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鸦片线:大宋炮击定海与满清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854年11月25号,几艘中国样式的货船从上海起锚,向南航行,今天正在经过灰鳖洋,这是上海一个中国商行的船队,他们正要前往福建。

“希望今天宁波的水师别找上我们。”货主看着舟山沿海来来往往的船只,忧心忡忡的说。

“刘爷,你们来的时候,可是说给定海那水师联络好了啊。船上没违的东西吧?”船老大赤膊走了过来,辫子围着脖子里,叫道:“钱货两清!别把兄弟这几条船进去,我全部身家都在这几条船上了。”

,朝廷水师要搞你,还需要理由吗?”刘爷冷笑一声,在海风里他活动着脖子,甩的辫子好像个星锤,一边说道:“船老大,你放心,都是合法货。但是谁不担心,水师登船就从来不带空手的!我一叠英镑怀里揣着呢,水师登船就给辛苦费。但都是我辛辛苦苦赚的,谁***想给这群水耗子啊。”正说着,后面水手大叫起来:“看后面,洋人铁甲冒烟舰来了!”几条船上的人都跑到船尾睁大眼睛看去,只见水天一线间,一溜黑烟先出现在视野里,接着船体巨大的钢铁舰船从后面追过来了。

“真***快!还没有帆,他们怎么的呢?洋人会妖术?”船老大喃喃的叹着。

“看,不止一艘,是2…。。3…。。4…5…。。5艘铁甲冒烟船啊!”刘爷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咕咕的漫天黑烟线,惊叫道:“太可怕了。”船老大惊叫道:“5艘这么大的船?上海那边洋人的大军舰怎么都过来了?”眼见着几艘小山一样的铁甲蒸汽船冒着黑烟超过自己,进入舟山岛定海县附近的水域下锚。

“定海出什么大事了?怎么上海的洋人军舰到这里了?他们干嘛呢?”几条中国船上的人都瞪圆了眼睛。

正想着,北面海面传来闷雷一样的声音,一群人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大太,都在纳闷,前面怎么打雷呢。

没一会,刘爷等人只见三艘快哨船带着黑烟玩命的朝定海县港口航行过来,只不过他们船上的烟不是像洋人那样烟筒里冒出来的,而是船上着火。

看着那三艘快哨船,刘爷和船老大瞠目结舌,只见他们的方形帆被打的是眼、烧着了黄龙旗,最后一艘甚至可以说船尾好像被巨大的老虎咬去了半个,着内舱和白花花的木头茬子,玩命的在朝这边划。

“这…。这…这不是舟山水师嘛?”靠在船舷上的刘爷和船老大对看一眼面面相觑。

接着,一只巨大的舰队紧跟着逃命的清黄龙水师,张牙舞爪的出现在了他们视线里。

看着那些巨大的蓝底十字旗,船老大嘴巴都合不上了,他指着那舰队叫道:“这***是广东长啊!他们怎么来这里了?”

“轰轰轰!”一串闷闷的雷声再次滚在海面上,面对无胆的清水师,几乎是以方阵扑来的海宋舰队,前面军舰舰首炮发出轰鸣,清水师舰船海面上水珠冲天,最后面那艘船完全是用划桨手的英勇支撑到这里的,此刻离得最近,被一发炮弹直接打塌了船体,打着弯开始沉没。

“长来了啊!长来了啊!”虽然离刘爷他们足有半海里(800米)远,但活命的两艘清水师上发出的惨叫连他们都听得清清楚楚,这两艘清战船在洋人铁甲舰前逃入定海港口,随后跟着的就是杀气腾腾的长西洋大战船。

舟山岛上的定海县城三面环山,南面临海,据海边防御工事土城三里远,这是清的一处海防重地。

这些土城靠海一线连绵修建,用泥土掺石灰夯实,就是一道土城墙,底宽12-18米,顶宽5-15米,高3米多,绵延10里地,几乎和三面山一起完全包围住里面的定海县城。

上面修着大量火炮掩体“土牛”安设火炮80多门。

土城的中部依托着小山东岳山,修建有主力炮台——一水砖石结构的镇远炮城,周长近一里,为清军面海防御的中坚,火炮15门。

兵力为绿营5000人,水师1000人。

但高高屹立在“大宋海”号舰桥的罗前捷本没把清军放在眼里,他心情异常恶劣的原因是因为第一次指挥这么大的船和舰队,虽然没有经历恶劣天气,然而从广东到宁波这一路上吃尽苦头了,简直就好像牧羊犬看守羊群一样,舰队动不动就分散就掉队。

一路上,这次海宋第一次海上远征的舰队,在几乎高达技术岗位半数的高薪雇来的的洋人协助下,居然走走停停,费了这么大的劲才到达这里。

“中国龙和上帝骑士号护送运野战炮兵登陆大五奎岛,剩下军舰跟随旗舰炮击土城工事!”罗前捷下达了命令,把几乎全是“第五纵队”战斗力很强的两条军舰派出保护登陆,剩下的军舰则开始攻击清陆地工事。

这次攻击并不是看武勇的,而是看技术的,因为清的大炮大部分不到海宋军舰,而海宋军舰上面的西洋炮则可以炮击炮台,唯一的问题就是纵这些风帆战舰在程外行驶,以及用舰炮排陆地炮台。

要是纯的英国海军,做这些事情简直是小菜一碟,但海宋海军不行。

不论是舰的水手还是炮手都不够纯,其实鸦片商捐献“大宋海”号,赵阔头疼的不是维护费用或者弹葯费用,而是本找不到足够的水手和炮手来作它。

现在整条大船上,外国人足有小一半,很多水手还是从海宋皇家运输公司的老水手里拉来的,他们固然水不错,但作这样的大军舰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罗前捷眼睁睁看着一条小军舰因为水手问题,结果走进清炮台程里去,甲板挨了一炮,气得罗前捷跳脚。

终于“大宋海”好像笨拙的大象行走在独木桥上,摇摇晃晃的驶过了土城正面。

“fire!”下层甲板里猛然响起的是军官们的狂吼,还掺杂着童音——这次“演习”赵阔把他的“海童子”80人全部派上了船参战,这些有的才11、2岁的小孩,站在火炮和中洋炮手后面,盯着炮窗里出现的土城线,用英文大吼着发命令。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