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围魏救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据后世的军事学家分析,战局发展到這个时候,已经无从判断双方的胜率。
多尔衮手握重兵,摒除被王燃废了的三万八旗军,还有京城守军一万余人、陕西河南界多铎部近五十万人马、山西界吴三桂部十万人马、山东洪承畴部五万人马、湖北左梦庚部八十万人马、还有关外沈大本营近五万人马,合计一百五十余万。
虽然多尔衮手下一百五十万的人马中,、蒙、汉八旗加起来不过二十万,余者全都是各地招纳的降军,队伍可说是参差不齐。但這并没有影响到多尔衮政令的权威与通达,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别看這些降军当初对上清军时个个像是软脚虾,但对上明军、农民军或是地方武装时,就是换了个人,表现的却是相当神勇积极。一旦归附,便立刻主动请为先锋,替清军再去招纳更多的人。如此滚雪球一般,一年不到,便使得清军从刚入关的二十万发展到今天的一百五十万。
而王燃所部的主力军打
算也不过四十万,山东阎应元部十万、南京黄得功部十万、河南李岩部八万、徐州守军两万、庄子固部近十万。从可用的筹码来看,多尔衮是王燃的四倍不到,优势明显。
当然,多尔衮部下的战斗力相差较大,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具备清八旗那样强横的冲击力。
从大面上讲,最具战斗力的自然是那二十万八旗子弟,它的战斗力与武器配备最先进地庄子固部相当。這个“相当”的含义是说,如果是十万对十万。双方硬碰硬的打,拼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亡。
在清军中战斗力排第二的应当是新近投诚的原李自成部义军及吴三桂部原明廷山海关守军,這部分部队地战斗力与黄得功部的战斗力相当,较阎应元部及李岩部地实力也只差一点。
在王燃的部队里,应当说是庄子固部的战斗力最强,這倒不是庄子固部的人员素质高。主要是因为庄子固部地配备好…时间与材料都有限,王燃手下的兵工厂能保障住庄子固地十万人就相当不错了。象战车、连珠铳等刚从实验室出来的高端武器,也只有庄子固的部下能够配备。
排在清军实力最末的便是左梦庚部及其它投降部队。這种排序对左梦庚不太公平,由于拥兵八十万也未能突破黄得功十万人地防守,左梦庚部的战斗力一直被人们所看轻。但实际上。左梦庚的八十万人马里至少可以出十万
锐,勘与黄得功部一较高低。只是左梦庚的治军思想有问题,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而实际上当兵打仗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新丁在战场上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而且会拖累整个部队地战斗力,這也就是左梦庚八十万人顶多能发挥出二十万战斗力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就目前的多尔衮与王燃,从单纯的军事力量而言,多尔衮占据着强大的优势。若是两军正面相抵,不消说。王燃所部肯定会被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而王燃之所以能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与多尔衮保持着胜利天平的平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占了先手。
在围棋中对抢占先手极为看重,有时宁可弃子也要扳回先手。而在战场上這一点更为重要,占了先手就意味着可以牵着对手的鼻子走,让对手按照你设定好的布局行动。
事实上,从王燃决策北伐到现在是占尽了先手,施放烟幕弹转移清的注意力、抓住
清对付李自成之机发动北伐、行跬跳战术困住洪承畴的五万人马、沿海路突袭京城、调出山东山海关之敌继而围点打援,到现在的重兵围困北京城…這一切都是在按王燃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在走,而且后面还有很多招尚未使出…但随着清军对南京、河南两地发起的攻击,王燃的先手之利正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作为一员久经沙场的宿将,多尔衮自然清楚先手的重要,所以他才喊出了“不要管北京,加速对明廷大本营的攻击!”的口号。当然人家也有底气说這句话…不提京师万余八旗将士的守卫,山西还有十万人可以
调出来勤王,山西兵马一到,纵然灭不了庄子固這近十万兵马,也绝对可以
到金陵城破之时…這就是手上兵多的优势!
…
這种优势在清军发起对河南、南京一线攻击后的短短几天内就表现了出来。
清军豫亲王多铎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李岩所部的门户虎牢关,一路则准备借道许州直奔南京。虎牢关号称天险,但在清悍不畏的攻击几次都差点沦入敌手,而许州的情况就更差,若不是原本驻守徐州的
秀儿部率仅余的两万机动兵力连夜驰援,许州于第三天就已经失陷。即使如此,面对五倍于已的清军,河南的失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左梦庚同样是成绩斐然。也许是立下决心投靠新主后想要好好表现一把,以便为自己后的荣华富贵奠定基础,左梦庚在斩杀了自己一手拥立起来的明皇用以祭旗后,集全部兵力沿长江水陆并进,向黄德功部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虽然还没有突破铜陵防线,但在三天之内便消耗了黄得功守军近一万人,尽管自己也付出了四万人的代价。
此次左梦庚打的非常聪明,他利用自己人数多的优势,除用主力攻击铜陵之外,还派出十万人马绕过铜陵,曲线进攻金陵的背腹。而由于南明所有主力部队均已派上了用场,而左梦庚的這一路人马战斗力再差那也是正规军。南明的地方武装本无力抵抗,
得张煌言不得不将从原本用于守卫青州地人马和自己的海军中
调出一万余人进行拦截…任由十万左军這样搞下去,即使他们打不下金陵,也会严重损伤南明后方的发展…這毕竟是几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基地。
可以说,在清发动攻击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明军已经被迫投入了全部战斗力。达到了明军的极限,再调整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拖延时间而已。…“打得好!”北京城内,多尔衮
脸地兴奋:“豫亲王和左梦庚打得好!”
“王爷英明!”鳌拜也一脸兴奋地推断道:“照這个情形发展下去,拿下虎牢关不过是两三天的事情,之后便是一马平川…看那贾宝玉、还能不能继续在北京城下靠下去!
…
他只要开始撤军。我就衔尾追击,杀他个落花水!”鳌拜地兴奋是有道理的…這几天把他憋得够炝。虽然城下的明军依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但猛烈地炮火还是给他的部下造成了不小地损耗,尤其在城内的红衣大炮进入“计划”使用阶段后,守军的损伤大大增加。总兵力已经由原来的近一万五千人降到一万出头。這倒也罢了,让鳌拜难以忍受地是,为保存有生力量,他不得不“坚守”城池,杜绝与敌人野战的情况发生,這让早已习惯于攻城拔寨打野战的鳌拜如何能不憋得一肚子火?
…
而现在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鳌拜自然非常兴奋。
“可是,那贾宝玉好像本没有撤军的意思…”一旁的龚鼎孽迟疑着说道:“按理说,他早就该知道明廷后方发生的事情了…”龚鼎孽的话无疑给多尔衮和鳌拜的热情上浇了一盆水,两人不觉怔着互看了一眼,从城下明军的表现来看,龚鼎孽的判断无疑很有道理。
“贾宝玉這小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鳌拜恨恨地骂道:“他是不打算管金陵,还是准备攻破北京城后再来个什么阵前换?”鳌拜所说“阵前
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双方之间互换俘虏,這当然是建立在清军攻破金陵城和明军攻破北京城的基础上。鳌拜只是随口一说,可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多尔衮和龚鼎孽两人身体同是一颤…谁能排除這种可能
?
“阵前换?做梦去吧!”多尔衮的脸
迅速由晴转
,转身喊过传信兵:“山西的兵马到哪儿了?”
…
“大人,山西吴三桂部的十万人马已经出了固关,将要进抵真定府…”城下的庄子固正向王燃汇报最新敌情:“另外,沈那边的清军也闻风出动了,五万人马来了四万,估计三天后就将到达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