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溪的源头在凉水井。
那不是一口井,而是从隐蔽的山里悠悠然淌出来的一股泉水,漫溢在岭
的一片低洼处,形成了一个幽深的水塘,形成了顺着弯弯拐拐的山势淌下去的那条
溪。
溪源头的这一片水清澈得
人,水面映出团转的巍然群山,映着山巅草坡上的树木花朵,映着耀眼的蓝天和白云。人站在水边,眉宇五官如同照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现出来。人走过,会情不自
探头探脑地俯首瞅瞅。
山乡里的祖先们,就给这片水起名凉水井,世世代代地这么叫下来。
这地方虽说偏远荒僻,可在高高的山崖上,却镌刻着两句文绉绉的、传千古的回文诗:青山碧岭
山青
溪长水常溪
偶有文人雅士路经
溪,看到这两句诗文,总要驻足猜测、咀嚼一番,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意蕴。说的时候十分热烈,最后往往又是各说各的,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这两句回文诗,也同
溪和凉水井一样,成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在省城商界的成功人士安的心目中,凉水井并不是这一片水,也不是这两句颇有意味的回文诗,而是坐落在山坡脚下的寨子,那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只因岭
间有了这一片水,这股水又淌出了一条
溪,山脚下
溪边的大寨子,也就跟着叫凉水井。
溪的源头在凉水井,对于安
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情韵和意味。那是埋藏在他心灵深处情
的源头,时常萌动着的
的源头,搅动着他心绪的温馨的源头,难以忘怀的初恋的源头,青
年华中可以称作畸恋的源头,都发生在他的故乡凉水井寨子。
近年来,经营着他引以为自豪的茶叶,忙忙碌碌地在商海中浮沉的他总以为,久久地栖居在喧嚣繁华的省城,在离开偏僻蛮荒的凉水井寨子六七年之后,那一切都已然远去。
谁知,就像故乡的那条溪水一样,凉水井寨子上曾经的人和事,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又会那么鲜明、那么清晰地
上他的心头,浮上他的脑际。
初冬时节,省城的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消息《警惕煤气“杀手”》,报道的是,入冬以后,又有两个女人死了,死于煤气中毒,原因是煤气热水器通风不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类意外事故几乎年年冬天都会发生,见惯不惊了。
晚报用大号字作标题特意报道这一消息,用意是在提醒省城里的广大市民,每年冬季都是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今年也不例外。自从入冬以来,两百多万人口的省城里煤气中毒事件已频频发生,死亡了多人。省城居民在使用煤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透气,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能麻痹大意,酿成惨祸。
安读到这消息,愣怔了片刻。他的双眼瞪得直直的,一
股坐在沙发上,呆了一阵。
使他发呆的是,这一条豆腐干那么大的消息中,顺便提了一句,死去的是来省城里打工求生的母女俩,母亲一看就是个农妇,叫任红锦,女儿还小,刚进附近一所小学的预备班借读,叫李昌芸。
坐在临窗的沙发上,安的脸
沉郁了很久,似还有些悲伤。茶几上的烟灰缸里,
了
过的烟蒂。那一杯茶,几乎喝光了所有的水,
绿的茶叶黏糊在杯底、杯沿上。
天渐渐黑下来。
安起身打开电灯,又随手翻了翻其他几张报纸。
其他几张报纸上都有类似的报道,报的题目是《天冷了,沐浴时谨防“煤气杀手”》,都市报的消息是《煤气管
漏,母与女中毒》。
不管是哪家报纸,在报道此事或是配发的相关言论及专家提醒中,都说到了初冬时节煤气中毒事件的多发和频发。
把报纸丢在一边时,安的脸
又释然了,眼神中还透出一股轻松
。
不过他的隐忧还是很快应验了。
孔雀苑别墅小区的大块头保安陪同民警小毕,专程来安新装修的三十八号别墅拜访了一次。尽管小毕仿佛不经意地解释,说她是刚分来的管段民警,早就想来逐家逐户认识一下各位业主,安
却还是把她的到来和任家母女的意外死亡联系在一起。
果然,寒暄了几句,看上去才二十出头的小毕把话题绕到了任家母女的意外死亡身上。
“你认识他们吗?”
“哦,认识。”他不能说不认识,一旁的胖保安是知情人,胖保安看见过她们曾住在他家里。
“听说她们在你家中住过一阵。”
“住过。”
“你和她们是亲戚?”
“哦…不,进省城之前,我和她们同是溪边凉水井寨子上的乡亲。她们,不…任红锦是寨子上的农民。那年头李昌芸还没出生呢。”
“同一村寨上的农民,咋个会住进你家呢?”
“是这样…”安换了一下坐姿,知道必须解释一下才能把话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