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二章 料事如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厚照听叶秋问到哪里得来的奏报,不有些错愕。

哪里来的周报,很重要吗?

虽有狐疑,但朱厚照还是很快地道:“是厂卫的急奏,泉州的锦衣卫送来的。”

秋心里想,果然还是有所不同,内阁收到的是福建布政使司的奏报,而朱厚照则是通过厂卫的渠道。

秋定了定神,或许是因为他的镇定染到了朱厚照,所以朱厚照也宁心静气起来,不由道:“怎么,你也得到了消息?想不到泉州诸卫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实在……实在……”

不等朱厚照说完,叶秋却是面沉如水,道:“能否请陛下将奏报的内容给臣看一看。”

朱厚照指了指御案:“你自管看吧。”

他说着,背着手,踱步到了暖阁的窗前,这是新装的水晶玻璃窗,透过明亮的透明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暖阁外的世界,只是朱厚照此时却没有欣赏窗外景的心思,膛依然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那刘瑾小心翼翼地将奏疏送到了叶秋的跟前,叶秋也不客气,接过了奏疏,很快,脸上便出了一丝不同之

果然如此啊。

福建布政使司的奏报和锦衣卫的奏报是不同的。

这倒不是福建布政使司办事不利,而是因为这件事与福建布政使司也有干系,所以他们的奏报尽量简略一些,可是锦衣卫则全然不同了,几乎全方位地记录了泉州发生的情况,佛郎机人冲入了城中,开始烧杀,又四处放了大火,足足在泉州呆了两,给予了紧急调拨来的诸卫头痛击之后,方才大喇喇地离开。

许多细节,尽都在叶秋的眼底,他对每一个字进行推敲,沉了良久,似乎有所觉悟,突然道:“陛下……”

“什么?”朱厚照还沉浸在愤恨之中,他觉得叶秋有些奇怪,这家伙难道不生气吗?怎的还能这样冷静?

却听叶秋道:“陛下,佛郎机人的战力,只怕远比倭寇要强得多,实力远在其上。”

朱厚照气恼地道:“朕怎会不知呢?”

秋这句显然是废话,一群寇,固然再如何凶残和骁勇,可是本质上,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别看面对松散的军户犹如下山猛虎,可是一旦遇到了训练有素的大明锐,却也未必能讨得了好。

倭寇所依仗的,不过是神出鬼没的优势罢了,大明如此长的海岸线,他们可以随时登陆,狠狠劫掠一把,等到朝廷的军马调动而来,便已扬帆出海。

可是这些佛朗机人不同,他们不但有坚船,人数不少,大致是在两千至三千之间,更为恐怖的却是,他们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绝大多数人不但身经百战,而且格外的骁勇。

从锦衣卫的奏报之中,便可对佛郎机人的战力一窥端倪,他们进退有法,无论是远处击,还是近战,都是一气呵成。这种人的勇气比倭寇更是不遑多让。

若说倭寇还只是活不下去了,只好下海为寇,在海上讨个生活,而这些佛郎机人,却是主动坐上海船,不畏风和狂风,从他们下海的那一刻,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陛下难道没有看出什么端倪吗?”叶神一振,道:“拿舆图来。”

朱厚照再次被叶秋所染了,从窗前踱步回来,拧着眉,命人取来了舆图,叶秋便目光炯炯地盯在了舆图上,道:“他们不是来劫掠的,锦衣卫的奏报之中,至少市舶司里的银库虽然是一片狼藉,却没有太多搬动的痕迹,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不是仓皇而逃,分明有的是足够时间将泉州洗劫一空,而后载而归,可是为何只见烧杀,不见劫掠?”

朱厚照方才一直沉在那愤恨的情绪里,现在听叶秋这么一说,不由出讶异之不住道:“是啊,为何不劫掠?”

秋不由苦笑,平时朱厚照聪明的,今想必是了方寸,便道:“这就说明,他们千里迢迢而来,不是为了劫掠这样简单,袭击泉州,理应只是补给,或者只是先给大明一点震慑,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的使节就会回来了。”

“会回来?”朱厚照瞪大了眼睛,恶狠狠地道:“你的意思是,他们是借着袭击泉州,来要挟朝廷?”

秋很认真地点头道:“不错,臣以为,对他们来说,劫掠一处,远远比不得与我大明通商的益处大,他们和倭寇不同,倭寇较为短视,而他们,更在乎长远的利益。”

朱厚照已经气得发抖,眼带狠厉之,冷笑着道:“哼,若是那使节来了,倒是好,朕必会剐了他们,怕的就是他们不会回来。”

秋不由摇摇头,他心知朱厚照这样说,也就是逞一时之气,却绝不会这样做,这仁义道德讲得多了,早就绑缚住了朝野的手脚,两军阵、不斩来使,恒古便有的事,即便是天子,只怕也绝不会违背。

朱厚照正咬牙切齿,那谷大用却是急匆匆地赶来,轻着气道:“陛下,陛下……鸿胪寺得了消息……得了最新的消息……说是佛朗机使节又来了,说是特来表达他们的歉意的……”

来得这样快?

秋不得不佩服这些佛郎机人的高效,遣使而来的同时,派来了兵舰,一得到大明不肯往的消息,立即发动袭击,袭击之后,等到大明的急报刚刚传来,只怕早已在外海等待的佛郎机使节便掐准了时间,立即来致歉。

所谓的致歉,其实不过是个名目罢了,分明就是借着他们兵舰得胜的余威,特地跑来耀武扬威,迫朝廷接受他们的条件。

跪在暖阁里的刘瑾和张永皆是大惊失,他们万万料不到佛郎机使节这么快就回来了,更是料不到叶秋的猜测竟是没有一丁半点的错误,即便是非常不喜叶秋,可是刘瑾和张永却也不得不钦佩起叶秋的判断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