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在日内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非常谢史密斯先生对中国怀有的美好
情。”周恩来双臂环抱
前,意味深长他说:“二次大战中,史密斯先生作为美国一名将军,曾在欧洲战场创立战功。为了维护今天的世界和平,真诚希望史密斯先生能够继续卓有成效地工作。”史密斯赧颜地耸耸肩,又
地望一眼周恩来。他本是同情中国代表团的立场,讲了“中国代表团的意见可以考虑”的话。但美国政府来了命令,不许达成任何协议,不许在任何协议上签字。所以,他只好“变卦”了。他相信,他的苦衷周恩来都是明白的…会议结束的那天,周恩来正在酒吧与人聊天,史密斯主动走过来微笑着对周恩来说:“会议即将结束了。能够在这里和您认识我
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恢复和平。”说罢,他抓住周恩来的胳膊使劲摇晃几下,然后,笑眯眯地走开了。
他没有握手,却表达了与握手同样的愿望和心情“使这样心意足地走开了。
在印度支那进行殖民战争的是法国,所以法国代表团是中国代表团的另一主要斗争对象。
法国外长皮杜尔是个小个子,留着短平头,总是在酒吧里钻。他喝酒,好像整天都是
糊糊,走路晃晃悠悠。
发言时也是两手支撑桌面,边讲边摇晃身子,永远是刚喝过酒的样子。
法语“先生”的发音是“莫须有”中国人听着像”木须”法语“主席”的发音是:“布列切堂”中国人听着像“白菜汤”皮杜尔每次发言总要摇晃着身子,鼻音喃喃地先说声“主席先生”中国人便给他起了个雅号“木须
、白菜汤”先生。
这位外长坐一辆圆型法国小汽车,非常校他住的别墅也很小,小巧玲珑。可惜,他的视野也很短,除了喝酒本事大。在谈判中显不出任何活力。
6月中旬,法国国内矛盾尖锐化,由于奠边府的惨败。
拉尼埃政府终于倒台,盂戴斯·弗朗斯受命组阁。周恩来在说服莫洛托夫采取灵活态度,做出必要的让步之后,于6月23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同法国新总理弗朗斯会唔。
周恩来在谈中言辞恳切、实际,不说空话:“印支战争已经打了八年。不但印支人民
受战争苦难。整个东南亚的和平和稳定都无法实现。贵国人民也受到很大损失,并且使贵国政府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陷入极大的困境…”周恩来从法国切身利益出发,分析国际形势、印度支那半岛形势和法国国内形势,然后指明:“相信弗朗斯先生是明智的人,不会让美国人牵着鼻子走。美国阻挠达成协议,受损害的不只是印度支那三国,还有法国政府和人民。”弗朗斯深受
动,频频点头。
“印支三国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适用同样的原则时,要照顾到三国的特殊情况。例如一切外国军队应该同样地从三国撤出,不但法国军队撤出,在老挝和柬埔寨还要包括进入这两国的越南志愿人员。又比如停战以后停止从境外进入新军事人员和武器弹药的原则既要适用于老挝和柬埔寨,但是方案又要考虑这两国的自卫需要。这样的方案才是公正合理。”
“很好,你讲得合情合理。”弗朗斯眨眨润的眼睛向周恩来做了个
动而又断然的手势“我决心以一个月为期实现停火,尊敬的周恩来先生,如果不成,我将提出辞职。”7月3
至5
,
内瓦会议体会3天。周恩来不顾疲劳,先飞广西柳州同胡志明会谈。然后飞到莫斯科与莫洛托夫等苏联领导人会谈,进一步协调彼此看法,说服他们认清主要矛盾,在越南南北分界线问题上不要提过高要求,否则,既不现实,又容易让美国人钻空子。
内瓦会议复会以后,周恩来立即投入紧张的斡旋工作。几天之内,越南和法国终于达成妥协:赵南接受以北纬17度为南北分界线,法国同意在协议中明文规定两年内通过普选统一越南。
越南问题一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也很快刃而解。
会议发表了《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美国眼看达成这些协议,无可奈何又不甘心,最后宣布不参加会议的最后宣言。
为其以后侵越留下伏笔,但也把自己完全放在孤立地位,终于在侵越战争中落得个彻底失败。
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在内瓦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巨大荣誉。当时
内瓦各报大量报道周恩来,他成为
内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对此,莫洛托夫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认为周恩来是无产阶级的一个出类拔革的外
家。当一个美国人说莫洛托夫是个“很难对付的毫不妥协的谈判者”时,莫洛托夫指着他鼻子很自豪他说:“如果你认为我们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对付周恩来吧。
那时你才会懂什么叫难对付!”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人确实懂了点周恩来是如何“难对付”一名美国记者听到有人说:“从周恩来和他的助手身上。
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信,乐观和组织能力,他们具有没有大国架子的大国风度。”这位美回记者听出其中暗含了讽刺美国搞大国霸权,便从鼻子里哼一声说:“在内瓦是看不到共产
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吉的。”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指示新闻联络官熊向晖。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1952年国庆节》,井出主意说:“把请柬分成两种。一种指名邀请,一种不写名,就放在‘记者之家’,让台湾、越南、南朝鲜以及不便邀请的美国记者自龋放映时用英语通过扩音器做简单说明。”放映时,全场爆
,有许多人是站着看的。银幕上一个接一个热烈的场面引来全场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和赞叹声。
当地报纸报道说:“当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和手捧鲜花的姑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内瓦的银幕时,西方和东方的无冕之王们都情不自
地一起发出轻轻地赞叹声。”然而,美国记者却报道说:“我们
觉中国是在槁军国主义。”
“即使个别人这样挑衅,也值得我们注意。”周恩来对熊向晖指示说“这好对付,我们是梅兰芳的大戏,什么角都有。再给他们放一部梁祝悲剧看看。”周恩来喜
看各种民族音乐歌舞剧,尤其喜
听越剧。
出发时他特意点名让带上国内刚拍出不久的彩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便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欣赏。
“为了让外国人能看懂,我看把剧名译成英文《梁与祝的悲剧》吧。”熊向晖建议说“再搞个十几页的英文唱词…”
“你们不要搞八股么。”周恩来摇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熊向晖扑哧一声笑了。
“你笑什么?”
“俗话说,洋鬼子看戏傻了眼儿。”熊向晖笑道“我觉得给洋人看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牛弹琴。”
“噢?”周恩来沉片刻,思考着说“那就要看怎么‘弹’了。你搞十几页说明去‘弹’,那是‘
弹’。我们换个弹法试试。”
“怎么‘弹’呢?”
“你搞十几页的说明。我要是记者我就不看,又不是听教授讲社会发展史呢。”周恩来信心十足他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句话就行。‘请你欣赏一部彩歌剧电影——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你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大家照周恩来的意见办了。
“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果然引起外国记者们极大的兴趣,放映场又一次爆,而且观众果然入戏了,全看懂了。当演到“哭坟”和“化蝶”时,全场一片唏嘘低泣…影片结束,灯光复明,全场观众如醉如痴静默了一分多钟。
突然,谁鼓了一下掌,观众立刻“醒”了,全场顿时沸腾,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美国没有在内瓦协议和宣言上签字,但它声明将下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妨碍上述协议。
如果内瓦协议得到认真执行,印度支那乃至整个东南亚,必然是另一种局面。正是由于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内瓦协议未得到实行,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战争在六十年代才重新爆发。段苏权将军也因此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夹到了老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