和白銀三千兩,珍珠三鬥,羊三百隻。

隨後遞來河口城地户籍、地圖和城主印信。再表示城中的一千護衞隊已經集中,準備投降,請求接收。

河口城不設防是貴霜王波調早就許可的。

波調當得王者,不是傻瓜,他認為帝國遲早會再入侵,河口城繁榮城大,地方廣闊,四處有大量的貧民窟。通道多如牛本防無可防,這麼多年來華人在那裏經營貿易,兼做好事。影響很大,要是防守的話,半夜三更內造反就有得樂了。乾脆不設防算數。他僅僅要求的是當帝國軍到來時,河口城發出警報,這也不成什麼問題,由他派出親信駐守烽火台,發出警報後他們快馬逃跑而已。

按波調的想法,帝國軍必不會為難賈馬爾。

果不其然,霸好言相,收了賈馬爾的貴霜國地城主印信,返還帝國事先做好的河口城城主印信,賈馬爾搖身一變。成為帝國地方官員。

當然他不可能再為所為了,原本在河口城呆過的華商於先前撤僑時離開。現在成為“還鄉團”隨帝國大軍返回河口城,一部分接掌了城中人財物的要害部門。另一部分組成“鄉議局”監督地方官府工作,賈馬爾的每一道政令都會受到他們認真的審視。

帝國向來攻佔地方,如果那個地方投降,帝國就會客客氣氣地對待當地地統治機構,不打散他們,讓他們繼續維持秩序,如此民心安穩。秩序有保證。

當然那些人會很可疑,大有細的可能。但兩者取其一。還是任命他們,以顯示帝國的寬大仁慈,收攏人心。

統治術中,你要殺一個人,該怎麼殺?

一見面就殺,還是待他出錯找理由去殺?

兩樣的高下自然可判,當然後者要擔上一定風險,看統治者有沒有那個自信,夠不夠膽量。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帝國軍人人都充滿着極度的自信。

帝國軍任命一個華族上尉當警備司令,控制城中所有的武裝力量(護衞隊、役差),他有一個班子,負責出榜安民、實行宵、監視可能的不穩定苗頭和組織貴霜百姓為帝國軍服務。

於是河口城馬照跑,舞照跳,生活居然和以前沒什麼兩樣。

如果真的要説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原來地河口城官府的人相當高興,因為他們加了三成工資;而貴霜商人也很高興,因為税率下調了,華族告訴他們説他們將有更多地發財機會,同時以前他們沒有什麼參政機會的,華族來了,收一部分當地地商人、鄉紳和社會賢達、知名人士加入鄉議局議政,給他們一個機會,甚至有一些以前對帝國不滿的,一樣收納。(嘿嘿,他們在鄉議局的發言,都有記錄員記下來的)…

好康的事不可能總有的,河口城上游十五里,就到了中壘堡,那裏可是貴霜人重兵把守之地,帝國軍也遇到了第一場硬仗。

我們説了半天的河口城,什麼河的河口?

就是婆羅多河(地圖上巴基斯坦地印度河),它是貴霜國的母親河,地位等同於我們地黃河、長江,在婆羅多河沿岸分佈着貴霜重要的城市,貴霜國的首都富樓沙(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也處於婆羅多河的域內。

帝國軍必定會溯河而上,此為任何兵家都明白的,所以貴霜人在婆羅多河的一個轉彎處修築了中壘堡,以抵抗可能的入侵。

中壘堡位於石質結構上,按三面來計,有兩面靠着婆羅多河,一面是陸地,而陸地的一面也挖有深深的護城河,從婆羅多河引水,端得是易守難攻。

除了地勢,中壘堡的防禦堅固,三重城牆呈同心圓圈起中壘堡,突破一道又有一道,並且前兩層城牆安放有西式大型投石車,後一層城牆頭後有小型投石車,可以輕鬆控制河道。本來婆羅多河的河道廣闊,但貴霜人在離開中壘堡的另一邊河道投石沉船,造成那段河道阻,河水能過小舟可通只是大船過不了。

如此近中壘堡的河面就處於投石車的攻擊範圍,帝國軍非得攻下中壘堡不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