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節戰後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海在北陵推行新的郡縣關係以及官員選拔委任制度,初時看上去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看不出對北陵軍的實力提升能有多大的幫助,只是陳海的威望一時無兩,北陵軍的兵權又都掌握在陳海一人手中,也就沒有人能站出來提反對意見。
不過在新的郡縣關係確定下來之後,之前的城池也從宗閥的控制之下離出來,變成治理地方、統治凡民的縣邑、府城,北陵境內的大小城池到隆慶四年冬季更是進一步增加到六萬餘座,其中郡城一百二十餘座、府城兩千五百餘座,縣邑城池五萬餘座。
王都通過郡縣體系,繞過傳統的宗族關係,將權力的觸手直接延伸到凡民之中,這麼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使得北陵境內裏,每年能推薦到各郡天機學院修習的學子總人數,增加到以往想都不能想的一百八十萬人。
這一百八十萬子弟裏,真正作為基層武官進行培養的,不到二十萬人。
這已經能夠滿足北陵軍武官的補充需求。
天機學院培養的更多學子,還是主要滿足其他方面的需求。
天機戰械的生產,最主要的瓶頸還是在於能夠煉製天機制的匠師人數上。
以往能從寒庶平民中選拔出來的子弟數量極為有限,天機制的煉製,包括風陣匣、風焰動力匣、風焰
匣、箭陣匣等等在內,主要依賴於宗閥出身的煉器師弟子,每年的產出量有限,也就直接限制了天機戰械的產量。
在新的郡縣關係確立之後,有能力煉製各級天機制的
制匠師人數,每年都以三五萬人的規模遞增,這是以前所難以想象的一個數字。
而以往宗門也有所謂的機關傀儡術傳承,但機關匠師通常都是由煉器師兼任,而機關傀儡之學最通常得到施展的地方,主要就是各種埋葬死者的陵墓。
唯有天機戰械發展起來,機關匠師才真正成為與制匠師並立的重要職業。在燕州數十年發展天機戰械的基礎在,在新的郡縣關係推廣到北陵全境,機關匠師同樣以每年七八萬人的規模增加。
天機學院同時還大規模培養城池宮室橋樑營造、礦石開採冶煉等各方面的中高級匠師。
拿以往的眼光去看,燕州是層次遠低於星衡域的小域,但燕州的天機傀儡術全面發展,要比星衡域早三四十年。
陳海能大規模在北陵推廣郡縣制、能大規模的設立天機學院,能大規模的興建工場,開發更多的礦山,也主要得益於此。
燕州或許不是一個能大規模出道丹境、道胎境中高端戰力的修行天域,更不要説出天位境強者了,但在天機戰械製造方面,燕州的潛力則絕對不能拿尋常目光去衡量。
陳海在荊山會戰之後,就下令在北陵諸郡設立由天營學宮管轄的一百二十餘座天機學院,天機學院裏擔任祭酒、傳習的制匠師、機關匠師,主要都是從燕州調來。
除此之外,北陵境內在三四年間新設的兩千餘座工場、礦山,所缺的匠師以及煉匠工,也都是從燕州調來。
實際上截止到隆慶四年冬,陳海前後除了從燕州調來三百萬鋭兵馬外,除了這些將卒的上千萬老小家眷遷入天羅谷、北陵營及魔獐嶺、東都山安置外,還額外從燕州還調入五百多萬的匠師、
煉匠工及其家人。
此外,到北陵諸郡縣擔任官職的燕州籍官員,也同樣高達十餘萬人。
在陳海看來,只要將生產關係理順過來,讓更多的人能將潛力發揮出來,北陵的實力必然會一步步提升上去。
以前靈山大川都壟斷在宗閥世族的手裏,即便這些靈山大川深處藏有不計其數的礦脈,但由於宗閥世族的需求不旺盛,對這些礦脈的開發長時期以來都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線上。
新的體系逐步成形之後,幾乎每個郡每個月都有新的礦山、礦脈得到開發,也不斷有新的冶煉場、工場建成。
到隆慶四年冬季,北陵境內加上燕州的玄陽鐵、淬金鐵年治煉規模就突破千億斤級別,是魔劫暴發前西北域、北廷兩地加起來的十數倍之巨。
而北陵境內像塢銀、玄金、星玄鐵這樣的極珍金鐵,年產出量也從魔劫前十數萬斤的樣子,跨越到一個新的高度,總產量達到一百萬多斤——這隨着後續的發展,產量還有不斷擴大的可能。
北陵軍鑄造天機戰械包括戰車、戰艦、風焰飛艇、膛弩等的工場,主要還是集中陵州、天營城、北陵城以及燕州的燕京、聚泉嶺、九郡島、望海城等地,規模沒有再繼續擴大,每年所消耗的玄陽鐵、淬金鐵,總量加起來不超過二百億斤。
這主要也是在荊山會戰結束後,北陵軍所承受的作戰任務大幅削減,戰械的消耗也就變得有限。
這就使得大量的礦產資源,以及後續諸郡陸續設立的種種工場,則主要生產用於水利、墾植、捕撈、運輸、礦石開採、粉碎、冶煉等等方面的天機器械。
郭泓判、趙如晦、薛存、紀元任等人,在過去三四十年間,不是沒有推演出新的天機制來,但由於過去三四十年間,首先是燕州要全力抵禦從血雲荒地殺出的魔兵魔將,之後燕州與天羅谷的通道打開後,燕州又要全力以赴的增援北陵軍,以致所有跟能直接提升軍隊戰鬥力無關的戰械研發、製造,都被暫時擱置下來。
荊山會戰後,抗魔形勢沒有以往那麼惡劣,陳海在北陵境內也更着意休養生息,郭泓判等人三四十年間新推演出來的七八種天機制,自然也就能拿出來,得到足夠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