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二十六章《聖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嗯。講什麼呢?”閔成德已經説完了大洪水的故事,説完了女媧補天,也説完了大禹治水“今天便説聖徒李耳的故事吧!李耳是最接近鴻鈞的聖徒…”遵照《聖典》的記錄,古往今來地聖賢,三皇五帝、諸子百家,包括傳説中的人物,都被歸結為聖徒,因此,老子變成了聖徒李耳也就不是意外了。當然。惡人總是有的,閔成德將之説為不守九律。墮落的聖徒,宣稱必將在幽明之下的十八層地獄裏。受到永久的審判云云。

聖徒是一個獨特地概念,是指繼承了盤古血脈比較多的人,他們往往生來便具有比較特殊的能力。但是,這也不是一定的,有人先天不足,卻通過後天的努力,最終也一樣成為了聖徒。

除此之外,《聖典》還虛構了一個極樂之地…崑崙。盤古開天闢地。鴻鈞則開闢了崑崙和幽明。不過,幽明最初不是為了懲罰。而是鴻鈞看人死之後,魂魄無所依託,遂開闢了幽明。

值得一提的是,張涵將科學研究也摻和到其中。在《聖典》裏公然宣稱,父創造了宇宙,制訂了無數的規則,我們應該努力摸索鑽研,順勢而為,事半功倍云云。

《聖典》裏有不少地方有問題,不過,這些事情不必細究。張涵寫《聖典》的時候,本就是胡編亂造的大雜匯,到了最後,已經進入“玄之又玄,不知所云”的至高境界。

“今一別,你們一路向北去,必能找到安居之所,不必彷徨,不必恐懼,父必保佑他地子孫!”同行了五,閔成德看這父子倆身體恢復的差不多了,將自己地面餅分了一半給他們,自己便要告辭。

如果閔成德一開始説這話,肯定會被呲之以鼻。一路向北,徐州陶謙在屯田,張涵還設立了民屯,誰都知道能找到安居之所。不過,同行幾來,閔成德學識淵博,無所不知,及那平靜安祥,充滿了神秘靶,都深深引着兩父子。

“大叔!”小三攥緊了手裏的撣弓,眼淚汪汪地,很是捨不得。閔成德有無數的故事,又用野兔的軟皮和筋給他做了個彈弓,不時也能打了鳥雀什麼的,小三很喜歡他。閔成德他的亂髮,沒有説什麼。

“大師!”小三父親也很捨不得,閔成德的和藹,令他覺得可親,可閔成德的神秘彩,又令他覺得敬畏。坦率地説,閔成德的野外生存能力更令他欽佩…跟在閔成德地身邊,還找什麼安居之所,能吃飯的地方,不久是安居之所了嘛!

手裏託着麪餅,小三父親鼓起勇氣,猛地抓住小三,一起伏倒在地:“大師,就讓我們跟隨您吧!雖然我們也沒有什麼本事…”閔成德沉默不語,小三父親越説越心虛,話説的磕磕巴巴的,漸漸的,就説不下去了。過了半晌,閔成德偷偷抬頭窺視了一眼,正好看見了閔成德深邃而明亮的眼睛,清澈見底又深不可測,小三父親連忙低頭…他什麼都知道!

“哎,”閔成德嘆了口氣“我要去幫助人,去的地方很艱苦…”

“沒關係,小老兒什麼苦沒有吃過,只要能跟隨在大師身邊,小老兒不怕苦…”小三父親如蒙大赦,連連叩首。

“可小三怎麼辦?”

“沒關係!小三跟我這麼多年,他什麼都吃過…”小三父親淚滿面,緊緊的抓着小三:“是不是,小三,你説話呀!”

“大叔,不,大師,我不怕苦,請您收下我們吧?”

“你們向北,最多一個月,便可以找到屯田之處,不管是徐州,還是青州,吃飯總不成問題的…”這話很有小三父親猶豫了,閔成德轉身就要離開,他趕緊膝行他覺得自己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是最後的考驗:“大師,我們都是兄弟啊!”閔成德停住了,在小三父子看不到的地方,他的眼睛眯了起來,笑眯眯的。

十五後,一條清澈的小溪旁,閔成德正準備給小三父子作洗禮。

在這十五中,父子倆純了教(的讀音為b,:神)的禮儀,並掌握了基本的宗教知識,心甘情願宣佈攽依教。在考察合格以後,閔成德舉行了莊嚴肅穆的洗禮儀式。

閔成德最頭天夜裏,將洗的乾乾淨淨的陶罐裝滿了溪水,並對之進行了長時間的祈禱…昨天晚上他們只好吃了燒烤。

小三父子二人洗淨了身體和衣服,早早的來到了小溪邊,閔成德打開《聖典》,隨手一翻,覺得這篇誓辭正合適,便以之為祈禱辭開始祈禱。在旭東昇的那一刻,閔成德象徵的問了三個問題,小三父子輪回答,閔成德用祈禱過的聖水(溪水),依此灑在二人頭上,每人灑了三次,他一邊灑水,還一邊沉聲念道着:“xxx,我受元始之命為你施洗,使你歸於父的名下,直到永遠。願聖血洗淨你的靈魂,讓聖光照亮你前進的道路。”隨後。閔成德又帶領這父子,進行了第一次教徒祈禱。莊嚴肅穆地儀式,才宣告完成。

這是閔成德的第一次洗禮,但他總是從數百人中挑選出來的,又經過了嚴格的培訓,沉着冷靜的完成了整個儀式。清冷的溪水灑在父子倆的頭上,令二人神抖擻,眼也明瞭。心也亮了,似乎從此大不一樣。

xxx是教名,不是張涵設計的,但閔成德覺得,小三這個名字太平凡了,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王小山。其父則起名叫王福德。反正以前也沒有過。閔成德便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隨後,他發現這樣效果很好,起名字對任何人都是很重要地事,通常都是由長者來做。給人起過名字之後,閔成德似乎自然而然也便成了教徒的長輩。

後來,閔成德順利地找到了徐州的接頭人孫和文。孫和文也在很短時間內,便對教深信不疑,將自己的大半身家都奉獻給了教中。孫和文在下柄也是小有名氣的商人,為人仗義,樂於助人。頗有幾分威望。得此相助,教順利發展起來。…“報告。徐州的形勢發展順利,閔成德已經成功地在教徒中舉行了第一次神前婚禮。宋生也落下腳來,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告解儀式,瞭解了部分情況…

不過,徐州正大起浮屠寺,努力扶持佛教,對我們的發展有一定的衝擊。我已經命他們潛伏好,不要急於刺探情報。以防引起他人矚目…”

“好,你做的不錯。不要急,慢慢來,黃老之學深蒂固,不是佛教能夠相比的,現在信佛的,很多都是衝着免税去的…”初平三年(192),張涵又建立了另一套情報網。

宗教這個東西,張涵並不怎麼興趣。但是,存在就是真理。宗教源於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哪怕千百年後也依然存在,張涵無法消滅宗教,只有讓宗教對他有利。在很早以前,張涵便曾想過創造一宗教。可惜,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也容易後患無窮,張涵想來想去,還是放棄了。

然而,近年來的一些事情不時地提醒着他,宗教的影響很大。而麻雀地力量也令張涵隱以為憂,張涵扶持了內衞。但內衞是用來監視內部的,它地規模和發展前景,都遠不能與麻雀相提並論,張涵便有意另起爐灶,時逢此事,張涵乾脆便將兩者合二為一了。

當然,宗教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張涵便將其分解成了幾十個部分,大漢十三州每州都派遣三~五人,他們。>識,各自發展。而且,在教義和《聖典》都是大致相同,而存在着‘小小’的差異。再加上各人學習理解的不同,各自創造的宗教儀式的不同,使他們在發展起來以後,也很難整合到一起。

不過,《聖典》的主要內容是一致地…神名都是元始,開天闢地,四處拉聖徒,莊嚴的宗教儀式,試圖滲透到生活地各個環節中去,有着良好而簡單的戒律,以黃老之學為主體,結合了儒學和各家的學説。傳教者能説會道,生活態度嚴謹,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生產知識,這些足以保證其競爭力。

初平三年新年過後,張涵啓動了這個計劃。果然,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教(或者其他什麼名字)便迅速蔓延開來。自然,宗教的傳播不是那麼容易的,派遣出去四十七人,只有十九人活了下來,其中十三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青冀等地,也出現了七八名傳教者,他們沒有生命危險,多少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張涵將其上層也分散開來,每州安排一人統領,各設一分析小組,直接對張涵負責。在其上,又另行安排了一個分析機構,將收集到的情報綜合分析。如此一來,機構重疊,費用難免要高一些,卻也基本滿足了張涵的需要。

對了,張涵在《聖典》裏給廣壽子也安排了一個高位,大體説來,相當元始化身。

在每個報告者單獨報告完畢離開時,張涵都會笑眯眯地給予祝福:願廣壽仙人保佑你!”今天應該還有一章。不過。會很晚。推薦明天再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