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東觀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夜深了,張叔叔請回吧!,伯潤行事輕率,還請張叔叔多美言幾句…”張大木一直把張涵送出門外,張涵深深施了一禮,地説道。
“那是,當説話時,為叔自當講話,不過,伯潤也不必多慮,侯爺還是很看重你的…”張大木安了張涵幾句,徑自去了。
出了張讓府邸,已是深夜時分。繁星點點,明月高懸,一陣寒風吹過,讓張涵機靈靈打了個冷戰。張涵這才發現,自己內衣已經濕透了。飛快地鑽進馬車,張涵就坐在車裏,半天説不出來話。過了好一會兒,張涵才恢復一點力氣,他有氣無力的揮了下手,劉文標會意地吩咐車伕老田回府。車裏便重新安靜下來,張涵雙眼茫,回憶起剛剛的談話。
張涵的小馬並沒起到應有的作用,一輩子在宮廷中勾心鬥角,張讓早已百毒不侵。張涵的這點小把戲,早二十年,張讓就已經玩膩了。還不如張涵的鎮靜,更令他高看一眼。這不是一個束手待斃的人…張讓給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評價…如果要對付張涵的話,就不能給他留下絲毫機會。
張涵並不知道,張讓是如此看他的,否則,他的汗得還要多很多。張讓可不是個温和的人,他眉目清秀,笑起來很好看,令人往往忽視了他的年齡和身份,然而,温和不過是張讓的掩護
。在張讓輕輕點他的時候,張涵分明看到了張讓眼中那漠視、俯視、無視的眼神。生命在張讓看來,也許是最沒有意義的東西。
在巨大的權力面前,張涵第一次體會到如廝的恐懼,那種全然的無能為力,那種無法抑制的顫慄,那種來自心底的憤怒,都在提醒張涵,他還很弱小,就像螞蟻一樣…張涵非常憎恨這種覺。
盧植到底是有意的,還是疏忽大意…張涵久久不能確定。涿郡那個諄諄教誨的盧植,雒陽那個逢友喜悦的盧植,盧府那個酒酣起舞的盧植,在張涵腦海裏走馬燈似的,他實在不願意相信,盧植會陷害他。可是,盧植逢友飲酒還説的過去,但盧植回去後就去拜訪中常侍呂強,又在盧府設宴舞屬,這不是禍害人嘛!
也許盧植沒有想那麼些,可這事關係到張涵的安危;也許盧植知道程璜拿張涵沒辦法,也許他清楚張讓和程璜的矛盾…嗯,他一定是知道的,這不是什麼秘密,可這依然是在給張涵樹敵;也許盧植生直率,沒想那麼些…盧植聲音宏亮,應該是個豪
之人,但他在軍事上細心得很…好吧,也許盧植智商高但情商低,軍事上聰明,政治上蠢呢?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盧植興許就是其中之一,他真的沒想那麼些嗎…
想了一路,張涵也沒能確定,盧植到底是有意的,還是個政治白痴,但他都決定離盧植遠點兒,遇事少參與,被傻瓜害死了,都沒地方説理去。
回了府中,張涵心事重重下了車,走了幾步。忽然,回過頭來,對着劉文標擔憂地眼神,強擠出點兒笑容來,説了聲“沒事!”張涵知道,自己的笑得僵硬,但他覺得自己表現就不錯了,給自己評了個高分。
‘跟張讓説話,真會讓人短壽…’想到此處,張涵不憤憤然,回到了府裏,他也多少放鬆了些兒,驚慌和恐懼如
水般退卻,身體上的不適就格外清晰。
張涵從太學回家,股還未坐定,就被張讓招去,晚飯自然是沒吃。在張讓府上,被張讓又嚇又哄,自己又要裝傻,也沒能吃到什麼東西。現如今略一放鬆,就撐不住了,腹中如有雷鳴,一迭聲的招呼小雅備飯更衣。
風捲殘雲般乾掉一碗紅燒,張涵身上乾
,肚裏有底,第二碗吃的就從容許多。一邊吃,張涵一邊回想張府發生的一切。重要的事情,他總是這樣一遍一遍地回放,把其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眼神,都掰開了,
碎了,細細品味…
“成高,明天去張叔那兒,把雒陽的資料都拿來,重點是人物資料,越詳細越好…最近功課做的還不夠呀!”張涵説到最後,聲音就低了下去,喃喃自語,幾不可聞。劉文標低聲答應了一聲。
其實,張讓一直表現得很和善,開始説話嚴厲也只是嚇嚇他。然而,張涵始終無法忘記張讓眼神中偶爾出來的陰冷,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與此輩間的差距,又要故作不知,作出一副
涕零的模樣,實在難為他了。畢竟,生存環境不同。張涵在張家,環境再險惡,也是有限的,哪兒能與宮廷比較。與雒陽這些老
巨猾的傢伙們相比,張涵還差的遠啦!若不是祖父不時鍛鍊,還不知今天這場和能否堅持下來…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兔子!等着瞧!早晚要讓你們好看,笑到最後,才是笑的最好…張涵娛樂完自己,微微一笑,最後,他也是張讓小吃了一驚。
“校書郎,校書郎,想不到張伯潤竟想當一個校書郎…”把玩着手中的琉璃盞,光華轉變幻莫測,張讓輕飲了一口蒲陶酒,果實的芬芳甜美瀰漫在口中。
“張伯潤年輕氣盛,行事輕率,侯爺不必為他費心…”張大木侍立在旁,輕聲説了一句。
“此話不然,此子頗有才名,也有幾分膽氣,就是子浮躁了些兒,還須磨練…”張讓説到此處不由笑了,這小子還真敢説,身為茂才竟要去做校書郎,算了…
“就讓他去做個議郎,入東觀,補續《漢紀》…”議郎掌顧問應對,無常事,全聽詔令的指派,這是個清貴的職位。
“侯爺寬仁,這回可便宜張伯潤了,不過,張伯潤要入東觀抄書的事…”張讓似笑非笑地看了眼張大木,張大木心裏捏了把汗,暗道自己是不是説多了。水至清則無魚,手底下這些人的一點小心眼,張讓一清二楚,並不計較。
“此事問題不大,卻不是那麼好辦的。既然想要抄錄的,只是一般圖籍,那陛下就不會放在心上,但東觀地處南宮之內,閒雜人等肯定不能進去,關鍵嘛,就看張伯潤肯出多少錢了…”東觀是大漢國皇宮中貯藏檔案、典籍和從事校書、著述的處所。位於洛陽南宮。大漢國曆代皇帝都十分重視東觀所藏典籍、檔案的校閲和整理。東觀也就建築的高大華麗,最上層有高閣十二間,四周殿閣相望,綠樹成蔭,環境幽雅。章帝、和帝以後,東觀成為宮駝藏圖籍檔案及修撰史書的主要處所,所藏圖書典籍達六千餘車。不過,靈帝連三公九卿都能明碼標價,抄個書就更不是問題了,只要張涵出的錢多,別去動那些地圖和户籍(那是圖謀不軌,想造反了),靈帝肯定不會反對。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