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厚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听了李东的述说,朱厚照不为之动,不由道:“辽东动,逆贼不知凡几,更有不少人亦是屈服杨贼威之下,叶卿慷慨就义,朕心里,甚是不好受啊。”

“正是。”就在此时,王华站了出来。

说起来,叶景与他毕竟是姻亲,此前,他便一直注意着叶秋的反应,当看到叶秋眼眶发红,不由于心不忍,心知这时,理当说几句话了,便道:“陛下所言甚是,巡抚叶景,品行端正,自步入仕途以来,从未有过过失,实乃天下百官的楷模。”

人都死了,说好话有什么用?

不过在这个时代,却往往有个传统,叫做死者为大,这人若是一死,且不说关系与你亲近的人会追思你,便是平时并不和睦之人,也会拼着命地来颂扬你,毕竟从前大家虽然有隔阂,可现在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可冲突的呢?

王华此话一出,这朝中百官纷纷点头,皆是一副痛失良师益友之状。

正在这时,突听哇的一声,众人错愕看去,却见一官员竟是没有忍住,放声大哭起来,仔细一看,竟是新任的左都御史邓健。

这叶景的亲子叶秋,听到生父已是身死,不过是两眼发红,固然还能拼命忍住自己的情绪,反是平时子最烈的邓健,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了。

邓健泪眼磅礴,倒是身旁的人要劝他,邓健则放声道:“陛下,臣万死之罪……万万不该在此……可叶伯父,平时待臣甚好,臣……多蒙他的教诲,而今忠烈已逝,可是音容笑貌仿佛俱在眼前,臣……”

说着,邓健已是泣不成声。

邓健其实一直都是直肠子,他和叶秋相甚厚,逢年过节都是在叶家过的,当初叶景还在京师,也是不少,而今听到这个噩耗,自然也是心痛到了极点。

秋见他哭,心里犹如被一块大石重重地着,他将眼睛别到了一边,只生恐自己一直极力抑的情绪无法抑制。

朱厚照看着邓健,顿时也被这情绪传染了,竟也不知怎的,心里生出了悲凉之,他鼻涕,道:“朝廷所需的,正是这样的栋梁,而今他已就义,该如何恩赏才好?”

百官们不默然,倒是李东仿佛早有腹稿似的,徐步而出,道:“叶巡抚生前,功勋显著,其子叶秋,更是我大明肱骨之臣,而今叶景就义,其忠烈不亚苏武牧羊,国朝以忠孝为本,若不从重优恤,如何教化天下?老臣窃以为,何如追授叶景为郡王,命人寻捡其骸骨,以王礼下葬,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追封郡王?

这倒是有例可循的。

比如明初的常遇、李文忠、邓愈、沐英诸人,就分别追授了开平、岐、东瓯、黔宁王,之后靖难之役,朱能、朱勇、张玉、张辅诸人,也都追授成了郡王。

李东这一手,实在太过漂亮,他不让叶秋以宗室的名义封王,这一次碰到机会,索先让其父追封为郡王,有了这个铺垫,接下来就可以为叶秋成为藩王做足够的铺垫了。

不得不说,任何一丁点的机会,似乎李东都能抓住,可见他的心机深到了何种的地步。

朱厚照听了,心里倒是宽了一些,这个追授,可谓是太重了,大明被追授为王的人之中,每一个都曾战功卓著,虽然叶景也是忠烈,可和开国和靖难的功臣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不过朱厚照却觉得,李东的话深得自己的心,于是他不假思索地点头。

其实他的心思也很简单,这样,也可以给叶秋一些安吧。

只是,当他抬眸看了一眼叶秋的时候,心里又黯然了起来,因为叶秋的脸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有所缓和,即便叶秋努力制着,可还是让人觉到他身上那深深的悲痛。

事实上,叶秋的心情犹如锥心一般,不单对李东的‘大礼’没有半分的动容,甚至,他的心里没来由的竟有些反

李东将机会抓得如此之牢,本质上,不过是因为他冷静罢了,在任何时候,这位内阁首辅大学士心里都的是算计,每一个身边发生的事,都可能成为他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时,朱厚照道:“叶卿,意下如何?”

秋一时恍然,待朱厚照连续唤了几次,叶秋这才反应了过来,走到了殿中,拜倒在地道:“陛下厚,臣弟谢恩。”

还能说什么呢?此时的叶觉自己的口齿也变得木讷起来了,即便是刚刚说出的这八个字,都仿佛已经耗空了他的所有气力。

朱厚照心里叹息,倒是李东道:“镇国公,汝父得此优恤,实乃实至名归,叶家父子一心为国,本该有如此厚赐。”

李东虽是极力地表现出沉痛之,甚至在此前叹息了一句,宛如与叶秋的心情一样沉重。

只是叶秋却是瞬间明白了李东的意思,他这是告诉自己,自己又欠了他一次人情。

秋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经历这一次父丧,心中悲痛到了极点,以至于自己变得格外和愤世嫉俗,心里却没有半分的,只是机械式地点了点头,无言以对。

朱厚照又道:“朕以为李师傅所言甚是,论功行赏,实属情理之中,不知诸卿家以为如何?”

这是照例的询问,本质上,这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的提议,而且显然中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人反对的了。

虽然这有些不合情理,因为于叶景的生平来说,这恩赐确实是太重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表面上是追授叶景,实则却是为了优待镇国公,否则寻常的巡抚,哪里会有这样优渥的待遇?

若是陛下一意孤行,倒也罢了,偏偏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开的口,这就使得那些觉得不合理的人,大多都选择了缄口不言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