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四章及笄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還沒來瞧過端王府,看畫像也看不明白…馬車上擱了冰塊來着…你也就初一十五進宮來,素我哪兒敢召你?都是一樣的兒媳婦兒,召了你進宮,召不召閔氏和陳氏?我一看到陳氏那張臉就想到陳顯那張馬臉,煩得我喲。一晚上吃不下東西…”兩個女人往前走,六皇子跟在後頭
不上話。
不上話索
不
了。進了正堂,方皇后坐在上首,兩口子一左一右在下首就座,坐定上茶,方皇后輕抿了口茶水,笑道:“福建的茶葉一向好得很,景哥兒大
老爺們兒不識貨,每回送回來的要不是
了的要不就是沒炒好的。羅氏一進門,連送進京的茶葉都好了不止一個檔次。明年開
送來的年禮怕是得更好些。”
“福建海寇再起,揚名伯明年過年怕是又回來不了。”六皇子接話兒,面上笑了笑:“母后可要帶信兒給揚名伯?户部正好要往東南寄冊子去,走官道又快又沒人敢審。”户部走一趟夾帶的私貨還少了?
有時候有户部的官員來尋六皇子,蓮蓉給瞅見了,嘖嘖地直説“當真是通身的氣派,杭綢緞子,老坑玻璃種配件兒,嘴上一抹怕都是油水。”户部户部,躺在錢眼眼上活,隨手蹭點兒怕都是一摟子的錢。
皇帝近幾年不管事,陳顯把持朝政,他不下狠手管,誰説也沒用。
老六一向眼睛裏頭不得沙子,心裏頭憋着股勁兒,面上不説,別人送的全都收下來,背地裏備了個小冊冊專門記誰送了什麼到端王府來。
“不了,讓阿嫵寫封信帶給她哥哥就好,我寫信失了體統。”方皇后擺擺手,一邊兒將茶盞擱在小案上,一邊兒繼續説話兒“今兒個來也不是來説這些事兒的,攏攏家常話兒罷了,瞧瞧你們小兩口子過得好不好的,淑妃離不開宮,否則她也跟着過來了。”既然不説政事,六皇子真心不知道該聊什麼家常了,穿得多,渾身上下都在發汗,規規矩矩地把手放在膝上,跟凳子上有刺兒似的,眼風往行昭那處一瞅,行昭便笑了起來,笑眯着眼睛衝方皇后嗔:“您讓阿慎陪您嘮什麼家常?您可快放了他吧,阿嫵陪您可勁兒嘮。”方皇后手撐在椅靠上,擺擺手。
六皇子如釋重負。
六皇子一走,行昭搬了小杌凳就往方皇后身邊兒靠,方皇后摸了摸行昭腦袋,舒了口長氣兒,話兒軟下來:“好容易長到十五,及笄禮那天我是來不了的,正賓、司正、還有贊者都請了誰?”
“正賓是舅母,司正是請的欣榮長公主,贊者是歡宜。”正賓是簪,司正是托盤,贊者是扶簪。
正賓分量最重,要真心想請十分尊貴的,方皇后能把顧太后從牀上撈起來,可光擺場面活兒有必要嗎?陳婼十里紅妝,孃家夫家都不計前嫌地造起了勢,旁人照樣要在背後説道她。上輩子的及笄禮聲勢浩大,定京名女眷齊聚一堂,可到最後她丟臉卻丟到了嘉峪關。
成長這回事説大不大,説小不小,行昭只想自己家人有目共睹就夠了。
行昭抿嘴一笑,繼續言道:“賓客們也定下來了,幾家親眷來,方家,閔家,豫王府,綏王府還有黎家,哦,還有羅家和行明…”話頭頓了頓“也給太夫人送了摺子去,後就到及笄禮了。賀家還是沒回音,八成是不來了。”方皇后連連點頭。
“嫁了人。什麼都得靠自個兒了。擺宴、請客、到別人家做客、送禮收禮…定京城像個大染缸。各家各户連着姻,帶着親,都得琢磨清楚…”行昭以為方皇后會就着話頭順勢説起陳家那樁事兒,哪曉得方皇后話音一轉,問起了蓮玉、蓮蓉的歸宿“…你嫁得急,身邊人都沒安頓好,屋子裏也都還缺個管事媽媽。黃媽媽一人到底不容易,偌大個端王府你可別親力親為去做,女人本就容易顯老相,別看老六比你大個幾歲,等老了老了的,女人顯老就顯得快了!”行昭一嫁出來,就把蓮蓉的家裏人全安排到了端王府,她的婚事她的家裏人心更多點兒。蓮玉是老大難,一個眼神不好使的寡母,想活動説親都沒地兒去。
她還是不願意把她們兩這麼匆匆忙忙嫁了。笑嘻嘻地滿口答應方皇后。
方皇后捏了捏她臉,連聲説:“…你可別敷衍我!”行昭捂着臉直嚷嚷疼。
方皇后説只是攏家常。誰信吶。
可行昭等來等去等了半天也沒等到正題兒,打的腹稿準備的打算,方皇后全沒問,只提了句“那個從你通州莊子裏送到樂伎園來的女人還得讓她唱青衣,蔣明英去看了看,一口皖州腔改都改不過來,也不曉得從哪處天橋下頭拜的師父,唱起戲來連她哥哥十分之一都及不上。”那個小娘子姓段,段如蕭。
羅家在雨花巷相看猛男兄那回,正是這個段如蕭讓行昭留了意,其實兩個人相像,眉眼五官長得像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氣韻、身段和舉止像,行昭覺得她像極了一個人,讓蓮玉到後台去等着,小姑娘年紀不大,嘴特別硬,一開始説自個兒姓袁,絕口不提籍貫舊鄉,可鄉音難改,行昭一聽就聽出來了皖州腔。
蓮玉沒時間陪她耗着,其婉有的是時間陪她耗。
把她送到通州的莊子上去,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就是不許她出去。
這麼一兩年耗着耗着,那小姑娘到底鬆了口,只説“我家哥哥自己賣身換了錢給我與弟弟吃飯,後來他被人帶走了,我和弟弟也被人帶走了,我去了皖南的一户人家裏當閨女,後來那户人家遭了難又把我給賣到戲班子裏了…打聽説道哥哥在京城,我也沒跑就跟着戲班子一塊兒到京裏來了…”人人都有故事,有的故事悲,有的故事喜。
悲中之人還沒有察覺自己的悲、一種重蹈覆轍的悲,行昭也不知道這算是福氣還是更大的可惜。
小姑娘無辜,行昭自然不會殃及無辜。
行昭笑起來:“那讓她好好學,左右年歲不太大,三月半載的總能學出個名堂來,咱們不慌。”方皇后也頷首點頭。
話兒從東説到西,天漸漸昏黃起來,方皇后不留晚飯直接回宮,方皇后要走,老六和行昭便送到大門口兒,送了半天兒才折回正堂裏去,兩口子坐在炕上呼呼索索吃了晚膳,六皇子斟了盞苦蕎茶遞給行昭“…母后要來你的及笄禮嗎?”行昭接過茶盞,抿了口茶水,搖頭:“應當是不來了,那天不好出來,所以挑了今兒個來給了我支簪子。”想一想又道:“…沒和我説起陳婼,也沒説起陳家,也沒説起西北,就是攏家常而已。”方皇后一向希望她能走一步看三步,政事朝事從來不避諱她。
難得一次,姨甥倆老老實實地嘮嗑,半分沒提及廟堂之上。
六皇子又拿茶盞斟了口水,再把糕點往前推了推“…晚上就沒吃多少,仔細夜裏又餓得慌。”話一頓,笑起來“皇后娘娘是希望我和你一道商量吧。”行昭看了眼六皇子,瞬間明白了方皇后的意思。
同舟共濟地商量着過子,沒有比這更好的磨合
情的辦法了。
六皇子見行昭沒注意到桌上的糕點,又往前推了推,示意行昭快吃。
行昭這才注意到了,捻了塊兒芋頭酥,就着苦蕎茶小口小口地吃,一塊吃完了才發現,自個兒這才用完晚膳壓就不餓!
一挑眉抬頭看老六,怎麼看怎麼覺得這廝最近殷勤得過了頭。
蓮玉撇過眼去。
鄉間裏坊,大過年的都興先把豬養肥了再宰。
新嫁娘同理。
ps:補足昨天的分量~阿淵懶得分章了,就攏在一章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