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西北之前—&m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们后来觉得他们令人奇怪:穿戴语言都和汉族毫无区别,却古怪得不吃猪。
中国人喜含糊地看待事物——时间愈长,中国对于回回民族的认识就愈糊涂。严谨的一神教信仰体系、起源于犹太教的
食原则,都被玩笑和无知曲解了。
信教——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虽然中国人也常常进香许愿,处处有雄伟的寺观建筑,有数不尽的神像。
外来的回国人生活在这片汉文明海洋里,继失去故乡、失去母语之后,失去信仰的历程也一直在进行。
也许,今天的八百万回民中,至多只有一半人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哲合忍耶就是这些人的核心;今天它大约有四十至六十万人。
像犹太教、基督教一样,任何世界的大宗教,都有许许多多派别和集团。中国回民中约有四十个不同的教派团体,哲合忍耶只是其中之一。
当我的《金牧场》发表时,曾经举办过一次朋友之间的小小庆祝会。沙沟农民马志文被我作为第一名贵宾,介绍给包括文化部长王蒙、美国大使夫人包柏漪在内的客人。他面通红,神情严肃,自始至终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里。他不吃一口烤羊
,不喝一口汽水,仿佛在经受着严峻考验。蒙古朋友们在疯狂地唱歌,哈萨克朋友们在纵情地跳舞——而马志文头戴白帽,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如一座山。
他一个人便平衡了我的世界。
他只等我结束、离开、随他回家。
我总是在独自一人时,凝眸对着混沌的视野。久而久之,我产生了一种奢望,企图捕捉住哲合忍耶的形象。自从在那有关金牧场的一切结束的时刻里结识了农民马志文——我的文章便奇异地冠上了他的信仰之姓;他的名字也奇异地指示着我的文章。
我放于广袤的北方。后来我放弃了职位薪俸,在以西海固荒山为中心的北方放
。我一遍遍地让西北
硕的早风摩抚我的肌肤。我让心灵里总是
盈
动。向西我又走到了伊犁;二百年前有一位哲合忍耶的妇女在伊犁河畔殉命。我终于在这样的人面前跪下了——那一天我有一种终于获得了安
的
觉。向东我一直到达松花江,一步步体味着被
放的艰苦。我遍访了二十多个教派,请教了许许多多潜伏在民问的伟人。我喜悦地
觉着自己的蜕变,新生的自我如今是坚定而沉默的。
在一处处拱北——圣徒墓,哲合忍耶和其它许多教派都重视拱北和圣徒,认为圣徒是存在于民众和真主之间的中介——周围,我结识的哲合忍耶派回民愈来愈多。马志文把我介绍给他们以后,一张糙黑红的脸庞就变成了无数张形形
的脸庞,争先恐后地向我诉说。
它们深深地引着我,强拉着我,
惑着我。那最初的时刻降临时我毫无悟
——我并没有察觉:万能的造物之主为我人生转折安排的瞬间,已经实现了。
我沉入了这片海。
我变成了他们之中的一个。
惑是伟大的。我听着他们的故事;听着一个中国人怎样为着一份心灵的纯净,居然敢在二百年时光里牺牲至少五十万人的动人故事。在以苟存为本
的中国人中,我居然闯进了一个牺牲者集团。我
到彻骨的震惊。
他们如幻影在我两眼里闪烁。他们如波涛拥载着我。他们生动活泼,憨直淳朴,单是想想他们已经是一种享受。他们在哲合忍耶中有一个集体名字——多斯达尼。这个词是中国回民常用的“多斯弟——朋友”的复数;对于我,多斯达尼就是中国底层不畏牺牲坚守心灵的人民。
难道可能概括多斯达尼么?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因为身在这个几十万人的集体里,才强悍有力并神采照人。他们几十万人,都因为正在坚持着一种神,才可能活得震撼人心。
我只能尝试——以这种神,作为我这部毕生作的主人公。
文学、艺术、学问、认识——当我独自把这些概念推溯到它们的初衷,当我苦苦询问着它们的原初含义时,我为自己动。走向这样的道路有如钻入黑
,走通了有一种出狱的晕眩。让自己的文章纳入深沉的
忌,让自己的真诚升华成信仰,让自己的行为采取多斯达尼的形式——我为自己获得的这一切
动不已。
我下定了这最终的决心。用我以前凭预找到的词汇来说,我踏上了我的终旅。不会再有更具意义的奋斗,不会再有更好的契机,不会再有能这样和底层民众结为一体的文章。回民把具有宗教意味的决定叫做“举意”或者“举乜贴”(乜读捏音)——我举意,这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乜贴:做一支哲合忍耶的笔,写一本他们会不顾死活保护的书!
——有过这样的事:在海固哲合忍耶起义失败之后,那是在一九四o年。国民进剿山区的队伍探得起义领袖马国瑞师傅曾经潜居在一个小山庄。在那里读书办教——那个小山庄在固原,叫双林沟,师博住在一个叫马天才的人家里。马天才投身起义,家里女人娃娃守着师傅常常阅读的两木箱书籍。后来官军听说了师傅曾经在这里住着读书,就发兵前来马天才家搜查。当时那女人正在切菜,见官军一拥而入,她举起菜刀便砍。兵被她砍倒了一个,她也死于
刀之下。官军毁了她的家,但是没有找到那两箱书籍。
四十多年以后,哲合忍耶能够公开了。这家人的后代找到了国瑞师傅的遗腹女——风琴姑姑;正式把那两木箱书还给了她。
去年,我看到并浏览了这两木箱书。木箱子很旧,书籍大多霉黄了。我说不出自己的动。我觉得,只有这些书是幸福的。
这件事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也许是给了我强大的刺。我无法赶开那些书的影子。我也写了几本书,蘸着他人不知的心血。但是我没有看到过读者对我的保卫,只看到他们不守信用地离开。
在我对自己的生命之作抉择了以后,我不能不渴望读者的抉择。
当我觉察到旧的读者轻松地弃我而去,到书摊上寻找消遣以后,我便牢牢地认定了我真正的读者,不会背叛的读者——哲合忍耶。
一想到这部书将有几十万人惜和保护,我的心里便充
了幸福。这才是原初的、作家的幸福。为了夺取它,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任何苦楚都是可以忍受的。
我举了意。
大西北,尤其是哲合忍耶回民热烈地了我。三四部一直为他们秘藏的、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写下的内部著作,为我译成了汉文。悄无声息的大规模调查开始了,近一百六十份家史和宗教资料送到了我手里。一切秘密向我
开,无数村庄等着我去居住。清真寺里的学生(
拉)争当我的秘书,撇下年轻的
子陪着我寻觅古迹。困难时,尤其是当我退职成为一支笔以后,德高望重、八方闻名的大阿訇(礼拜寺教长)们破天荒地用汉文写信,给我寄来安
鼓励。我又一次出名——这一次是任何名人都不可能想象、而我却竭力追逐的出名;从西海固到青铜峡,从甘肃到新疆,山区川地里的农民们半准不准地传说着我的故事,我尝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活、自豪和幸福。
没有比这更值得献身的事了。我的心中只有这一片光明。我的抉择,我的极致,我的限界,都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之中。一九八九年秋,我宁静下来,开始了我的人生尔麦里。
尔麦里,回民们一般指某种宗教功课,指的是“干”哲合忍耶回民为着一项虔诚的尔麦里,哪怕是用于圣餐的一只,也要拴上用净水净食喂一个月。二百年里他们常常把上阵牺牲和尔麦里合在一起。这个概念比起一般
常的宗教生活(礼拜、诵经等),往往有着更沉重的份量。我提起笔,从未
到笔竟能如此沉重。
形式,我个人作为一支笔的形式,已经决定了我这部作品的形式。
一种人心的追求造成了一种凛然的人道神。这种可以活在穷乡僻壤可以一贫如洗、却坚持一个心灵世界的人道
神,造成了一种如一片岩石森林般的人民。这种人民簇拥着他们的领袖即圣徒,称作“穆勒什德”几十万民众把自己的故事,划分在一代一代穆勒什德的光
里。因此——我以他们的形式为自己的形式,把此书划为七代;每一代故事都使用哲合忍耶内部秘密钞本作家的体例,称之为“门”而不称为章或部。
一共七门,勾勒哲合忍耶回民的一半故事。当代和未来的故事,也许我没有力量续完了。我的这部人生之作还有一个举意,那就是呼唤,我呼唤着四十万哲合忍耶人民的子弟和年轻的一代。我的心血已经将要枯竭,我的旗帜已经褪破碎。我只能刻出这片岩石森林的一个模糊的轮廓。以后的事情要靠你们了,弟弟们。
还有你们——我并没有忘记你们,我的汉族、蒙古族、以及一切我的无形的追随者们。我没有在任何一个瞬间忘记你们。我用汉文写作,我落草于北京,我远离我的哲合忍耶——也许直接援助我的正是你们。
你们不能够因为看见我走进了那片黄尘弥漫的沙沟,就以为我舍弃了你们。
不,不应该认为我描写的只是宗教。我一直描写的都只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理想。是的,就是理想、希望、追求——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的东西。我还将正式描写我终于找到的人道主义;你们会在读完后发现,这种人道主义要远比中国那些知识阶级廉价拍卖的货真价实。
我借大西北一抹黄,我靠着大西北一块黄土。我讲述着一种回族的和各种异族的故事。但是,人们,我更关心你们,我渴望与你们一块寻找人道。
我终于描写自己的母族了。
但是你们应当作证,这里毫无狭隘。
这里含有人、做人、人的境遇、人的心灵世界和包围人的社会、人和人道。这里有一片会使你
动的、人的光辉。
你并不是随时随地能发现这种光辉的。
一九八七年,当我访问美国纽约的国际犹太人组织总部时,他们为一位中国回民来访而奇怪。我当时曾经说过:只有犹太人的分散和受难才和中国回民的境遇近似,或许犹大人才是中国回民的参考。
后来,我给外国的犹太人朋友写信时,我刚刚第八次从我深的大西北归来,此书的写作已经准备就绪。我心中堵
着对哲合忍耶悲壮故事的
情。我写道:也许,主为了证明,在欧洲选择了犹太人。主也是为着证明,在中国选择了回民。
这些话只说明,我厌恶狭隘。
当你们在我的书中读到一些动情的段落时,我不希望你们古怪地产生任何隔膜。那是因为哲合忍耶人民为着心灵世界不受侵犯而付出的太惨重了,而且他们沉默得太令人难以忍受了。我将告诉你们的哲合忍耶的故事,其实正是你们追求理想、追求人道主义和心灵自由的一种启示。你们可以获得经验,决定未来的取舍。
对于我——对于你们从《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以来就一直默默地追随的我来说,这部书是我文学的最高峰。我不敢说——我还会有超过此书的作品。甚至我还在考虑,就以这部书为句号,结束我的文学。
对于我在一九七八年童言无忌地喊出的口号——那倍受人嘲笑的“为人民”三个字,我已经能够无愧地说:我全美了它。这是对你们的一个约束;如今我践约了,没有失信。
为了你们——哲合忍耶以外的世界能读得通顺些,我在这篇前言里尽量介绍了一些常识。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漫长的沉默在初次诉说;这毕竟是一种秘密第一次公开,阅读中仍会稍晦涩。我使用了不少引文,因为它们是一些文人界外的大作家的秘密钞本,不引用实在可惜。为了此书,哲合忍耶拿出了所有秘藏——甚至鲁迅在世时他们也没有拿出来;甚至顾颉刚住在甘肃他们也没有拿出来;甚至范长江访问了他们的家他们也没有拿出来。
我和哲合忍耶几十万民众等待着你们。我们把真正的期望寄托给你们——汉族人、犹太人、一切珍视心灵的人。发掘出被磨钝的,回忆起消逝了的神秘瞬问,正视着你们经常说到的
心和人道——理解我们吧。
茫茫的黄土高原和大西北向你们开了。
你们。肤浅和旅游就要消失,你们会觉得抓住了一种真知灼见。走进来吧,习惯干旱和酷烈的风景,忍受锻炼的艰苦。你们一直怀着的那个愿望会实现的,你们将是有血有
的人。
以我的这部书为地图,当你们也八次从大西北、十次从西海固归来时,你们会到你们已经参加了我的创作。我相信,当你们擦掉额上的汗碱和黄尘,重新细细品味我的著作时,你们会发现它因你们的参与而完美了。
——那时,你们不仅觉得自己触着了我的心,也觉得自己触着了大西北的心。我的情,你们的
情,死去的烈士们的
情——会彼此冲撞。那一刻的震撼将无法形容。我坚信那千金难买的一刻一瞬。我崇拜它。未来的人类将因此而羡慕我们。他们会觉得:在人世间,再也没有一份比这更珍贵的
情了。
张承志一九九o年六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