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續拜師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淵把這個新收的弟子,拉到跟前,詢問起他的功課。都説是神童,也該滿足下老師的好奇心了。

張涵也不緊張,傳説本就屬實,他的理解能力遠超孩童,現在的記憶力又好,用心學了兩三年,比別人學六七年的,還要強些兒。加上前世的底子,有些方面甚至説世間第一也不為過。

“弟子識《詩》,略明算學,正在學習《禮》。”黃淵大為震驚,不由自主瞥了眼張何,這口氣也太大了。

《詩》就是《詩經》,分為風、雅、頌,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共計三百零五篇詩歌,還有六首有目無辭的笙詩,總字數四萬有餘,光生字就有五千之多。你一個小孩子,能讀下來就不錯了,竟敢説“通”就是説“通”也過分了。

至於説到“略明算學”就更過分了,這是説已經有一點兒心得了。

張何面帶微笑,肯定的對黃淵點點頭。這話聽起來是有點狂妄,但張何清楚張涵的水平,這還是比較謙虛的説法,張涵已經學習完《九章算術》,至少在算學上,已經超過了他。他憐憫地看了一眼黃淵,不知道如今他有沒有把《九章》研究明白,當初黃令則還不如他。不過,也沒關係,黃令則在《禮》、《秋》上都頗有造詣,教導張涵措措有餘。

黃淵不明白,張何的眼神為何如此奇怪,但他看的出,張何對張涵的話表示了肯定。這就令黃淵好奇心頓起…難道真有這麼神奇?

兩人眼神一錯,也就是一瞬間的事,黃淵了有點兒底,仍表示了懷疑,語氣卻温和不少,他話中的疑惑還是真實的。

“可是當真?”

“還請先生考教。”《詩》才四萬字,張涵的理解力是個**,記憶力是個孩提,都處在最優秀的時候,四萬字的東西,沒花多少時間就倒背如,並能理解詩歌的含意,知道其具體的背景和如何應用。這樣説通實在是謙虛了。

至於《九章》,拜託,此時的數學大體在初一、初二的水平,張涵再怎麼差,也是個大學生,花上一點時間,用題海戰術,他很快就重新嫺自如了。

因此,張涵的回答清清楚楚,很是信心十足…心裏有底,自然不慌。

黃淵先出了個簡單的,以免張涵萬一回答不出,過於尷尬。

“《鹿鳴之什》能背頌嗎?”

“能”在黃淵點頭後,張涵開始了今天的表演,清脆的童音在屋裏響起“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詩往往更容易背誦,作為歌辭,它帶有很強的韻律,背起來朗朗上口。張涵搖頭晃腦的小模樣,看的黃淵微笑起來。

“這首詩天子宴羣臣嘉賓之詩,後來也被用於貴族宴會賓客…”《鹿鳴》是首短詩,張涵很快背誦一遍,並主動開始解釋詩。

黃淵點點頭,提了兩個小問題,就問起了另一首詩。這回就沒那麼簡單了,他要求背的是風詩中第一長詩《七月》,這是一首農事詩,共8章88句,380字,在《詩》裏也是有數的長詩。

“七月火,九月授衣。一之觱發,二之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於耜,四之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張嘴就來,沒有半點猶豫,張涵對此就是一副極而的樣子。但是,接下來的解釋,張涵就遜不少,可以看出是死記硬背的,並不能理解一一農事他若是理解,就不正常了。

説完後,張涵並不放在心上,落落大方的説道:“很多東西,弟子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望先生不吝賜教。”黃淵輕拈長鬚,微笑道:“莫急,你是我的弟子,總會教給你的。”黃淵他非常滿意,畢竟這是一首農事詩,描寫在田間勞作的,不象《鹿鳴》那麼簡單,能都背下來,就很不簡單了。再説,有不會的,才是正常,才能顯出先生的本事,如果都會了,還來這裏,那是…找茬。…這一,張涵一連背了詩四十七首,字字清楚,聲情並茂,沒有大的錯誤。黃淵笑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得英才而育之,人生一大快事也。

一時興起,黃淵又讓童子拿來紙筆,嘴上的功夫,考完了,那就試試手上怎樣。

張涵毫不膽怯,兩年多來大半工夫都花費在了這兒了,本來就多少有點兒底子,他又肯用心,再臨摹蔡公手書,他的隸書有了很大進步。連張王氏都誇獎過,認為自己十歲的時候,都不如他。

張涵凝神靜氣,把自己的神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全神貫注,一揮而就,寫完後自己也到很滿意,算是超水平發揮了,看來沒白練習。

“不錯,不錯!風格清麗秀逸,這是你母親給的底子,結構謹嚴,筆力勁健,應該是蔡公的手筆…對了,什麼時候,把蔡公的手書拿來給我看看?”後面這一句,卻是對張何而言,見黃淵眼光灼灼,張何連忙擺手“這事我説了不算”他對張涵一呶嘴…蔡公手書是子的最愛,找他還不如找張涵。

黃淵一見,心中有數,便一笑帶過,先放下了。

“…,這筆勢飛動,卻又不類草書…”他抬起頭來,疑惑的看了看張何,張何也不知道。這是張涵前生打下的行書底子,對他的隸書多少有些兒影響。這個,張涵不説,卻是沒人知道了。

黃淵的眼光掃過來,張涵自是裝作一無所知。黃淵沒有答案,便當他天資過人,得自天授了。

説到底,張涵的字在同齡孩子,甚至比他大幾歲的少年人之中,都可以算數一數二,出類拔萃。但與張何、黃淵等人相比,還差了好些火候。黃淵説説也就算了。

黃淵興致,還要考教算學,卻被張何攔住了,嘴裏説着,時間晚了以後再説,張何心裏暗道,得給令則留些兒面子,以免羞走了黃令則,還得現抓先生。

這一,張涵大大的長了臉,張何很是興奮。回家以後,對着張王氏就繪聲繪的描述起來,他把黃淵的驚訝又誇大了數倍,好似黃淵的下巴下午始終擺在地板上一樣。

黃淵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弟子,也是老師的福氣。在晚飯時分,對着子和兒子讚不絕口。

黃遠是黃淵的獨子,今年九歲,是個聰明努力的孩子,平裏輕易都不誇張自己的父親,今天竟對一個小孩如此稱讚,令他很不高興。

而黃淵又以張涵為例子,對黃遠進行了對比教育,黃遠頭低的恨不能埋進飯碗裏,只有黃淵問答時,才嗯啊的應付下。還沒有見面,黃遠就已十分討厭那個張涵了…‘有什麼了不起的,難道比我的字還好嗎?’隨後,黃遠看到了張涵下午的作品,確實比他寫的好一點兒,雖然只是一點點兒,卻令他的討厭上升為厭惡。還沒有到族學上課,張涵已經成功的樹立了一個敵人。可見,不招人妒是庸才,實乃至理名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