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與魔鏡王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然,母親嫉妒的極端行為是極少的;但一般的嫉妒與排斥,卻可能以不被人覺察的方式普遍存在着。
這種做母親的嫉妒,本質上又是做子的嫉妒。
四,這樣,我們就可以領會,何以白雪公主到了七歲的時候,魔鏡才會對王后説,她已經不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了,白雪公主已經超越了她。
這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剛出生的女兒對母親是不會有太大刺的,也很難引起她更多的嫉妒。即使丈夫對小女嬰十分喜愛,做母親的也還更多地把女兒當做一個需要自己照料的幼小生命。
然而,隨着女兒一天天長大,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特徵,越來越美麗,與父親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時,母親肯定要承受一種刺
和壓力。
七歲的女兒有可能使母親的嫉妒有了多一點的表現。魔鏡在這個時刻發出告示,無疑是有“生活依據”的。
五,在魔鏡王后的迫害下,白雪公主離開王宮跑到森林裏去了。
魔鏡王后的迫害行為在生活中可以視為母親對女兒的排斥。
而從白雪公主的角理解,她離開王宮來到大森林,可以視為生活中女兒在迴避母親壓力時離家出走的傾向。
這是女孩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出現的傾向。
六,七個小矮人在森林中的小木屋出現了,他們對於白雪公主無疑具有重大的人生意義。
對於一個逃離家庭的小女孩,七個小矮人像女孩通常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男孩子,會成為她的夥伴。她在他們的環衞與幫助下成長起來,離開了這些小夥伴,她永遠不會真正長大。
倘若再對七個小矮人扮演的角做更深細的探究,我們又發現,他們並不完全像小女孩的同齡夥伴,而更像她的兄長,小矮人們像保護小妹妹一樣保護着她。
進一步體驗七個小矮人與白雪公主的情關係,可能發現一種更為隱蔽的意義:七個小矮人對白雪公主的關照與保護帶有父愛的意味。
他們每次出門前的諄諄告誡,他們的一次次救援,都像父愛般籠罩在年幼單純的小女孩身上。這不太像同齡男孩對女孩的照顧,更像父輩對女孩的保護。特別是當他們有權力守在被毒死的白雪公主的玻璃棺旁,並有權力將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送給王子時,顯然更是十足的父親角。
不管編故事的人如何無意識,不管七個小矮人與父親的形象多麼遙遠,父親的角、父親的作用卻通過這些情節隱蔽地滲透進來。當七個小矮人將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送給真誠愛上她的王子時,頗像考察了女婿之後的父親,放心地嫁出了心愛的女兒。
我們再稍稍深入體會一下《白雪公主》故事本身,又會發現:七個小矮人在森林中對白雪公主的照料與保護,頗像一個懼的父親對女兒的態度。他不敢公開忤逆
子,只能偷偷地照顧女兒。七個小矮人對白雪公主的全部行為,是這樣一個懦弱而善良的父親的神似寫照。
這可能是很多小女孩面對的父母與家庭現狀。
詩情畫意的《白雪公主》,其實產生於極普通的世俗生活中。
七,王子自然是女孩理想的愛人,找到了他,女孩才離開了父母,有了獨立的幸福生活。這時,她成的美麗以及成功的婚姻是否還會引起母親一絲隱隱的嫉妒,也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八,最終,我們看到了王后手中的魔鏡,那或許是她內心的一個判斷,是她內心的一個獨白,是一份折磨她的情,是一種心理活動。
《白雪公主》中的王后有這樣一個“魔鏡”其他女是否也有“魔鏡”呢?
無論如何,不被這樣的“魔鏡”所折磨,是每一位母親都該有的智慧與品德。
與女兒從小形成的戀父憎母的“埃勒克特拉情結”相對應,母親也可能有某種程度排斥女兒的情結。藉助《白雪公主》的故事,我們把這種情結稱之為“王后魔鏡情結”就潛意識而言,每一個母親或多或少都有些類似的情結。然而,對於一個在人格成長史上順利地抑制和克服了埃勒克特拉情結的女人,相對也比較容易克服“王后魔鏡情結”而那些埃勒克特拉情結從小就畸形發展的女,一旦成年後做了母親,就會對女兒表現出比較嚴重的“王后魔鏡情結”
“王后魔鏡情結”的強弱,是有規律的:首先,我們發現,王后魔鏡情結對女兒的嫉妒,其實是女人對其他同嫉妒的延伸。
凡是在生活中對同嫉妒心強的女
,也容易對女兒有更強的王后魔鏡情結;相反,那些能夠與同
和諧相處的女人,對待女兒也會比較温和寬厚。
王后魔鏡情結本質是嫉妒,它自然與一般的嫉妒心理有相似的規律。
接着,我們還可以發現,凡是那些做母親心理不成的女人,特別是小女人特
十足,婚後在丈夫面前還扮演女兒角
的女人,尤其容易將逐漸長大的女兒當做對手。
有些女人即使成年後也依然會沉溺在當小女兒的衝動中,她們完全可能在女兒出生第一天起就有了隱隱的排斥。當丈夫從她身邊抱起襁褓中的女兒眉開眼笑地親吻時,躺在牀上的母親心中已經產生了不太好忍受的刺。
與此相反,那些母親心理成、具有大女人角
的女
,往往能以足夠的和藹來對待女兒。特別是那些將丈夫也當做小男孩照料起來的女人,尤其能夠以寬厚的心態對待女兒。
再接着,我們又會發現,母親與女兒年齡差距越小,其王后魔鏡情結就可能越強;而與女兒的年齡差距越大,魔鏡情結相比越弱。倘若她有不止一個女兒,那麼很自然地,做母親的往往可能對大女兒有較大的排斥,而對小女兒有較多的寬和。
這同一般的嫉妒心理是相同的。嫉妒常常與相互的距離成反比;無論是同相嫉,還是同行相嫉,都是如此。
再接着,我們還會發現,女兒由小到大,母親的王后魔鏡情結在一定時間內是逐漸增加的。
在女兒剛剛出生時,直接的母愛或許就是母親的全部心理;隨着女兒逐漸長大,在父親面前有了越來越成形的女孩角,便對母親有了越來越明顯的刺
。女兒的每一個成長變化,在父親那裏會帶來單純的歡欣,而在給母親帶來歡欣的同時,還可能帶來一些複雜的情緒。
當然,絕大多數母親都不會像魔鏡王后那樣迫害自己的女兒,然而,她們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不自覺地排斥女兒。特別是當她還有兒子時,對女兒的排斥就在與對兒子的偏愛中對比出來了。
“王后魔鏡情結”對於大多數母親,是有可能被人類的文化抑制和克服的;而對於少數母親,卻可能成為長久折磨她的心理存在。這種情結在現實生活中會造成形形排斥女兒的行為,於是,就在藝術中以“魔鏡王后”的形象表現了出來。
白雪公主與魔鏡王后四《白雪公主》自然主要是白雪公主的故事,然而,世界上大概並沒有白雪公主,有的卻是這一類女孩。
《白雪公主》是這類女孩心中的美夢。
她們像白雪公主一樣得不到父親的庇護。她們生活在父親的愛護之外,被父親所忽略。
這些女孩像白雪公主那樣,有一種孤寂的哀傷。她們是孤零零的小生命。
她們被繼母所排斥,或者更廣泛説,被一個缺乏母愛的母親所排斥。她們在母親嚴厲的目光下戰戰兢兢,在母親的冷臉下不聲不響。隨着一天天長大,如果她們覺得自己是美麗的,她們就真正成為“白雪公主”了。
這樣的小女孩,當她們面對大雪紛飛的世界時,就會生出無限的憧憬與幻想。《白雪公主》的故事就是在這種憧憬與幻想中浮現出來的。
她們幻想和渴望着父愛,幻想和渴望着許多善良男人會對她們進行保護,像那個善良的獵人,像那七個小矮人。
只要有了這樣的保護,她們儘可以遠離家庭跑到大森林中。
她們可能在幻想中與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衝突,每一次都是母親在傷害她們,而她們則是以德報怨的。王后用綵帶、木梳、毒蘋果一次又一次加害白雪公主時,白雪公主始終心地善良。在這個故事情節中,證明了母親的排斥是完全錯誤的,是極其過分的。
白雪公主終於找到了一心一意愛戀自己的高貴王子,找到了真正的人生幸福。
這樣,小女孩終於報復了母親從小所施的待。女兒長大了,比母親還漂亮,而且找到了不亞於父親的丈夫,魔鏡王后只能穿上燒紅的鐵鞋不停地跳舞,被迫對女兒的婚禮表示不能停止的祝賀。
這一切構成了白雪公主完整的情結。
這是一個從小被父親忽略、被母親排斥的女孩子的情結;這是一種渴望得到父親與父親式的男人保護,最終與白馬王子幸福結合,從而戰勝和報復母親的情結。
具有白雪公主相同命運的這類女孩,都可能深深埋藏下“白雪公主情結”從更廣泛的意義講,《白雪公主》又是所有女孩的故事。
因為所有的女孩都有不同程度的“埃勒克特拉情結”
“白雪公主情結”並不等同於埃勒克特拉情結,它是埃勒克特拉情結在一定環境下結出的特別果實;然而,埃勒克特拉情結卻可以使所有的女孩理解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故事是一個善良憂傷的憧憬與幻想;小女孩在這善良憂傷的幻想中等待的是命運的恩賜。如果魔鏡王后是整個不公平命運的象徵,那麼,《白雪公主》的故事不過説明,她在逆來順受地等待着機遇的出現。
“白雪公主情結”看來美麗,其實是軟弱的,它很少造成積極行為的動力,也很少結出現實的幸福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