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二十二章總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營戒備比平更為森嚴,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尤其事的大帳,更是止了一切閒雜人等接近二十步內。簡而言之,除了參與議事的九個人,連打下手的,都是參謀室的資深參軍。

“…,這一回兵進冀州的戰略大體就是如此,我們對徐州陶謙和公孫瓚採取了守勢,進攻的重點則放在袁紹身上。此外,我們的主要注意力,還是集中在了冀州…”冰嘉指點着擺在桌俺上的大沙盤,將這次冀州行動的整個過程,進行了描述,哪裏進攻,哪裏防守,哪裏是主,哪裏是次,各地的兵力調動和準備部署,都一一進行了説明。從策劃到執行,郭嘉始終參與,説起來了如指掌,頭頭是道。在座之人也都聽的全神貫注,津津有味。自然,其中不包括張涵。

冰嘉所説的這些,張涵一清二楚,端正地坐在上首,擺出一幅洗耳恭聽的模樣,他其實本沒有仔細聽郭嘉在説些什麼。

張憂張涵手下獨當一面的將領;張律同樣如此,還是張涵的親弟弟;郭嘉和戲志才是張涵的謀主;王文祥的身份差了點兒,卻是族學出來的嫡系,文武雙全,才智國人,是張涵培養的重點。而魏郡審配、鹿田豐和廣平沮授,可謂是冀州士人的傑出代表,家世好,皆是當地名門,人品學問也很出

前者是張涵的嫡系,忠誠無可挑剔;後者則是進入冀州收的新血,有家族有眼光,也不會輕易背叛。説白了,家大業大,背叛要想想後果;有眼光,便不會被輕易收買。

而且,沮氏、田氏和審氏的家風很好,沒有族人敢肆意橫行,欺男霸女。就算兼併土地什麼的,也大都是很守規矩。大漢人的家族觀念很重,這一點便很重要了。三人投了張涵,也無非是為了保全身家,及冀州的平安…有青州的例子在前,張涵還是名聲在外的。通常來講,大漢人的忠誠,是遠超後世,不用多擔心的。但是,如果張涵的政策大為損害了某人,包括其家族的利益,事情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再説,今天的會議是很重要。張涵在會議初便強調説“今天的所見所聞,都是機密,出了此門,就不得再對任何人説”云云。不過,究其實質,也不過是個階段總結。總結經驗教訓,培養全局意識,並對青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是對三人,如此而已。這些東西很重要,但這三人位高權重,很快便會接觸到這些。而冀州的勝敗已定,如今出去,也不會改變大局了。

“整個戰略部署,我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是,我個人依然覺得,這次行動有點保守了…”不知不覺間,郭嘉講完了,王文祥率先開口。在整個計劃裏,王文祥只接觸到一部分,這時候才對整個局勢有了一個明晰瞭解。

在這次兵進冀州中,張涵在青州也保留了十幾萬軍隊,甚至還包括了相當部分老兵,在琅國和魯國都屯有重兵,在青州個郡國也都屯有重兵,王文祥覺得,過於保守了。

如果從青州再調出來三~五萬軍隊,其澳變整個局勢。將這支部隊無論投入到哪兒一戰場,都可以佔據壓倒優勢,從而取得更大的戰果。

而且,對徐州陶謙虛和北方公孫瓚保持防守,也就罷了;但是,對袁紹和兗州也保持防守,就太保守了。尤其是在後期,如果對袁紹施加壓力,我們是可以使之進退兩難的。相持時間越久,給袁紹帶來的重創就越大…

田豐、沮授和審配驚疑不定地換了下眼,作為新加入者,又是同鄉和朋友,他們自然而然會站在一起。郭嘉的話便夠驚人的了,聽他的意思,青州還保留了一半戰力,而張英的話更驚人。人人皆知,這個戰略必是由張涵制訂,至少是他贊同的。這張憂誰,怎麼如此不客氣…

田豐偷眼去瞧張涵,只見他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一時心裏亂七八糟的,什麼念頭都冒出來了…

“好,王都尉的話講完了,還有沒有其它意見?”冰嘉的語氣怪怪的,其中似乎有幸災樂禍之意,田豐微詫異,不由得看了他一眼,郭嘉一臉平靜,似乎田豐聽到的只是錯覺。張涵眼皮都不抬,暗中給郭嘉記上了一筆。

戰後總結,是人人都要發言的,張英清清嗓子,這話不好説,但在這裏是不講客氣的:“咳!我基本同意王都尉的意見。制訂戰略之初,就保守一點兒,這我可以理解,平原叛亂餘波盪漾,謹慎也好…”在最初的時候,青州面臨的形勢並不是施展許多手段…聯絡徐州陶謙o州劉、幽州公孫瓚,甚至能形成一個針對青州的包圍圈。假如韓馥也加入其中,青州並不佔據優勢。袁紹對冀州士人的拉攏,也是不遺餘力。只是世家大姓們自有生存之道,不會輕易將自己投靠某一勢力,總是在最後勝敗已定的時候才下注。顯然,張涵贏得了最後的加註。

而張涵在平原剿滅大批豪強,也不是沒有後遺症。張涵是按照規則,引誘他們起兵,才一一剿滅,部分豪強世家安了心,但也有不少豪強頗為不滿。這些事情,王文祥體會不到,張英卻心知肚明。當然,即便如此,張涵的態度也是相當保守的,張英以為大可不必。但他話説出來,自有不同…王文祥撇撇嘴。

“但是,六月中到七月之間,為什麼不同意我派遣一部渡河?

渡過大河的軍隊不用多,五千就足夠了,袁軍無法輕易吃下,面臨着我軍的威脅,剩餘袁軍也不敢欣然南下的…

將袁紹軍分成兩部,使之遲遲不能匯合,勢必會大大限制其在豫州的擴張速度…”看得出來,張英對此很是不滿。

袁紹所部在河內屯兵一年多,後期時常吃不飽飯。屯兵東郡以後,情況稍有改善。但是,此次選擇南下,還是大大挫傷了袁軍的士氣。在進攻豫州中,袁軍普遍採用了督戰隊,且軍紀普遍很差,劫掠**時有發生。

而袁紹本部多為渤海招募的士卒,這一南下,離家鄉就越來越遠了,故而逃卒很多,光張誘容到的,就有四百多。只要與袁紹軍戰上,豈能容它輕易退走,到時候,袁軍部分在豫州,部分在兗州,看他如何是好,早晚必是全軍潰散…

張涵知道,冀州一事是保守了些兒,但他考慮的角度不同。青州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錢糧充足,人口眾多,到了明年兵力還可增加十多萬。其他各州都處於征戰中,整體實力是在下降。彼消此漲,時間在青州這一邊,張涵並不着急。當然,張涵也不會放過瓜分大漢國的機會。假如韓馥投了袁紹,張涵便會出兵佔據清河等地,或者進軍兗州,夥同公孫瓚瓜分兗冀。總之,不讓袁紹白佔便宜就是。因此,在所有方案中,張涵選擇了風險較小的一個…可風險小了,方案自然也就保守了。

當然,戲志才對此説法,也是頗為不以為然的。在他看來,徐州陶謙是不敢冒然出兵的,即使他出兵了,憑着琅和魯國的駐軍,也不會失敗。公孫瓚兵力有限,是來冀州佔便宜的,除非青州軍一敗塗地,否則他也不會與青州軍拼命。青州軍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袁紹,就應該集中兵力,一舉打垮袁紹。可惜,張涵不喜歡這種傾國決戰,他喜歡穩紮穩打,與敵人拼消耗。當然,張涵堅持如此,戲志才也勉強可以接受。

不過,張英的意見,戲志才卻不能同意。

“張校尉,這話就不對了。在整體戰略上,我也認為,是有些保守了。但這已解釋過了,這裏便不多説。

但是,我同樣也不贊同渡河作戰。兵法有云: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袁紹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只是我們的敵人之一。

我軍肯定能獲勝嗎?兗州會坐視不理嗎?我軍能佔據兗州嗎?

我想,答案只有一個…不。

何況,那擊潰了袁紹對我軍有什麼好處?

袁紹軍是由眾多私兵組成的,如果在兗州潰散了,肯定就會與兗州劉和張邈等合,不利於下一步…”戲志才並不諱言,對兗州的覬覦。

“哼,袁軍現在就不會與兗州合了嗎?

袁紹、曹等人與張邈等關係深厚,若攻下了豫州,肯定會兗州互為表裏…”張英可不會那麼容易被説服。如果袁術佔據豫州,兗州就會腹背受敵。州面積狹小,就算合了,州也不能養活大量的軍隊,實力增強有限。總比現如今的情況強。

戲志才心頭暗恨,這袁術也太不爭氣了,居然敗的如此迅速。

“佔據豫州,?哪裏有那麼容易的事!

別看袁紹攻勢咄咄人,袁術也不是好吃的果子,圍繞着平輿、陽翟這一線,已經打了一個多月,可曾分出個勝敗沒有?”

“早晚的事,袁術可不是袁紹的對手…”

“那可不一定,袁氏兄弟打的熱鬧,別忘了南邊還有個劉表…”

“不會吧?劉表與袁術的關係可不怎麼樣,反而,與袁紹等有聯繫…”

“笑話!此一時時,袁氏兄弟打個不亦樂乎,劉表高興還來不及,如袁紹,要是袁術支持不住的話,恐怕劉表還會主動幫他也説不準的…”

“啪啪啪”張涵拍拍手“好了,袁氏兄弟的戰事,興趣的話,自己找時間做個推演好了,今天是總結我軍前一階段的行動…仲,你有什麼看法?”張律摸了摸鬍鬚,他今年也32歲了,頜下留有短鬚了,他,不由笑道:“主公,我也不會有二話。是否應當渡河,姑且不論。但就整體而言,是保守了些兒…”張涵也不生氣,他不喜歡冒險,生如此,他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在這關鍵時刻,他就更為謹慎了。

“元皓?”

“主公,我不太瞭解情況。但是,如果將大部分兵力都保留在了青州,我也不會有別的評價…”田豐説的就客氣多了。沮授和審配也謹慎地表達了類似看法。

“哪兒有大部分,”張涵嘀咕了一句,留在青州的軍隊絕大部分都是新兵,其中還有部分新卒訓練都沒有完成,如何能計入戰力,族學和民屯護衞隊當然也是一樣“好吧!既然大家的意見一致,那我下回就更積極一些兒…

從頭複述一遍。

青州軍進入冀州以後,便分兵兩路:一路兩萬,由張奐率領,駐紮在信都,防範公孫瓚,保障後勤補給通暢;另一路四萬五千,兵臨大河,明與袁軍相持,實則重點監督冀州有無變化。

這裏有沒有問題?”張涵環視一週,沒有人有疑問…韓馥的態度是關鍵。

“接下來,文節將家眷送往青州,他的誠意是可信了。隨後,我調動冀州軍增援信都和黎陽,並隨後從青州調動了軍隊,贈援信都,並進攻海…

大家都在這裏有異議…”

“是。

鮑孫瓚是癬疥之患,張奐校尉進攻不足,防守信都有餘。而袁紹有聲望,有實力,才是大敵!理應趁其虛弱,一舉將其擊潰再説,公孫瓚已被穩住,短時間內,無意與我軍開戰,增兵信都,進攻海,都不是當務之急…”戲志才平淡地評論道,張涵點點頭,事後看來,是他的決定有問題:“然後是袁紹揮師南下…”

“這裏也是個機會,當初雖難以擊潰之,但牽制一下也好,”爭論歸爭論,戲志才並不掩飾錯誤,他不以為會擊潰袁紹軍,若青州軍渡河的話…兗州劉和張邈都不會坐視,但牽制還是做的到的“袁術真是太廢材了!

不過,問題不在於這裏…”袁術再廢物,也佔了先手之利,袁紹不可能輕易獲勝。然而,假如袁紹與袁術講和,轉而向揚州發展,事情就很麻煩了。揚州刺史陳温十有八九擋不住袁紹。

其實,這與袁術廢材與否關係不大,他收繳了孫堅手中大部分兵力,佔據了整個豫州,兵力正處於分散中,被袁紹各個擊破,也在情理之中。而張涵對曹比較忌憚,不想把袁紹搞垮,徒然令曹壯大。話説回來,如果袁紹垮了,也許對曹更加不利…但這是個未知,誰也説不準的。

冰嘉搖搖頭,問題沒那麼嚴重:“這事恐怕不那麼容易,以袁術與袁紹的關係論,平白吃個大虧,袁術是不會答應的;而袁紹好不容易有個立身之地,也不可能讓出來,一時半會不會達成和解…”

“這倒也是!”張英看了看“但袁術只怕堅持不了多久…”

“不會的!袁紹沒有那麼些糧食,一個月內還不能取得決定勝利,多半便要拖延下去了…”豫州先是遭了幾場災,又是黃巾起事的主戰場,土地兼併極為嚴重,袁紹沒有充足的錢糧,仗自然就打不了多久,沒準過段時間,便是袁術反攻了。

“好了,影響過後再討論,現在,打擊都認為,應該牽制一下…”眾人都在點頭,張涵便得出了結論:“那就這樣。現在,我們應當如何?

鮑孫瓚有意與我軍和平共處,他現在只要求河間相了,你們看如何?”張涵滿是惡意地笑問道。在座的人也都笑了,公孫瓚就算想撤退,是否會放過他,都在兩可之間,還想要這要那。冀州是天下四角之河北,可河北這個木桶的桶底燕山山脈還在幽州,劉虞軍事不行,此時不打擊下公孫瓚,更待何時。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