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中秋佳节(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这少年是谁的学生?怎么进来的?”
坐在沙提学身侧的案几的何师爷忍不住拍了下手,“好!”眼中渐渐的兴奋起来。
沙大参被郑家子、魏子和扫了脸面。他心中很是恼怒。他是知道贾环今天没打算写诗的。以他的诗词水平也不住刚才那首七言绝句。但,现在贾环进来了!
厅中,灯火明亮。几十道目光“刷刷”落在贾环身上。
魏子和嘴角浮起一抹讥讽的笑意,正要说话。
贾环站定,平静的向上首的沙大参,杨运使行礼,“学生贾环,见过几位老大人。”话音一落。厅中立即响起一阵了然的声音,“哦,原来是他。”沙胜眼睛中出欣
的神
。刚才对贾环写了一首烂诗的不
消失。读书人,要有担当,要争上游。
杨运使、江府尊、沈县尊几人轻轻的点一点头。
魏子和一句训斥贾环的话给憋在喉咙里,硬是说不出口。他怎么鄙视贾环?论文名?贾青松天下闻名,他才只是江南才子。他刚才还借贾环刷名声。论功名,贾环已经是举人,他才是个生员。
萧幼安微微一笑,退后两步,将场中的位置让出来。他只看贾环进来的姿态,就知道是贾环。
贾环再向此间的主人汪鹤亭施一礼,然后环顾全场,朗声道:“在下也有一首佳作,请诸位品鉴。”
曾经何时,他也拥有了被人当做刷名声的道具的资格。但,给人当做踏脚石,当面打脸,贾环怎么可能毫无反应?
西方的谚语是说: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可以把右脸再送上去。要与人为善。但孔夫子教育我们:以德报德,以直报直!
所以,贾环从几十米开外的西二堂,走到了此时北七堂的正厅之中!
……
……
西二堂之中,纪鸣、纪四妹、黄秀才三人看着贾环的身影,略显瘦弱,但站的笔直,拔。整个人镇定、沉稳。
纪四妹俏丽的圆脸上一脸震惊的表情,嘴巴张的大大的,半天合不拢,道:“我现在相信他是真的了。”
纪鸣苦笑一声,“什么真的,假的?你刚才不是看到子玉的名字了吗?”
他的同年之中,这么年轻的举人,还能有谁啊?
黄秀才心中苦涩,佩服的道:“就他敢上去这份胆量,我不如。”他也是个读书人。
纪四妹俏皮的吐一吐舌头。看着远远的厅中的少年的背影,静候佳作。
正厅之中,沙胜赞赏的微笑,伸手示意,“可。”
沙大参如此的慎重,再加上贾环的名声,在正厅之中充当书记官的士子不住屏息凝神。
华美、通敞的厅堂之中,寂静无声。月华倾泻而下。
贾环诵道:“水调歌头。癸丑中秋,扬州作此篇,兼怀宝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开篇第一句,一股清雄、旷达之风面扑来。强烈的气势,让“屏息凝神,寂静无声”的状态瞬间从正厅之中,传向其余六厅。唯恐高语惊诗文。
站在贾环身侧一米开外的魏子和手搐了一下。只此一句,胜他多矣。他是把酒问嫦娥,此句是把酒问青天,气度、格局,想象,都差得远了。
退了几步的萧幼安亦是脸震惊,心中颤抖。这才是真正的名传天下的风范!唐诗李太白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句更佳。
贾环继续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清影,何似在人间?”
正厅之中数十人,接着是其余六厅中的数百人,都被美妙的语句所震撼。
几乎每个人都能想象的出,如词中所说的那样,乘风飞天。
飞天之梦,从古至今。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展示了古人的想象力。而今,这一首词一起构思奇拔,独辟蹊径,从文学上展示了这一梦想。令人神往。
杨运使不住低声对身边的美人叹道:“此词高妙绝伦!真是大周顶尖的风
人物。”
江府尊手持酒杯,低声赞叹道:“果然是名不虚传!果然是诗才天授。如倚天之剑,谁可与之争锋?”
贾环接着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离合,月有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贾环轻慢哦,吐字清晰,从容不迫,最后一句落下。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瞬间爆发出猛烈的叫好声,“好词!”仿佛在刚才被
制住的静默,在这一刻,爆发出来。叫好声,拍桌声,夸赞声,惊叹声,如同火山
发一般的炽烈,此起彼伏。
诗会达到最高之时。
沙胜脸上出喜
,对左右的官员道:“这首佳作一出,从此中秋无词!拿酒来!诸位,共饮之!”
杨运使、江府尊固然与沙胜不对付,但确实赞同沙胜这句话。都是两榜进士出身的人物,如何不能鉴赏?真是绝唱!
大盐商汪鹤亭脸上依旧抑制不住狂喜,浑身颤抖着。千古绝唱!千百年后,文人记事,要记他一笔啊。
他本来只想借着今晚的中秋诗会,抢下扬州盐商之首的名头,哪里想到能有留名后世的机会。
早有一名容貌上佳的美姬给贾环送上酒来,玉碗盛来琥珀光,娇柔的行礼,娇语道:“请贾公子饮酒。”
随着,沙胜的提议,厅中众人齐齐举杯共饮。气氛再往上推了一个台阶。
此时,刚才说贾环水平不行的萧幼安,鄙视贾环的魏子和,意搅局的郑盐商、郑大少,无话可说。
绝世之作,不服也得服。
众人饮酒毕。
坐在正厅之中的江南名,擅长琵琶的美人宋若雨起身敛裙,脸颊上还带着酒后的红晕,向贾环行礼,“不意京城风华,有如此人物!妾愿和之。”
正在场中按着玉箫而立的美人刘如烟婷婷袅袅的向众人行礼,“中秋绝唱,百年无出其右。妾幸与会,亦愿和之!”檀口轻吹,箫声骤起。厅中的曲艺歌姬们按弦调瑟,传唱此作。
其余六厅之中的文人士子,争相传诵,抄录、听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亦有人在讨论:兼怀宝钗。宝钗是谁?好像是一个女子的名字。
雍治十一年中秋晚,明月当空,万里澄澈如洗。扬州北城内,小秦淮河上西园,北七堂中,曲调悠悠。
那一夜,城尽唱:水调歌头。