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軍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龐嶽接過聖旨,當即着手安排出徵事宜。。。

湖廣鎮全軍各部,除第一戍衞營留守嶽州、第二戍衞營與教導營留守辰州、水師揚威營留守庭之外,其餘各營全部出動。含嶽州、永定營在內,水陸總兵力達共計四萬出頭。

由於早在兩個多月前湖廣鎮便已全面進入戰備狀態,該準備的都準備得差不多了,所以此時全軍上下的動作堪稱雷厲風行。從接旨到全軍出發,不過兩天時間。

自辰州出發後,四萬大軍水陸並進,一路浩浩蕩蕩、旌旗蔽空,經常德、過庭、抵達嶽州,其後轉而向南,經長沙朝行都衡州方向行進。

之所以去衡州,是因為隆武帝另有旨意,他將在行都親自檢閲湖廣鎮三軍,為出征將士餞行。屆時,行都的滿朝臣工也會一同前往觀閲。

隆武帝如此安排的用意,龐嶽也能猜到一二。一來,可能的確是為了給三軍將士壯行。二來呢,估計也是為了藉此鞏固自己的權威,震懾那些躲在暗處的宵小之輩。

但無論其真實用意究竟如何,龐嶽都遵旨照辦了。帝王心術、朝中紛爭,他暫時都不想去考慮,心中所想的只有如何打好眼前的這一仗。

當大軍抵達衡州,整個行都為之轟動。

無論是朝中官員,還是城內駐軍或是百姓,都不得不驚歎於湖廣鎮的軍容之整、兵甲之利。

當天下午,隆武帝便在城南校場檢閲湖廣鎮三軍將士,並下令城中四品以上官員前往一同觀閲。

當其時也,晴空碧天,萬里無雲。校場之上,軍旗獵獵。準備接受檢閲的湖廣鎮將士排成一個個整齊的方陣,莊嚴肅穆,軍威雄壯。

在場的朝中大臣們見了,大都到震撼、驚訝。儘管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之前也曾見過湖廣鎮的軍容,但此時的湖廣鎮比之當初又是不可同而語。

隨行護衞聖駕的御林軍將士們見了,則不自慚形愧。本來,他們作為隆武帝親自挑選組建的天子親軍,將牟士卒不可謂不壯,鎧甲兵器也不可謂不良。不料今在湖廣鎮將士面前…先不説甲冑兵器,僅僅在氣勢上就落了下風。看對面的一個個整齊的方陣,那一股股隱約籠罩在方陣上空的殺氣,他們才明白自己與真正的虎賁之師相差多遠。

“龐愛卿用兵如神,治軍亦是一絕,倘若我大明能多幾支這樣的兵,又何愁中興大業不成?”隆武帝顯然很是滿意,微笑着慨道。

龐嶽連稱不敢當,很是謙虛了一番。

隆武帝笑了笑,示意龐嶽下令校場上的將士開始演。

但龐嶽卻站在原地沒動,並沒有馬上去下令。

“龐愛卿,怎麼?為何不去下令?”隆武帝到有些奇怪。

周圍的大臣們更是面驚訝之

面對一道道驚訝詫異的目光,龐嶽鄭重行禮過後,不急不徐地道:“啓奏陛下。湖廣鎮乃大明之軍,天子之軍。出征在外時,固然可由微臣代為下令。但在陛下面前,微臣又豈敢僭越。”説完,雙手舉過頭頂,躬身將令旗遞上。

聽到這話,眾人的反應各異。

內閣首輔黃道周、次輔傅冠面無表情、神沉穩。吏部尚書路振飛若有所思。兵部尚書朱大典則捋着一部白鬚,嘴角掛着一絲若無若有的笑。

還有一些龐嶽不認識的大臣,或臉陰沉、眉頭緊縮,或面上隱隱約約帶着鄙夷、哂笑。估計是在心中罵“臣”、“諂媚近乎無恥”之類。

“哈哈哈…如此也好!”隆武帝倒是快地接過了令旗。

龐嶽看得出來,隆武帝是發自內心的那種高興。或許在他眼裏,無論自己是假意做作或是真情,剛才的那份表態都是他一直想要的。不然,他也不會在大軍出征江西之前還特意在行都檢閲三軍,而且還下令朝中眾臣一同來觀閲。

隨後,隆武帝親自下令。現場上的湖廣鎮將士開始演。

由於是天子親自檢閲,聖駕安危重於天。所以軍中的弓孥之類都沒有再攜帶,火銃、火箭車、炮車也都經過了御林軍和錦衣衞的嚴格檢查,絕對沒有裝填火藥和實彈。

並且,考慮到場地有限。湖廣鎮數萬大軍當然不可能全部前來,只是從每營調了一部分,打起營旗作為代表,總人數不過兩三千。

但即便是如此,氣勢、軍威也絲毫不減。

一個個方陣從檢閲台前方走過。飛虎營士馬顯耀、神抖擻;陷陣營盔甲耀、槍矛如林,猶如一座移動的鋼鐵城堡;鋼鋒營甲冑分明,行伍嚴整…

最叫人暗自稱奇的還是烈火營裝備的新型火箭車,每輛車上都只有一枚長長的尖頭圓柱狀物什。那時龐嶽據後世康格里夫火箭的原理,下令製造總局研製出的新型火箭。目前技術上還有待提升,殺傷力上還不能與真正的康格里夫火箭相比。但用來震懾和擾亂敵方軍陣已沒有問題。

外行的人當然不知道其中原理,只覺得這個大傢伙令人望而生畏,殺傷力肯定不小。

此外,還有九磅、十二磅的重型野戰炮車,每輛由多匹馬拉着從檢閲台前走過。巨大的炮身、黑的炮口引來一陣陣驚呼。

檢閲三軍的時候,龐嶽就站在隆武帝旁邊,每走過一營兵馬,他都一一介紹。隆武帝看得、聽得都很滿意,不住地點頭。

等閲兵結束,當晚,龐嶽又接到行宮中太監傳來的隆武帝口諭,讓他進宮去面聖。

龐嶽沒有耽擱,讓那太監領路,直接去了行宮。

進宮之後,在正殿旁的一處暖閣裏見到了隆武帝。

“微臣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龐愛卿平身,不必多禮,坐吧。”龐嶽起身之後,才發現隆武帝旁邊還放着一把椅子,坐着一個小小的孩童。

只見那孩童大概兩三歲,胖乎乎的,額頭還垂着一縷胎髮,卻也像模像樣地頭戴金冠、身穿蟒袍、繫玉帶,兩隻小手放在膝蓋上,坐得筆直。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看着這邊。(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