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活人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就好!那就好!”宋文明若有所思,若是發現了淡水,這就是最後一座島,然後便可以返航了。在海上漂了半個多月,一想到回家,想到結婚不久的子,宋文明的心裏就熱了。
“宋屯!”
“哦,福伯,有事你就説!”
“宋屯,我是想問問,這麼遠的地方用得上麼?平裏討海人是不會走出這麼遠的。”
“哦,福伯是説在各島設點徵收海魚的事…”漁船需要及時處理捕到的魚,並上繳所須的魚貨,但這樣一來一往往往會費很多時間,張澗有心在漁民常去的漁場敖近海島上,設立鮑魚肆,就是醃鹹魚的作坊,漁民可以在這裏上繳,然後,集中用大船把鹹魚幹運回去。這樣一來,既方便了漁民,也可以方便自己的
民船隊。同時,鮑魚肆也能為老弱找點活幹。
宋文明笑了“福伯,你想啊,現在青州才有多少條漁船,治中大人要造很多很多大船,將來這裏的漁場肯定不夠用,不夠用了怎麼辦,不就得向外擴張了,這是有備無患…”埃伯一想也是這麼個理“嘿,不愧讀書人,想的就是長遠…”
“福伯,聽説你是這青州最有能耐的討海人?”想起民捕魚船隊,宋文明不由想起來一件事情。
“那可不敢當,”福伯很是高興,古銅的臉龐上滿面紅光,卻連忙擺手“十里八鄉的,説這話還行,在青州,可不敢那麼講!”
“呵呵”一笑,宋文明也不再説這兒“福伯,這回張大人造船,也是為了民能有口吃的,治中大人有意組建
民捕魚船隊,這樣一來,也能多得些兒,
民學會了捕魚,以後也好多條活路。不過,這船隊別的不愁,卻是缺乏
悉漁場和捕魚的老手…”
“啊?那漁船的事?”
“漁船的事是漁船的事,兩事各不相干,福伯,你放心,總不會都便宜了冀州人的…”
“嘿…”福伯乾笑一聲,不説話了。
話説到這一地步,宋文明還不明白福伯的心思,他就白當這個屯長了,也不會讓張澗依為心腹,委以重任。
“福伯,捕魚船隊的船老大,可以在捕到的魚中獨得半成的…”
“真的?”福伯眼睛亮了,要是帶十艘船出海,一次就能得到幾十石魚,一年下來足夠賺錢買條大船了,而百石的船不是一個人駛的動的,總要三五個人才好,還要繳納漁税…一進一出算下來,福伯眼睛閃閃發光。
“當然是真的!這是要公開佈告的,而且,治中大人會以青州刺史的名義,與所有人寫下文書,言明此事…”
…
“大人,從廟島到海牙子,共有十三個島嶼可以建鮑魚肆,從大公島往南也有九個島嶼…”宋文明攤開海圖,指點着各個島嶼,講解着情況。重要信息在海圖上,都用石墨筆標明瞭。宋文明據上面的標註,很快就把情況講了個七七八八。
“好!書亮,這次辛苦你了,乾的不錯!”宋文明咧嘴笑笑,張澗對誇獎毫不吝嗇,只要做的好,他肯定會誇你。不過若是做錯了事,他也不會姑息的。
“回去好好休息一天吧,宋家娘子也該想死你了,可惜事情多,不能讓你讀休息兩,明天就又該忙起來了!”
“不忙!不忙!”新婚不久,若説宋文明不想媳婦,那是胡扯,但在此處,他的臉還了點兒,被張澗一調侃,他反而不好意思走了。
“博昌怎麼了?”博昌地處樂安國,小清河在這裏入渤海萊州灣,從西漢起,這裏便是大漢國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宋文明離開的時候,張澗正好去樂安拜訪樂安國相王斯,官辦船場就歸他管。
宋文明問這話不過是打個岔,避免張澗繼續取笑他。其實,他並不在乎這個,在青州這一畝三分地上,還真沒有誰會駁了張澗的面子。誰不知道,張澗是張青州大人的堂兄,心腹中的心腹,而張大人可是愛記仇的…
張澗自然明白他的心思,但這事還真有點丟人。宋文明等了一會兒,見張澗不説話,抬頭正好看見張澗微蹙的眉頭。
“怎麼?有麻煩?”
“嗯,王斯這個該死的老狐狸,”説起這事,張澗恨的牙直癢癢,他去拜訪的時候,王斯十分熱情,但一説到此事,就開始推拖,這個困難啦,那個困難呀,若不是張澗事先做足了功課,只怕還真一時降不住他。就是這樣,王斯最後還是來了個獅子大開口。
圖窮匕首現,王斯説的很含蓄。但中心意思只有一個,反正他已經做了七個月樂安國相了,本錢已經攥回來了。若非黃巾之亂,樂安國相這個位置恐怕早就被靈帝給賣出去了。至於説到彈劾,青州與陽中間隔着一個冀州,正打的熱火朝天,一去一來,三個月都未必能回來,他王斯等的,你張澗能等嗎?
再者説,張青州大人自從來了青州,就沒看他做過賠本的事,刺史吃,多少也要給他留點兒湯…
“一艘百石漁船,二十四萬錢,或者等值的、糧食…”碰到這麼個無賴,張澗還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説到這個數字,張澗至今仍恨恨不已。
“什麼?他怎麼不去搶呀!”宋文明馬上跳了起來,平素的時候,一艘百石船也就是十五至十八萬,王斯這一下,比搶都狠。
“算了,這事咱們也不虧本,”張澗好久沒讓人佔便宜了,倒不是多在意錢,但心裏不舒服“冀州、豫州這一亂,糧食價格猛漲。青州還是好的,慄米一石也已經三百七十錢了,小雜魚都快五百錢了,不過是四百多石魚的價錢,三五個月時間也就回本了。若是運往冀州發賣,肯定還會翻上一倍以上…”話是如此,張澗也有些沒打采的,給人佔了便宜,再佔回來就是,偏偏穎川打勝了,冀州黃巾也就差不多要完蛋了,王斯也待不了多久了,這個便宜卻是討不回來了…
宋文明又説了幾句閒話,就起身告辭了,有時間趕緊回家看媳婦去,明天指不定又被派到哪裏去了。張澗一直把宋文明送出了門,邊走邊説“年輕人也要注意身體,來方長”云云。只説的宋文明面紅耳赤,落荒而逃。
欺負完宋文明,張澗的心情好了一點,不過,他事情很多,沒多大工夫,他便站在門口,沉思起來。
船隊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民也要再找些事情給他們做,總不能白白養着他們。
民愈來愈多,青州兵力有些不足了,從
民裏招募士卒,他沒有那個權力,與招募青壯年不同,擅自招募士卒並不是件好事。再説了,就算他有這個權利,他也不敢,天知道里面有沒有太平道的信徒在。不過,可以招募一些人手,德高望重的負責管理,年輕力壯的發些木
之類的,幫助維持秩序。對了,還要在附近地區佈置軍隊,如果有變動的話,也可以直接鎮壓。還有
民中的眼線也要多佈置些…
青州一直都在安置民,而不是想辦法養活
民。所以,當初開會討論的時候,想到的都是與土地有關的,一時間,並沒有人提出出海捕魚。但是,張澗負責具體的安置事宜,卻忙了個焦頭爛額,雖然
民安置已經有了一整套班子,但湧入青州的
民越來越多,全盤安置顯然是不可能的。別説安置了,讓他們餬口都困難重重。張澗成天考慮的,就是如何維持
民的基本生存。自然而然,張澗很快就想到了出海捕魚。
想來想去,卻忘了海洋這個大糧倉,後世每年從海中捕魚幾百萬噸,也就是上億石。張涵沒那麼大的野心,若能捕個幾百萬石,養活幾十萬人也可以大大彌補青州的糧食缺口。而切,大量的漁民,不僅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手,為海軍的發展提供基礎;還為青州安置好大批民…這些都是以後起家的資本,張涵對此全力支持。
張涵的貸船令極大的發展了青州的捕魚業。得到了高昂回扣的王斯也全力以赴,親自坐陣博昌船場,調集全郡的人力物力為船場服務。短短兩個月時間,王斯竟建造大大小小的漁船一千三百多艘。
此後的半年裏,僅青州刺史府就從此處得到三百七十六萬石海魚,養活了百萬民…聞知青州安置
民,無數人湧向青州,特別是到了
荒的時候,來的人就更多了。故而,貸船令又被稱為“活人令。”這一年裏,青州安置
民數量高達一百二十八萬,是以往三年的三倍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