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在日内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世界各大报纸都登出了来自内瓦的报道:“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

“一个年轻的红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家”

“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相也都相似”

莫洛托夫指着美国人的鼻子很自豪他说:“如果你认为我们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对付周恩来吧。那时你才会懂什么叫难对付!”段苏权将军说: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内瓦会议,承认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而且,老挝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包括桑怒和丰沙里两省的集结区,并得到了内瓦协议法律上的承认。老挝伊沙拉阵线(即国战线)的威望和声誉在全国全世界得到提高和扩大,这一切辉煌的胜利,为老挝人民以后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和老挝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1月,苏联在苏、美、法、英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提议召开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五大国会议,以缓和亚洲紧张局势。英法都倾向同意,美国被迫放弃反对态度。

2月18,柏林会议闭幕。井发表公报:建议由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及有关国家于4月26内瓦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两个:关于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及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3月3,我中央人民政府答复苏联政府,同意派全权代表参加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以周恩来总理为首,张闻天、王稼样、李克农为代表,加上各方面工作人员,大约近200人,是一个庞大的政府代表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能人专家都有。正如周恩来所言:“各个角都得齐全,成龙配套。”准备工作是非常细致全面的,甚至穿上“服装”进行“预演”和“彩排”服装是由代表团秘书长伍修权将军提议统一研究确定的。伍修权将军说:“中国代表团成员的服装一定要庄重、严肃、统一。”于是,经研究选择了一种黑面料,为每个代表团成员做了一套中山装。后来,当中国代表团穿着这套黑中山装在内瓦开展活动时,所到之处,路边经常有人原地立定,恭敬地向代表团帽致敬。开始代表们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才清,在瑞士,牧师是穿黑衣服的。庄重、严肃。很多人把中国代表团员误认为是传教来的牧师了。

说“传教”也可以,我们宣传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的是泽东思想。

预演和彩排更彩。比如,黄华是代表团发言人。出发前,在外部礼堂三次举行“记者招待会”进行演习。集中懂英语的新华社记者扮演外国各通讯社记者,尽其所能提出各种问题刁难这位发言人。这些“外国记者”也毫不客气。

挑衅的、侮辱诽谤的。威胁恫吓的“据理”质问的。

五花八门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提出。黄华面对这些“敌对势力”从容镇定,一一给予回答、解释或是反驳。几经“较量”不但锻炼出镇定、从容。大度的气质,锻炼出机的应变能力,而且更加悉了全部形势及我们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有了这种充分准备,当同恩来率领代表团在内瓦走下飞机时,那整齐威武的队伍立刻引起轰动,各国记者争抢着拥上去拍照。世界各大报都刊登出了来自内瓦的报道:“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

“一个年轻的红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家”

“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子提箱也都相似…”有了这种充分准备,当黄华和另一名发言人龚澎同志每次会议之后去新闻中心发布消息时,总是能够对答如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质疑。尽管遇到许多歪曲事实的挑衅和刁难,但都非常出地给予了驳斥,引起记者们的普遍赞叹。就连资产阶级报纸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出的”年轻优秀的”发言人。

内瓦会议期间,中苏同盟,周恩来的主要盟友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同志。中方俄文翻译李越然是这样回忆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我的觉,莫洛托夫与周恩来具有同样的坚定

有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的神。他们都具有锐的察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们都具备了处理复杂政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魄力:直觉和适时地做出决断的能力。

在会议进行的前一段,经常是莫洛托夫介绍情况,谈国际斗争中的各种外策略,周恩来认真听龋并时时提出一些问题。莫洛托夫对一些资产阶级外家们的背景、履历、禀。以及优点和弱点了解得多,对一些人可以说是相当悉。他的介绍对周恩来无疑是重要的。

然而,周恩来显然比莫洛托夫具有更高的灵活和斗争艺术。他的这一特长,在会议的后半截,就是解决印度支那的问题斗争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证明。

印度支那问题比朝鲜问题还要复杂。当事国不止一个越南,还有老挝和柬埔寨,不但有在印度支那进行殖民战争的法国,还有阻挠达成任何协议的美国。

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周恩来的军事参谋雷英夫曾提过意见:“不打下奠边府,一切无从谈起。”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打得不顺利,武元甲将军有些信心不足,说:”损失太严重了”

“我们的锐部队几乎全搭进去了。”难怪奠边府战役难打。在美国支援下,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奠边府集结了21个营和10多个连队的重兵、并且修筑起碉堡林立的集团阵地,吹嘘奠边府是一艘不可摧毁的“山林中的航空母舰”拿下奠边府的决心下定之后,中国由彭德怀将军直接负责支援越南的组织工作,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设法将重炮和火箭炮帮助越南人民军运送上前线,投入奠边府战斗。

中国井派出韦国清将军亲临前线参与指挥作战,在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正式开始的前一天,终于取得了奠边府大捷。

奠边府大捷是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内瓦会议最终能达成协议的关键一步。此前,越南保大政府的代表曾在会议上指着范文同的鼻子大骂:“你们的政府在哪里?你们不过是影子政府!”拿下奠边府,他们立刻蔫了,再也骂下出口了。进会场时连头都抬不起来了,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却从此扬眉吐气起来。

段苏权率工作组进驻老挝桑怒时,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陈远飞曾在祝酒时讲过这样一段话:“韦国清将军曾经指挥奠边府战役,取得了最后结束法帝国主义统治越南的奠边府大捷。我们今天用奠边府牌酒来把待中国同志,表明我们对中国的援助是不会忘记的。中国同志今天又来到抗美第一线,帮助我们进行第二个‘奠边府’战役。为此,谨向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示衷心谢。”奠边府大捷使内瓦会议的谈判有了基础,但是问题复杂,谈判一个月仍然达不成协议。

西哈努克亲王在他的善于谋划的宾努首相的辅佐下,提出一项结束印支战争的方案。方案中很重要的一条内容是:不但在越南的法国武装部队和一切作战军事人员必须撤出,而且进入柬埔寨和老挝的其他国家或半岛其他地区的各种质的战斗单位也必须全部撤出,凡不是在柬埔寨出生的柬埔寨人都应撤出柬埔寨。

周恩来立刻看出其中的合理、有利于达成协议,结束印支战争。可是越南不愿接受这一方案。由于历史上,柬埔寨始终是越南和泰国互相争夺的对象;由于越、老、柬三国的抗法武装力量在现代一直是并肩战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南坚持这是三个民族的团结互助,不愿将部队撤出老挝和柬埔寨。

周恩来向胡志明及其他越南同志作了大量的工作,说服他们认识到束埔寨提案中的合理部分。并以此为内容同法国新政府接触。由于法国在奠边府的惨败,拉尼埃政府倒台,新总理是孟戴斯·弗朗斯。弗朗斯听了周恩来的意见后,很动,不惜把他的政治生涯作孤注一掷,向议会赌咒发誓说:如果7月20之前达不成协议,我就辞去总理职务。

西哈努克首先想的不是弗朗斯的发誓,他想的是柬埔寨主权。他坚持不签署任何限制其国家主权的协议。

莫洛托夫出于固有立场,对于中立国家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估计不足,未能表现出相应的灵活;对西哈努克所提方案缺乏及时的支持,并对柬埔寨提案的目的抱有很大疑虑。

“协议必须包括止柬埔寨同其他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的内容,柬埔寨不得允许外国在它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莫洛托夫警告说:”还应该规定,柬埔寨不能向外国要求军事援助。”莫洛托夫担心柬埔寨变成美国的侵略基地,西哈努克却关心着国家主权。他表示:这不是限制和干涉柬埔寨的国家主权吗?柬埔寨可以单方面作出保证,它将恪守中立,它的军队不超过一定的编制。但是,柬埔寨不签署任何有损其国家主权的协议。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